第一百二十五章别让我放下玫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停在码头边的战舰,减十是这世上最好的靶子。

    来自卡利卡特的弗斯特船和轻型划桨船停泊在上游较远处,打算在大明舰队与阿拉伯舰队的大船交锋时从敌人背后发动袭击。岸炮将为舰队提供掩护火力。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大明舰队只派出了以”长安号”为首的六艘五千吨级的巡洋舰驰入第乌河口。我看书

    六艘巡洋舰上四十二门二百一十毫米大口径舰炮凭借超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在八公里外发动远程炮击,几十轮高强度的炮击,就把阿拉伯人打的溃不成军,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炮战中,大明舰队的炮兵观测手乘坐热气球升空,在五公里外远距离观察炮击效果,同时通过无线电校准弹道,效果那真是杠杠滴!仅仅是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就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热气球如同怪兽飘在半空中,把那些没有见识的阿拉伯人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这是天神的惩罚!彪悍的阿拉伯战士很快就丧失了作战的勇气,整个作战过程表现得不堪一击。而在上游准备抄后路的那支波斯军队一直没有动静。狡猾的阿亚兹的弗斯特船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家伙看到炮击后,早就吓尿了裤子。

    埃及统帅侯赛因的旗舰挨了一发炮弹后最终投降,不过那时侯赛因已经乘坐小艇逃之夭夭了。主帅跑了,其他船上的一些士兵无处可逃。根据后来的阿拉伯编年史家的记载:这简直是世界末日的景象,太阳被硝烟遮蔽,“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家什么都看不清”,大炮的轰鸣“令人魂飞魄散,似乎是魔鬼,而不是人类的造物”,“第乌河面上被死者的鲜血染红了”,“无数的炮弹”从浓烟中呼啸而过;伤员和垂死挣扎者的惨叫“响彻云霄,仿佛今天就是最后审判日”。

    对大明舰队而言,第二次第乌海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完胜。埃及舰队全军覆灭,它的所有船只都被击沉、俘虏或焚毁。除了侯赛因和与他一同逃跑的二十二人之外,鲁姆人活下来的极少。根据波斯人的史料记载,有一万一千三百名古吉拉特人战死,卡利卡特人的死亡数字不详。不管怎么说,对阿拉伯世界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

    这天中午,一艘飘着白旗的小型弗斯特船赶来了,来的是波斯人派出的谈判代表。波斯统帅阿亚兹一直到最后都非常小心谨慎,他把自己的军队撤到了更上游的地方,避免与已经登陆的大明军队交战。与此同时,他迅速送回了他在攻破第乌城之后精心照料的葡萄牙战俘,让他们全都穿着华贵的丝绸衣服,并送给他们塞满黄金的钱包。他提议让第乌当地回回居民无条件投降,并臣服于大明帝国,然后给大明舰队呈上丰厚的礼物。

    不过令阿亚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大明齐王殿下并不想要第乌,朱厚炜觉得没有必要霸占这个地方,原因有三。第一,目前他需要葡萄牙这个盟友,以便在欧洲施加影响,随时掌握欧洲的动向。第二,他也不想跟回教彻底翻脸,毕竟,在大明的西域国土上还生活着大量的回教居民,他们如今也是华夏民族的一员。比如喀什城,就有大明帝国目前最大的清真寺。跟千年前的大唐帝国一样,这个时空的大明帝国是包容的,百姓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当然,像白莲教一样的邪教例外。

    最重要的一点,齐王遵守承诺把这座港口城市还给葡萄牙人,可以展现大国的形象,这体现了大明帝国的国家信誉。让其他藩国家对大明帝国更有信心。比如朝鲜王国,瀛洲各大名,占城王国等卫星国可以看到跟着大明帝国这个老大走,是有肉吃的!关键时候,这些小弟绝对不会也不敢掉链子。再说,凭借着两国盟友关系,第乌在葡萄牙人手里,其实跟在大明帝国手里没什么区别。

    第二次第乌战役的结局或许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大明帝国的庇护,阿拉伯将葡萄牙逐出印度洋的希望也彻底破碎了。面对波斯人阿亚兹的求和,齐王殿下的态度模棱两可,他让卢镗代表自己继续与阿亚兹保持谈判。自己却率领舰队继续南下。

    正德三十六年八月大明舰队抵达霍尔木兹海峡入口,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格什姆岛,并对阿拉伯世界宣布,这里将是大明帝国的海外领地,任何人不得侵犯。

    格什姆岛是属波斯王国的岛屿,在霍尔木兹海峡北侧,波斯湾最大岛屿,隔克拉伦斯海峡与波斯海岸相望。岛形狭长,与大陆海岸平行伸展,中隔胡兰海峡。海岸线曲折,除西北部边缘的沙质海滩和淤泥滩外,一般都是岩岸。

    岛上几乎全是平顶丘陵,有些高达270米以上。东南岸有矿盐,并有多处石脑油泉。长112公里,宽11-32公里,面积1,3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6米。这里气候干燥,岛上土地贫瘠,生长谷物、蔬菜、甜瓜和椰枣。开采岩盐、赭石。有渔业和纺织业。

    朱厚炜看中这里,主要原因是格什姆岛扼守着波斯湾出口,为波斯帝国阿巴斯港的天然屏障。后世人都知道,波斯湾沿岸盛产石油,即将成立的大明波斯湾舰队守住这里,就像宿舍管理员一样守住了出入的大门。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成熟商人,朱厚炜没有必要去抢阿拉伯人的沙漠,通过武力手段抢占反而会引起阿拉伯人的反感,陷入无休止的治安战中。

    只要大明帝国守住这里,无论是哪个阿拉伯酋长准备开发石油,大明帝国凭借着武力和科技水平都可以分到一杯羹,把这些阿拉伯酋长的利益和大明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是最有效的手段。从长远来看,这些阿拉伯酋长富裕起来了,肯定消费能力更强,更加的希望加强自己的实力。大明帝国就可以在这里就近波斯湾沿岸各国通过开展贸易,销售武器和各种商品再把花在购买石油的钱,从这些阿拉伯酋长手里赚回来。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形成双赢的局面,这跟欧洲人完全不同,欧洲人信奉的是强者通吃。而大明信奉的是大家各取所需,也少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波斯帝国出售或割让格什姆岛,让大明帝国拥有这个岛屿在法理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承认,避免今后的麻烦。而第乌之战波斯人战败就是此时最好的借口。

    同时,他选择了这个岛,也跟波斯王国特殊的境遇也有关。进入16世纪后,波斯王国刚刚进入萨非王朝,作为回教什叶派,刚刚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在阿拉伯世界,他们就是异类,其他教派的阿拉伯人都敌视他们。从古至今,波斯人在中东都是孤独的。没有阿拉伯人会向他们伸出援手。如果大明伸出橄榄枝的话,朱厚炜想,波斯人肯定会忘记这个小岛,哪怕它就在波斯人的眼皮子底下。

    果然不出所料,谈判非常的顺利。波斯国王很快就认栽了,双方在和平的气氛下签订了和平协议:波斯帝国与大明帝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大明帝国提供二十艘一千二百吨级驱逐舰给波斯帝国,并且帮助波斯训练海军,用来交换格什姆岛。

    双方还签订了贸易协定,波斯萨非王朝得到了最惠国待遇,齐王允许波斯人用战马或者黄金购买大明的各种商品,其中包括武器。大明帝国能在如此强势的情况下,给出这么好的条件,这让波斯国王伊斯玛仪一世欣喜若狂。

    国王伊斯玛仪一世并非没有政治智慧,要不然15岁时他怎么能恢复波斯王国,这绝对是波斯历史上少有的智者。虽然也知道这个岛位置的重要性,但是人家已经抢了,你没本事夺回来,人家还付给你钱给你武器。够客气了!而且通过这笔交易,波斯人等于是抱上了大明帝国这条大腿,伊斯玛仪一世在阿拉伯世界说话更加有了底气。

    不出齐王所料,这笔交易一经公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炸了窝,各部落酋长纷纷派人与大明舰队联系,希望能获得最惠国待遇,也能像波斯人一样购买武器和战舰。大明帝队的强悍,就连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也动了心。

    苏莱曼经过深思熟虑,他郑重其事的派出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图尔古特出使格什姆岛,与大明的齐王殿下会唔。图尔古特转告苏莱曼的话:奥斯曼帝国希望能够与大明帝国结盟,两国可以组成联军,共同分割这个欧洲。齐王殿下哪会上这个当?土耳其人的尿性他实在太清楚了。

    因此,齐王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再三强调:大明帝国的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我们对宗教战争没有兴趣。不过他可以保证,大明帝国绝对保持中立。绝对不会干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朝两个利益集团的战争。也不会跟任何一方结盟。总之一句话,做生意嘛可以商量,想把大明帝国拖下水,还是洗洗睡吧!没门!俺们大明人可不关心你们神的战争。

    虽然没有结盟,图尔古特也没有空手而归。回程时,他怀揣着一纸贸易协定,也算是能回去向苏莱曼大帝交差了。随着大明武器源源不断的流进了中东市场,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贸易。而交易中心正是格什姆岛上新建的名曰登莱小商品市场的地方。这里都有,啥都可以买到,而且质量有保障!

    不信你看,连交战双方各队的旗帜、军装,军服等等,在这里都能买得到。啥?你问是哪里生产的?俺是个老实人,俺也不瞒你:这些玩意全部都是义乌生产的,齐王人好啊!看到义乌人穷啊!大笔的贷款下来,义乌做坊如今已经上万家了,做啥的都有。东西能不全吗?

    ……

    1546年(正德三十七年),有了大明武器的苏莱曼大帝,也下定了决心。苏丹命令他的海军司令巴巴罗萨率领舰队与西班牙查理五世麾下海军司令多里亚决战,早日决出胜负。说实话,他也想尽快结束这漫长的战争。

    巴巴罗萨是苏丹的最优秀的海军将领,多里亚则是查理五世的舰队统领。这两位航海家都是各自主公意志忠实的执行者。在这个时空,齐王小翅膀的扇动下,战争形式发生了改变,交战双方打的更加惨烈。1521年全面战争爆发以后,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海盗争斗的遥远边疆,而变成了像匈牙利平原那样的大帝国角逐的主战场。

    从一年年过去,战事越来越激烈。巴巴罗萨于1536年再次进攻意大利,多里亚以牙还牙,于次年在希腊海岸俘虏了若干奥斯曼桨帆船。舰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宏大。1534年,巴巴罗萨建造了90艘桨帆船;1535年,建造了120艘。两位指挥官多次在海上擦肩而过,在意大利的海角和海湾周围互相追踪,但从来没有交过手。

    他们的海战是一系列缺乏协调的猛击,如同患遗忘症的拳击手之间的搏斗。有很多因素导致一直没有发生连续性的大战役:海洋条件的限制、作战季节的掣肘、战役准备的后勤工作的耗时、在没有雷达的时代只能盲目地搜寻敌人以及经验丰富的水手的谨慎天性。双方都深知海战的风险。微弱的劣势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风向的微微转变也可能影响战局。与风险极大的海战相比,安全的劫掠突袭永远是上策。

    但到了16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于帝国野心的持续压力和建造更大舰队的军备竞赛,两人之间的空间在日渐缩小,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1546年初,苏莱曼再次派出代表,和大明齐王签订了一项协议,苏莱曼给予大明帝国在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权。协议的背后涉及到规模空前的武器交易。齐王对苏丹的最终目标显然心知肚明。

    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格什姆岛上阿拉伯风格的宫殿里正在大摆宴席,齐王殿下和远道而来的朋友推心置腹的交谈。齐王有了三分醉意,他说:“威尼斯的先生们,你们不知道吧?土耳其苏丹很快就会发动海上远征了”,齐王殿下出于友谊,又好心地告诉前来格什姆岛进行贸易谈判的威尼斯人,“或许会一直打到罗马,因为我的奥斯曼朋友告诉我,苏莱曼苏丹总是在说‘进军罗马!进军罗马!”

    听到齐王的话,威尼斯人将信将疑,他们派人前去奥斯曼查证。果然听说苏丹命令已经返回伊斯坦布尔的巴巴罗萨“建造二百艘大明提供图纸的战船,装备从大明购买的火炮。随时准备远征阿普利亚,巴巴罗萨正埋头于这项工作。威尼斯人这才猛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土耳其的海军力量再次升级。

    得到确切消息后,在亚得里亚海北部,所有的威尼斯人焦躁不安地关切着这些事件。奥斯曼人远征罗马势必意味着侵犯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的领海。威尼斯竭尽全力,想在两个极具威胁性的大帝国之间保持自己的独立。这十几年来,查理五世已经吞并了威尼斯周边的所有意大利土地;苏莱曼的海军威胁着威尼斯的海上领地。威尼斯共和国的唯一野心就是在海上安安稳稳地做生意、挣大钱。它无力在军事上竞争,因此主要依靠娴熟的政治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突然有威尼斯人想到了遥远的大明帝国那位好心的齐王,他拥有强大的实力,苏莱曼大帝也不敢与他为敌。在这个世界也许只有大明的齐王殿下才能帮到威尼斯。于是,他们派出代表一边积极地向土耳其苏丹献媚讨好,毫不吝惜地用大笔金钱贿赂土耳其高官,并坚持不懈地对苏丹的一举一动进行刺探。

    同时,威尼斯人把他们最优秀的外交官派往格什姆岛,希望能得到大明帝国的帮助。当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大明手中购买先进的武器。朱厚炜本来打的就是这个算盘。送上门的羊祜齐王当然不会拒绝。不过,威尼斯人想把武器运回去,除了海路绕过好望角,最方便的捷径就是通过波斯陆地抵达地中海,再通过海船回到威尼斯。

    在齐王的撮合下,波斯国王狠狠的宰了一刀,然后同意了威尼斯人的请求。从此,威尼斯人在波斯境内开辟了一条通往欧洲的武器走私通道,波斯人坐收过路费赚的盆满钵满。伊斯玛仪一世非常满意,果然跟着大明的大哥有肉吃!

    他也很想效仿葡萄牙王国与大明帝国联姻,加强两国的关系。于是,国王陛下的妹妹,一位美丽的波斯公主法蒂玛被送到了格什姆岛。面对着这位只有十七岁的少女,伟大的、睿智的大明齐王殿下头痛不已……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