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骑红尘侠女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不住地挣扎,少女急忙让两个丫鬟将小船向他们划去。

    曹孟阳此刻意识还算清醒,见小船驶近,奋力将刘元清推向小船。少女一边叫着“快拉他们上船”,一边伸过手来,轻轻松松就将奄奄一息的刘元清拖上了船。没了刘元清的搂抱,曹孟阳也就解脱了,他奋力游到船边,扳住船帮正打算爬上船舷,谁知脖领子一紧,一只大手像拎小鸡一样把他从水中提溜了上来,又像扔条鱼一样把他扔进了舱里。

    “嘭”的一声,只跌得曹孟阳四仰八叉,疼的他差点背过气去。龇牙咧嘴一看,帮他的正是那少女的丫鬟中的一位,没轻没重的,还咧嘴冲着他笑,一看就知道是个憨人。只好自认倒霉。见人都被救上来,岸上的人一齐喝彩,“好!好啊……”。在人们的啧啧赞叹声中,小船渐渐远去,消失在雾霭之中,人群这才散开。

    在曹孟阳的指点下,小船在元宝街靠了岸,他的商行就在这里,两个年轻人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尤其是刘元清,河水把他的肚子灌得胀鼓鼓的,他的脑袋无力地耷拉在曹孟阳胸前,积液不时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在曹孟阳胸前流淌。

    曹孟阳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把个刘元清驮进店门口,店里的几个伙计一看大吃一惊,放下手中的活计,赶紧迎了出来。进了屋,曹孟阳一弓身,刘元清便出溜在地。几个伙计七手八脚把他抬了进去,曹梦阳也在伙计的搀扶下进了店。看到平时自己坐的靠椅,曹梦阳一屁股坐了下去,身子往后一倒,四仰八叉靠在上面。

    曹孟阳正喘着粗气,只听那姑娘娇斥道“你作死啊!这种时候你能睡吗?动着,你跟我不停动着,听见没有?咦!怪事。江南竟然也有壁炉啊!嗯,那你歇着吧。”这少女好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曹孟阳啼笑皆非,这莫名其妙的少女究竟是谁家的闺女,武功如此高强,性格却如此跳脱。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今个算是长见识了!

    曹记商行的房子和江南的房子不一样,屋子里烧了壁炉,这是东北才有的玩意儿。那少女东摸西看一点也不见外,甚至还直接指挥起几个伙计救人。在她的指挥下,几个伙计添柴的添柴,熬姜汤的熬姜汤。好一顿忙活。

    一个绝望的落水者最需要的是温暖,屋子里温暖如春,刘元清的脸色渐渐松弛,唇角也开始微微抽动。曹孟阳进屋换了一身干爽的衣裳,手里还抱着另一套衣裳走了出来,见此情景大喜,换下衣服连忙将他身体侧转,拍打着他的背部,让他吐出积水。

    等他有了意识,曹孟阳让伙计把他抬进里屋去,对着年纪稍大的伙计吩咐“老胡,你们几个先把这位刘兄的湿衣服换下,我的袍子有些大,让他将就一下,换好了衣服把他带到壁炉前烤烤身子,要不然会冻坏的。”老胡连连点头,反过来叮嘱道“知道了,少掌柜。你就放心吧!对啦,你自己先喝碗姜汤驱驱寒,别把自己弄感冒了,少掌柜,您咋掉到水里了?”

    曹孟阳还没来得及回答,店门口突然一声马嘶。曹孟阳透过橱窗往外看,原来是那两个丫鬟还完船后,沿着街道寻过来了,这两丫鬟还牵着一匹漂亮的不像话的黑色阿拉伯马,一看就价值不菲。一个丫鬟眼尖,看见了她们的小姐。对的少女喊道“小姐!不好了,不好了。大娘子已经烧完香了,正在遣小戚到处找你呢。小戚说让你马上回去。”

    “知道了!我就来。”那少女脆声答了一句,然后回头对着有些发楞的曹孟阳一抱拳,说道“你人不错!有点侠义心肠!这事就交给你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有缘再见!”说罢一挑门帘就走了出去,身手矫健的翻身上马,“驾”一声,催动那匹骏马扬长而去。

    “啥叫这事交给我了?”

    曹孟阳有些懵逼。自始至终,曹孟阳都没有看清这少女到底长啥样?也不知道她叫啥?这女娃一直蒙着面巾,只露出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应该是个小美女。看的出来少女年纪不大,最多十五六岁。少女身上的衣裳看上去朴素,但他认识那根本就是极品的蜀锦,每年产量有限,有钱也很难买到。再加上那两位膀大腰圆的……嗯,丫鬟。此女绝对不凡……正在胡思乱想间,里面传来嘈杂声“醒了,醒了!”他赶紧走进了里屋。

    “曹掌柜,你也是要债的吗?我现在真的没办法还。”见曹孟阳进来,刘元清脸上露出难堪,无力地说道“唔……其实你不用救我……就让我随波而去,了此残生……”

    “债务是小事,先别提这个。”曹孟阳把他扶起来,肃然道,“兄长太不负责任了,怎么能说这种话?你年纪轻轻,仪表不俗,肯定是个读书人,还有老父需要赡养。怎么会动起寻死的念头呢?”

    刘元清眼圈发红,挣扎着把身子坐正了“唉,不是我想寻死……是死来寻我……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不都看到了?”

    曹孟阳天生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虽然和刘元清打的交道不多,但还记得他家里的情况,见他情绪低落,便劝慰道“嗯,看是看到了一点……我记得原来你家有个缫丝作坊,生意一直不错,就算这两年不太景气,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啊!有道是‘船到桥头自会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一时一事想不通就……”刘元清总算情绪稳定了下来,也许是压抑了很久,找不到知音,于是他把自己憋在心里的话一股脑都倒了出来,也算是一种疏解压力吧。

    “都怪我异想天开!结果把家里面搞得倾家荡产,还拖累了老父亲……”刘元清眼眶里都是泪水,声音哽咽。他说道,“几年前,我就察觉丝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后来打听到欧洲佬和阿拉伯人在打仗,估计是丝绸的销售会越来越萎缩,恐怕海运也会中断。我跟父亲商量,想另辟蹊径转个行当。我是登莱化工机械学院毕业的,在学校做试验时,无意中做过一种小装置可以把景物拍下来,但是影像保存的时间非常短暂……“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基本上把它搞成了。我把它叫做留影机,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我觉得只要把改进一下应该前景不错。父亲看过之后,也觉得这东西有前途,就投入了大笔的资金研究让我搞研究,可惜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有几个技术问题卡住了我,一拖就是五六年。家里却被债务拖垮了。哎,这都是命啊!”

    曹孟阳好奇问道“刘兄,你试过啦?真的可以把影像留下来吗?”

    刘元清肯定的说“曹兄弟,实不相瞒,有几张影像都保存两年了,图像还是很清晰。”曹孟阳眼睛一亮,心里灵光一闪顿时来了兴趣,又问道,“刘兄,能让我看看你做的那个东西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刘元清苦涩的笑了笑,说“有什么好介意的,反正我也撑不下去了,你也是我的债主,还救了我的命,如果你喜欢,送给你又何妨?”

    下午,曹孟阳终于在曹家老屋的地窖里看到了那个所谓的留影机和他拍摄的图片,果然非常清晰。说起来这玩意儿并不复杂,它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经过五年的努力,刘元清根据此方法制成了这个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由于经费不足,他的研究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了。

    看到相片的效果时,曹孟阳被震撼到了,除了颜色是黑白的,跟实景一模一样。在这个时空,还没有人研究这方面课题,刘元清也是在学校做实验时,一时好玩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原理。在这个时空,云清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方法。

    于是,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曹孟阳在没有请示父亲的情况下,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不仅替刘清源还清了债务,还出资支持他继续研究改进留影机。唯一的条件是他出资金,刘青云出技术,两人合伙成立一家摄影器材公司,曹孟阳占六成股份,与刘元清共同拥有这种留影机的专利。刘元清已经走投无路,哪会拒绝这么好的提议,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签订了协议。有了资金的刘元清把他新的想法付诸实施。

    他利用望远镜的原理,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留影机针孔的位置上,果不其然,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两个人大喜过望,曹梦阳认为留影机不好听,就改名为照相机,开始筹建第一家照相机作坊,同时把商行隔壁的门面也租了下来,准备开一家照相馆。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过年的时候,刘元清在曹孟阳家里发现了赛璐璐,这是哈尔滨石化厂出品的一种最新的材料,刘元清灵机一动,把碘化银涂抹在上面制成新的感光材料,无意中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但这让他找到了另一种思路。

    经过三年的悉心研究,这种胶片越来越成熟,相片也越来越清晰。正德三十九年(1548),刘元清潜心研究,再次突破自己,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此刻,没有人知道,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公司——海鸥摄影器材公司在正德三十五年这个寒冬,悄悄的诞生在杭州上羊市街一间不起眼的老屋里。正因为曹孟阳慧眼识珠,刘元清坚持梦想,两个人才开创了一个商业奇迹。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转眼已是正德三十六年的清明。西湖碧波连天,轻舟画舫相续。三潭印月的倒影映在水中,被兰桡桡桨划成碎片。湖面生皱,碧水花心,晴波荡漾,难聚难分。六桥烟柳,风光旖旎。仕女弦歌,在堤上柳下尽皆把春怀敞了。

    一艘漂亮的白色小船荡着双桨,载着三个女孩在西湖上漫游,依旧戴着面纱的少女立在船头,信口吟了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在划桨的大丫和小丫把桨放下,赶紧鼓掌“公主,您作的诗好好听啊!”

    纱巾下,平安公主朱巧巧的小脸一红。白了两个傻丫头一眼,娇嗔道“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不好好听。这是苏东坡的事,不是你家公主做的,传出去让人笑话!本公主还丢不起那人。”

    马屁拍在马蹄上,两个傻丫头吐吐舌头,“哦”了一声拿起桨继续划船,大丫和小丫都是长安人,大地震时家里都死了,成了孤儿。齐王朱厚炜同样把这对双胞胎送进了雏鹰学校,在学校里,这姐妹俩是有名的大胃王,饭量不是一般的大。一个人顶十个人的饭量。可把老师愁坏了。

    老师发愁并非因为这姐妹俩能吃,再能吃,学校也供得起。令老师头疼的是这姐妹俩脑子太笨了,一年下来,只认识十几个字,而且还是今天学明天就忘,这就不是读书的料。最后何鼎把这姐妹俩领到了齐王府,给最小的平安公主做了伴。这位小公主可不得了,不爱红装爱武装,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这两个笨丫头过来后,学习武艺来却一点不笨,还颇得两位王妃娘娘的喜欢。

    小公主朱巧巧跟她的大娘徐芊芊特别亲,性格和徐芊芊小时候也一模一样。从小就立志成为像红线女一样的女侠,整日里幻想着除暴安良,常常溜出王府带着两个笨丫头在北京城大街小巷里行侠仗义,专门修理那些城狐社鼠,着实惹出了不少笑话。不过北京城的老百姓宠着这位可爱的小公主,顺着她的意思都叫三女侠。朱巧巧这女孩子天真烂漫,还真就当了真,还真是煞有其事的在北京城里当起了编外城管,到处打抱不平,还真让北京城里的一些地痞无赖见到她就头大,没办法,惹不起呀!

    不过上得山多终遇虎,前不久平安公主惹了一个麻烦,她把前来大明递交国书的葡萄牙使节给打了,究竟是啥事情,这里就不啰嗦了,葡萄牙人哪敢在北京城造次,其实是文化不同,引起的一场误会。不过外交无小事,咱们大明国毕竟是个礼仪之邦。

    公主这下可算是闯了祸喽!主要是她把葡萄牙使节的胳膊打折了,而这位葡萄牙使节还是葡萄牙国王的弟弟。再加上两国目前还是盟友关系。齐王虽然平时最宠平安公主,可不是没有原则的。平安公主恐怕会被关上一年的禁闭。不过还好有大娘这个上一代侠女疼她,她和梅芳两个婆娘私下一合计,就想出了办法。

    徐芊芊趁着齐王在皇宫里还没有回家,收拾了包袱,又留下一封信说她带着巧巧去南京,探望舅舅魏国公徐鹏举去了。下午母女俩坐上火车就跑了,徐芊芊打算等事情过去几个月后再回来。估计那时候母女俩在朱厚炜面前撒撒娇,发发嗲,这场惩罚就不了了之……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