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化功余力染夭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大变局,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大明的改变而改变,相信我,不用过多久,您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只要您开口,整个世界都要仔细地倾听。您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至名归的天可汗!您不必怀疑小弟的话。因为我们大明帝国现在已经是,未来肯定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说实话,皇上您就是凭着现在的功绩,唐太宗跟您比,连提鞋都不配。”

    “哈哈哈哈……这话朕爱听,不过,二弟当记首功。”

    正德顿时开怀大笑。

    “多谢皇上!”

    朱厚炜装模作样答谢道。

    行驶的车子里顿时传出来兄弟两人的开怀大笑。一直在前面开车的马三炮偷偷抹了一把汗,总算是放松了下来。他定了定神,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稳稳的握住方向盘,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天公作美,西伯利亚阴冷的天空泛着丝丝红霞,霜雪弥漫的大地沉浸着缕缕寒气,透过迷雾的间隙,千丝万缕般的光影洒落人间。正德皇帝伸出手去,似想抓住那一缕冬日的阳光。久违的冬日阳光铺洒在兄弟俩的身上,一缕缕阳光懒懒的撒在两人的肩头,犹如冬日里的一条围巾,一股暖融融的感觉涌上心头。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都不再说话。

    朱厚炜神情坦然,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享受这暂时的安逸。冬日的阳光如此灿烂,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力量,让沉寂的生命有了春意盎然的姹紫嫣红,给他曾经蒙尘的心灵吹落了尘埃,让他这些年几近冰封的世界从此冰雪消融。

    ……

    正德二十七年十月十九日,正德皇帝一行抵达了这次北方考察的最后一站海参崴。在这里到火车站迎接的除了常宽和吴季,正德意外的见到一个熟人。

    担任海参崴知府的竟然是久未谋面的焦黄中,前任首辅焦芳的唯一嫡子,这让正德皇帝感到很诧异。等到了房间,兄弟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正德皇帝把心中的困惑问了出来。他很奇怪,一向疾恶如仇,大力防腐倡廉的齐王怎么会启用一名贪官。

    朱厚炜却给了他一个意外的答案,他说“大哥,焦家父子对大明是有功的!说实话,他们两人的功绩不亚于王阳明,尤其是焦芳,他在东南洋施政,尤其是对吕宋、爪哇的管理贯彻的很彻底,为我大明处理掉了一些隐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父子俩有些贪财,但是其实都是他的管家闹出来的幺蛾子,当初小弟也没有亏待他们,把橡胶园和橡胶厂的收益都交给了他们焦家,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缺钱。只不过当初为了整顿吏治,又正在风头上,朝廷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只好把他们当做典型。”

    “呵呵。”朱厚炜苦涩的笑了笑,继续说道,“大哥,你不知道,其实我心里面一直对焦芳有些愧疚,前几年,焦阁老病危,何鼎奉我的命令去探望他,这位老先生临死的时候,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小弟能够给他儿子一个前程,我想了想,朝廷那边不太好安排,所以我就让他来海参崴当了知府,也算是对这位老先生一个交代吧!”

    “这朕可以理解!你这个人心软,对待手下人也很不错。”正德皇帝点点头,又问道,“但有件事朕很不理解。朕听说你还专门为焦芳写了墓志铭,很多文臣对此不理解,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在朕面前可是喷了你不少次,弹劾你的奏折不少啊!”

    “大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说心里话,现在很多的官员水平跟焦芳比,实在差距太大了,如果按实际能力,我认为焦芳比李东阳还要强些,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略一顿,让正德皇帝消化一下他的话,这才继续说道,“我这个人比较悲观,从来不相信世上有绝对的清官,我始终认为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出来做官的人,有的不是为了财,就是为了身后的名。我用人只有一个原则,我不管你是贪财还是贪名,我只看你的能力。“

    ”相比于前两者,我更需要这些人的能力治理地方,想贪污不是不行,但不能乱伸手,至少明面上行不通,背地里,你能把地方经济展起来,能贪多少看你本事。还是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也许世上有那么一两个既不贪名,也不贪利的人,但这样的人绝对是极少数,相对于贪官,我更讨厌嘴炮。这种人干啥啥不行,坏你的事却样样在行。”

    这话说的很实在,目前阶段,朱厚炜实际上是在全力发展大明的官僚资本,这和原时空清未的那种官办资本或官督商办不同,而是实实在在的向官员的子女亲眷开放部分资本市场,只要官员家属不违反大明的政策和商业法规,那么可以朝廷政策上的倾斜。

    正德皇帝是个多精明的人啊!瞬间就领悟到朱厚炜的意思,只要你能把地方治理富裕,老百姓生活过得好,手段高明的贪污是允许的,你们家属想搞工厂、搞实业、甚至兼并土地都可以,甚至朝廷的中央银行可以拿一部分钱让你们搞。说的在明白些,他就是在重新构建上层建筑,打造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朱厚炜本身就是个商人出身,他只相信把利益捆绑到一起,这样的团队才可能有凝聚力。在他的辖区基本上是这样,每个关键的位置基本上都是既得利益者,肯定要维持地方上的稳定。当然,这样下去将来会怎样?他也说不清楚,他的水平就这么高,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因为这是一个封建时代,效果目前来看很符合现在的实际,老百姓实际上也得到了实惠,至少官员已经看不起老百姓手中的那三瓜两枣了。听完朱厚炜的话,正德皇帝不由陷入了沉思。

    朱厚炜的这种玩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千年前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与大学士苏绰,就有一段经典的君臣论述,《具官》!

    宇问“国何以立?”

    苏答“具官。”

    宇又问“如何具官?”

    苏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不解“为何用贪官?”

    苏答“你想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好处。而你又没有多少财富给他们,那就给他权,让其用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颇有困惑“天下者,我之天下。岂能容他们掠取?况且,放任贪官敛财,于我何益?”

    苏笑曰“此言差矣!天下是你打下来的,当然属于你。但对外宣称,当说是全体黎民的。这样,在抵御外敌时,你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炮灰,而且颁任何号令,都可以百姓的名义。这些,今天暂且不谈,咱们还是说贪官。贪官能得到好处,皆因你授之于权。为保住自己的小权,他们必会维护你的大权。如此,你的江山便稳如磐石,无虑可忧也。”

    宇仍有不解“既然用贪官,为何又要反贪官?”

    苏曰“这叫权术。试想,没有贪官,何以反贪?不反贪官,又何以哄骗民众,笼络人心?”

    宇似有所悟“请君痛快直言!”

    苏曰“天下没有不贪财的官。官,不怕他贪,怕的是不忠。以反贪为名,除掉不忠的官,既可剪除异己,又可赢得百姓拥戴。这是其一。其二,官吏只要贪墨,必留下把柄,一旦背叛了你,也便有了灭他的借口。贪官害怕灭顶之灾,自然会听话效忠的。所以,贪官实为治国之宝,不可或缺。换言之,只有贪官在,你方可不断整肃,以使朝廷上下皆为清一色拥护你的人。”

    宇听到这里点头称道“甚是,甚是!”

    苏笑曰“大人沉住气,听我往下说。其三,贪官日益增多,民怨骤起,你便可祭起反贪大旗,抓谁判谁任你定夺,配之以鼓噪,证明你心系黎民。久之,民众自然相信贪渎成风,绝非你的原因,而是下面的官吏未执行好圣旨所致。其四,对罪大恶极者,取其级,昭告天下,罚没赃款,令百姓敲锣打鼓以示庆贺,如是,既营造了盛世景观,又将贪官的财宝收回到你的腰包,何乐而不为?”

    宇文泰听到这里,禁不住大呼“妙!妙!”。

    从此,用贪官以培植死党,灭贪官以消除异己,杀贪官以收买人心,没贪财以实府藏,便成了统治者世代相传、恪守不二的秘笈。

    当正德皇帝把这个故事说出来时,看向朱厚炜时,却发现朱厚炜根本不以为然,他反驳道??

    苏绰的理论或许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秦朝大将王翦领兵万伐楚,临行前反复向秦始皇要田要房,要留给子孙。即使到了潼关,还派人五次向皇帝请求良田美舍。别人此前肯定认为王翦一定是个守财奴,其实还是王翦点破玄机“秦王性猜忌,今天我带着这么多大军,国家都空了,不如此,怎么解除他的疑心?”到了高祖年代,萧和也是听从高见,以贪财获利自毁名声,才让刘邦放心。苏绰很有思想,他的理论也确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做为支撑。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反贪官,但也都在用贪官,太祖朱无璋最恨贪官,反贪官也最坚决,最彻底,最无情官吏赃满银六十两者,杀无赦,即使自己的姑父也毫不留情。甚至把贪官“剥皮实草”,置于新官的公座之旁,但事实是他也仍然没能阻止贪官一无反顾的贪腐步伐。太祖朱无璋临终前,曾无奈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朱厚炜却评价道“大哥,不怕你见怪。太祖作为体制下的帝王,他应该自己去找寻答案。其实答案很简单,自古以来,所有的皇帝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对野心家的恐惧心理,助长了一种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依法罪行。依法犯罪在中国数千年不能绝迹,原因之一就是帝王有意培养它,当愤怒的人群纷纷控告某一有权人物依法暴虐时,帝王往往暗自高兴,认为手握大权的人一旦把注意力用在贪污上,他就再不会有坐金銮殿的那种野心了。嘿嘿,大哥,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这恐怕是你以前学过的帝王心术吧!”

    朱厚炜这段话,说得正德皇帝面红耳赤,又羞又怒,几欲拂袖而去。但朱厚炜却一把抓住他”当年太祖皇帝反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杀的高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然而当年的反形势如何?您看看,太祖在世时,贪官们不一样是前赴后继,让任何人都不会乐观!宣宗以后更是达到了。”

    苏绰理论的起点是“具官”——配备官员,从皇帝开始一层一层任命官吏,为了防止官吏们生私,再设置官吏制约官吏,从此官吏叠床架屋,是以官治国的再实践和再总结。历史就这样一次一次进入一个轮回。听完他的话,正德皇帝反问”看你说的头头是道,那你就说说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呢?“

    朱厚炜呆了呆,不自信的说道”大哥,你可真把我问住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或许某一天老百姓的见识提高了,让百姓监督政府是一个办法……”

    正德皇帝也愣了一下,想了想,很干脆的反驳道“你太幼稚了,果然不懂政治。没有用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只要有官场政治,什么也不会改变。老百姓的监督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哼!别不服气!我们的官员本质上不是老百姓选的,而是更大的官,或者是朕这个皇帝任命的!媚上瞒下依然是这些官员不二的法则,这根本就是个无法破解的难题!”

    朱厚炜听了这段话,又回忆了自己两辈子的亲身经历,竟然无言以对。他看向正德皇帝,无奈的摇摇头,一声长叹,说道”大哥,小弟也束手无策,或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依法治国……”

    “嗤”的一声,正德皇帝嗤笑一声“没有用的,从古至今,知法犯法的人还少了吗?朕还真以为你无所不能,你不是到过仙界吗?难道仙界也有贪官?”

    “老大,实不相瞒,仙界都一样,无论是什么样的体制,这都是各国避不开的顽疾!”朱厚炜无可奈何的答道。“哦!此话当真?”正德皇帝两眼放光,露出狡黠的笑意,兴奋的问“老二,你说说看,那边究竟是啥样子的?”

    朱厚炜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计,已经掉坑里了,顿时傻了眼。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

    (未完待续)

    ??????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