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桃李我公天下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时,宾馆外面来了一辆马车停在门口,一个年轻精干的官员进了大门,就直接朝着两人走来。这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笑,他躬身施礼问道“两位大人好!请问两位是薛师叔和欧阳师叔吗?”

    两个人都有些懵,自己啥时候在这遥远的北地,多了一个这么大的师侄?半晌,欧阳德有些困惑地问道“在下的确姓欧阳,不知阁下是……”

    “呵呵,不好意思!忘记自我介绍了。”那年轻人有些尴尬的挠挠头,然后说,“我姓罗,名义,字钟麒。本县城市规划局的工程师,我父亲讳名成,乃阳明先生弟子,所以在下称二位大人为师叔,刚町有些唐突,请多多包涵。”

    “你是罗县令的公子么?怪不得看起来这么眼熟。十几年不见,你竟然长这么大了。”薛侃一拍脑袋,这才恍然大悟,赶紧热情的招呼他坐下,又自我介绍,“呵呵,我姓薛名侃,这位是你的师叔欧阳德,阳明先生的关门弟子。”

    “呵呵,久闻两位师叔的大名了!父亲还经常提醒你们。”罗义赶紧又奉承了两句。

    欧阳德赶紧客气了几句,他还是有些糊涂。薛侃年近四十,他入门早,对王阳明的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他赶紧向欧阳德介绍罗成就是本县的县令,以前仅是庙街百户所的士兵,大字不识几个。他参加过二十几年前的庙街保卫战,也是八十三名勇士之一。

    当年罗成受伤后退役,奴尔干都司把他分配到工商局当了一名税吏,他苦于自己没有文化,就开始在参加补习班学习,有一年收税时无意中结识了魏国公之子徐鹏飞,两个人不打不相识,很快成为了朋友。在这位热心的小公爷徐鹏飞介绍下,罗成辞职去瀛洲拜在王阳明门下学习,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罗成就这样从一个文盲军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竟然成长为这座二十余万人规模城市的县令。实在让人不胜唏嘘!齐王曾表彰他为退伍军人的典范,还号召所有的退伍军人向他学习。

    欧阳德这才恍然大悟,他也为罗成的励志故事感慨不已,于是他好奇的询问罗义的来意。

    罗义解释道“两位师叔,我父亲下乡检查工作去了,估计要明天中午才能回来,临走时特意交代小侄,受齐王殿下的委托我等,庙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让两位参观。今天下午小侄正好有空,特意过来陪两位师叔四处逛逛,介绍一下本地发展的情况。所以,小子这才冒昧上门打扰,实在有些唐突了。”

    几个人又相互客气了几句,便出了酒店一起登上了马车,马车顺着城中的主干道胜利大道往南驶,他们首先将去参观一下这里的庙街工业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工厂,第一次看见如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让薛侃和欧阳德大开眼界,尤其是庙街钢铁厂那巨大的厂房和巨大的机械,在轨道上火红流动的钢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罗义介绍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庙街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实现了人人有衣穿,家家有饭吃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完成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以前是个小渔村,主要以渔业为主,现在这里成了奴尔干都司最大的工业城市,目前庙街工业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把他称之为工业城也不为过。

    二十年来,我们建成了以庙街为主的城市工业圈,合理开发了落马岭,徐家屯两大个大型煤矿,煤炭产量是南直隶总产量的两倍,街钢铁厂的产量是长江以南地区产量总秋的五倍,皇家北方钢铁集团已完成年产二十四万吨生铁,年产十三万吨钢的投产目标,各类机床产量是山东登莱产量的十倍,煤炭发电量是登莱的二十倍,等江湾水电站建成后,电量将再次翻一番,可以满足整个奴尔干地区的生活和工业用电。

    同时,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去年,渔业产量达到惊人的三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二十年来,庙街创造了无数个工业第一,也为大明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工匠。这里诞生了大明的第一个火车制造厂,第一个蒸汽机厂,第一个拖拉机厂……

    我们科研所通过技术攻关,将原来的单缸柴油发动机成功升级到马力更大的多缸柴油发动机。另外第一台汽油发动机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能够产生30马力的动力,而且体积更小。这块地方建设的就是第一个汽车厂,这里即将生产出大明的第一辆汽车,齐王说,这将改变一个时代……”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在这极北的偏远之地,齐王竟然做的是这么有声有色的,难怪、难怪!”从城南工业区出来之后,站在庙街展览中心门口,薛侃看着规划整齐的工业区说道。

    刚才在各个工厂里看到的工业品除了让两人感觉到震惊之外,更多的是对齐王治下拥犹如此种类繁多的工业品生产技术,而感觉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庙街工业区在整个东北和奴尔干地区仅仅只能排名第五,排名第一的目前是哈尔滨,那里才是大明目前最大的工业基地,那些生活在中原和江南的官员实在是太闭塞了,哪里知道在东北和外东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

    “薛兄,你快过来!“

    欧阳德突然大惊小怪的喊道。他向着薛侃一边招手,一边指着道路两侧说,”你看看!这是他们修的排水系统。天了!这简直都赶上护城河了。我刚才还没注意到,现在才发现竟然是下水道。”

    这座工业区并没有停下建设脚步,还在继续向外扩展。来的时候,两个人坐在马车上还真没注意到这路两侧的小树后面。竟然也是一个个工地,可能是有数米高围档遮住视线的原因,以至于并没有人注意到围档之后面是什么,现在走进了才发现都是工地。走到围档后面,果然有人在施工。

    欧阳德便站在那看着下面正在进行的中的施工,他好奇的问罗义“钟麒老弟,他们在挖着什么?这是下水道吗?”

    罗义微笑着介绍道“哦,师叔,你没有说错,这就是庙街的下水道工程,这一部分是工业区的,跟生活区是完全分开的。呵呵,正好是小侄负责的这一块。“

    薛侃也走了进来,他看了看那下水道的规模,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嘀咕道“我滴个乖乖,这可要花不少钱啊!把这么多钱花在这上面,值得吗?”

    “值得!我们进行城市建设,着眼于将来。西北环境恶化的悲剧不能够发生在我们这里。”罗义语气中充满着自信,他指着施工图纸介绍说,”薛师叔您看,工业区的废水通过这些下水道系统,将排到十里外的废水处理厂,经过十多道工序净化以后,才能够排入黑龙江。齐王说了,我们既要发展工业,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不能够让我们的子孙指着我们的坟头骂。”

    三个人站在顶上,只见地面被挖出一个宽度大约六米,深度超过八米的渠道。在渠道内几百名工人正在忙忙碌碌。远处一处倒u形石块砌成的两米高的渠道从南向前延伸。那些渠道正在打着地基,几十个工人推着单缸柴油机带动的夯土机,像转锤一样在那里敲打着地面,这种两个人推动的小型机械,主要是用来夯实地基,效率比人力提高了不少。

    “这也太夸张了吧?”看到庙街城市所属下水道的规模,欧阳德不由得感叹,“钟麒老弟,这个渠道下面凹下去的副渠,深度差不多一米的副渠,才应该是真正下水道吧?这会不会有些浪费?下水道的尺寸有点太大了。”

    “啧啧啧,的确有些大的离谱?这工程的造价比修城墙还高。”薛侃也啧啧称奇。他是工部的官员,对城市建设和施工很熟悉。眼前的这暴露出来的将近半公里长尚未砌石的关完工的渠道,他在心中估计了一下,感觉这下水道工程造价不会比城墙低,而奇怪的是,庙街这里并没有城墙,估计是城市依然在向外扩张,但他不知道今后这里的城市都已经取消了城墙。

    “不大,不大。”罗义笑着摆摆手说道,“现在这里的人口还只有二十万,下水道见这么大看上去的确有些浪费。但十年后百年后呢?如今,庙街的人口基本上每十年就会翻一番。城市建设都是百年大计,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给子孙留下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可要多花十几倍的钱,简直就是拿银元在砸呀!”工部出身的薛侃有些心痛地说道。

    罗义只是嘿嘿一笑,却没有说话,这种下水道的规格,可是齐王亲自定下来的,虽然有疑惑,但他可不敢有所质疑。正如薛侃所说,这个下水道的尺寸规格远比一般下水道要大的多。下水道的高度是二点五米,宽五米,中间是三米宽的水道,两边是宽一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说句实话,←规格实在太大了,里面简直可以通行一辆重型马车。

    更让人吃惊的是,修建立下水道的原料竟然使用了石料,这在薛侃眼里简直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石料用来修下水道。其实他哪里知道,齐王使用石料的就是考虑到了成本的因素。毕竟如今水泥的价格还是过高,修建钢混结构的下水道成本高到让人无法承受,同时在下水道内使用石料构建的寿命也远高于用钢混结构。

    据说在原时空巴黎修建的下水道经过了几百年,直到二十一世纪时仍然不需要重修,这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在奴尔干地区有不少便于开采的石山,为修建下水道提供了足够的石料,哪怕就是在现在工业区的厂房建设之中,也大量采用石料以达到降低成本要求。

    还有薛侃和欧阳德不知道的是,东北以及外东北地区,齐王要求所有的城市都必须修建这种下水道。朱厚炜修建这种大型下水道的除了用于工业区排水之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战备。虽然这个时空发生了改变,但他也不敢保证未来罗刹人会不会重新强大起来,毕竟东北这个方向最大的威胁就是这头北极熊。

    由于他的小翅膀扇动,这个世界变化的很快。据他所知,欧洲人科技水平也比原时空要高,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很快,至少,在欧洲燃发枪已经完全普及了,船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少达到了17世纪的水平,未来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朱厚炜才不惜血本特意将下水道的基渠挖的如此之深,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在未来能够成为这个城市的地下堡垒。

    除了那层数十厘米厚的下水道拱顶提供的保护之外,利用其上近五米厚的覆土层提供另一层保护,以保证未来躲避在其中的人员安全。为了解决未来如果人员大量进入下水道之后的空气流通问题,城市规划局特意在规划时就每隔二十米设置一个路面下水口,高密集的路面下水口完全可以保障整个下水道内的空气流通,以应对将来某一天可能的轰炸时,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

    同时这些路面下水口通过特殊的设计,可以使其成为一个个隐蔽的观察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守城的将士也可以利用这里出其不意的攻击入侵者,当然这只是朱厚炜在做最坏的打算。

    这个世界将如何发展下去,谁又说的清楚?万一子孙不孝,被敌人打上门来了呢?再说,堡垒往往是在内部攻破的,将来如何他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反正他就属于乌龟流的穿越者,为子孙后代操碎了心,啥也不想放弃……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