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十分做作怀谨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大哥,这个人的思想很危险,他太崇尚自由了!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做什么都追求绝对的自由,比如他在苏州任职时,就公开宣称朝廷不应该过分的干预商业和经济,要让商品经济自由发展。他还认为朝廷控制盐铁和重工业是一种错误,应该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他认为这样会发展的更好,这种思想很危险,也代表了现在一部分壮大起来的商人和工厂主心中的想法。资本是逐利的,一旦这个国家被资本控制了经济命脉,我敢肯定大明帝国就是资本说了算。大哥,你想想看,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就会和当年的盐政改革前一样,私盐泛滥,吏治更加的。国将不国啊!”

    正德皇帝想想以前盐政时的情形,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可不想回到那种丝的日子。想想还有些不甘心,他又问“那他今日谏言迁都长安,是何用意?”

    “其情可悯,其心可诛!”朱厚炜毫不客气的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江南地区已经开始有了这种自由经济的思潮,这个王畿正点这种思潮的鼓吹者,他现在是在付诸于行动,想创造他所想要的环境。他以为,朝廷如果真把首都搬到长安,江南从此山高皇帝远,不会像现在管的这么紧了,实现他们所谓经济上发展的自由。哼,真是好算计!根本是在做梦。以后的交通只会越来越发达,即使首都搬到了长安,这帮人也翻不了天!”

    正德皇帝疑惑的打量着朱厚炜,不解的问道“如果真像你猜测的那样,这王畿就是欺君,论罪当斩!可我怎么感觉你并没有生气,并没太在意。”

    “大哥啊!咱们不能因言就治罪,而且他还打着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朱厚炜苦笑了一笑,说“大哥,杀是没有用的!只要我们继续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这种人会层出不穷的,资本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些资本家就会有了政治上的追求,这是必然的规律。杀了一个王畿,将会出现更多的王畿,强行打压是不成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引起的就是天下大乱,甚至是一场革命!”

    “啥?革……革命!“正德皇帝顿时大怒,问”谁革谁的命?难道他们还想造反不成?”

    “大哥,你别生气。目前倒不会,将来就不好说了!我说的是一两百年以后,只要大明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有这么一天的!”朱厚炜认真的说道。

    “我明白啦!”正德皇帝若有所悟,他看向朱厚炜,问,“怪不得这些年来,你一直在搞体制改革,又在大力发展所谓国营企业,原来如此,你是在未雨绸缪,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吗?我记得政治经济学好像是这样写的。“

    “呵呵,果然瞒不住大哥。”朱厚炜微微一笑,解释道,“其实搞政治并不是我的强项,但在这个世界,想要发展经济,论道做买卖,小弟从不怵谁!既然资本家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威胁,那就应该做这世上最大的资本家。所以我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国营企业,这些企业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

    朱厚炜手一挥,充满的自信的继续说道”我们有大笔的资金,又拥有最完善的金融系统,而且控制看这个国家的资源,如果还斗不过他们这些资本家,那小弟就白穿……咳咳,混了!“

    差点说漏了嘴,朱厚炜咳嗽两声掩饰了过去,继续说道,”我们通过发展大力国营企业,只要皇帝还能把握往国家的经济命脉,给这些资本家一定的自由度,还是可以的。这就像一个人两条腿走路,民营经济要发展,但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控制在政府的手中。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适当的开放一部分这样的产业,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制度。让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相互竞争,国营经济才更有活力。我们把这些人纳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正德皇帝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不是太懂,但我知道你这样做肯定不会错!可惜喽!长安的确是个好地方……”

    “这也不是问题呀。我们可以把长安当做陪都来建设。“朱厚炜笑吟吟的说道,”其实今天王畿的话提醒了我,其实长安也有优势的,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联系着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这可以让我们大做文章的。我们有铁路这种利器,如果联通了中亚和西亚,长安发展的前景不一定比江南和沿海差。嗯,是应该平衡一下发展了,把长安提升到南京一样的地位,让两地竞争,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正德皇帝一听,兴奋起来,“这个主意,朕举双手赞成,要不然就在长安附近帮朕选一处龙穴,将来朕百年以后就埋在那里,不然唐太宗专美于前,可惜这要花费多少钱啊?内阁和户部肯定不会同意……”

    “大哥!这么久了,你都不知道你的家底吗?我们完全有能力独自开发西部!”

    “啥?老二,你不是开玩笑吧?”

    看着目瞪口呆的正德皇帝,朱厚炜实在是无语,于是他走进房间,拿出了厚厚一摞账本,把它放在正德皇帝的面前……

    朱厚炜对江南的资本发展是很忌惮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很清楚资本的力量,他可不希望大明的皇帝将来落到和法兰西路易十三一样的下场。

    因此很久以前他就开始未雨绸缪,大力发展皇室能够直接控制的企业。当年他的二儿子被正德皇帝封为辽王后,齐王就花大力气发展东北经济,派出他最优秀的学生方奇等人组成一个团队,依托山东和奴尔干地区,把东三省打造成这个国家的重工业基地。

    在东北流传着许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在朱厚炜的亲传弟子方奇主政前后是个分水岭,方奇是登莱行政学院第一期毕业生,曾任海参崴县令,后调辽宁沈阳成了东三省布政使,一干就是十六年。

    当年他为了增加治下的人口,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之前东北流传着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多少有些神话传奇色彩,这些全部都是这家伙搞的鬼,所以东北地区的人口是全国增长的最快的地方。

    譬如某某移民东北的放山人在山里救了一只受伤的梅花鹿,后来被救这只梅花鹿伤好以后,带着那个好心救他的放山人找到一个长满棒槌的山谷,从此以后了家。又比如某某移民东北的伐木工,一天夜里他在山上看木头的窝棚喝醉了酒,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鬼打墙。一个人在山里转着转着,实在走不动了,最后被拌了个跟头,起身后才现天已经大亮了,低头一看拌倒自己的竞是一大块狗头金,于是那个伐木工代来锹镐,沿着这块狗头金的位置往下挖,结果挖出了一个大金矿。总而言之,方奇这家伙为了增加东北的人口,他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东北人就是伴着这样的传说,在这片苦寒之地扎了根,其实在东北无论是放山挖棒槌的采参人,还是上山进林子的伐木工都是随时丢了性命的高风险职业。当然东北也不光是苦寒之地,相比于奴尔干地区,条件实在好得太多。

    东北有句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比较乐观地形容东北的自然物产丰富,老百姓容易活下去,在东北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活下去。但东北一年有六个月的冰冻期,到了冬天老百姓生活是很艰苦的。

    自从方奇和他的团队来东北之后,东北的经济就进入了一条快车道,有了奴尔干和山东的援助,加上东北丰富的资源,东北的建设是一天一个模样。东北尤其是黑龙江流域有大量的金矿,还盛产煤、铁、铜、石墨、木材、大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些产业都已形成规模。

    如今在方奇治理下的东北,有许多人靠着这些资源发了家。这几年来,东北崛起的一些大矿主、大粮商的脸色那些所谓的江南富商都得小心地瞧着,无它,这些大商家不仅有实力,而且背后都有皇室的身影,妥妥的都是皇商。

    自从方奇主政东北以后,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就被他用各种手段控制起来,比国内其他地方更加的严苛。一句话,开采资源这种事小打小闹成不了规模,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私人名义上是不准进入这些行业。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必须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并且皇室资本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一,这也是江南富商最吐槽和不满的地方。

    而且让那些江南富商更加不满的是,采矿业的行业保证金高达五百万银元以上,条件十分苛刻。并要有详细的开采计划报告及开发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上报矿务局,经军机处下派到这里的矿务局评估委员会的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入这些行业。

    在这些苛刻的限制条件下,一个矿业托拉斯开始崭露头角。那就是大明皇家东三省矿业集团公司,这个集团公司由皇室和功勋贵族为大股东。象这样的托拉斯行业垄断企业,还有东北皇家粮食种业公司,皇家东北木业公司,东北皇家光明电力集团总公司等,形成了一系列以大明皇家工商银行为核心的大资本垄断财团。

    而皇家工商银行的准备金却来自正德皇帝的内库内帑,绝对属于皇室财产。换句话说,即使不算皇室在江南的产业,关凭东北地区的产业,正德皇帝实际上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资本家。

    当然第二位那就是齐王朱厚炜,他在登莱的产业主要以造船、钢铁厂为主。所以,朱厚炜才有这样的底气实施西部战略,正德皇帝这个糊涂蛋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的兄弟为他做了多少事,他以前连账本都不看,朱厚炜真是媚眼抛给了瞎子——白费劲。

    正德皇帝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产业后,已经笑的合不拢嘴,有钱就有胆气,此时,他对打造一个新长安充满了信心……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