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改变欧洲的西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战,瓦剌军佯败撤退,亨利尾追。瓦剌军诱敌深入后,趁亨利部疲劳,突然发起反攻,尽歼其军。亨利被俘斩。

    瓦剌军乘胜南下,攻入莫拉维亚(今捷克南部摩拉维亚地区),焚掠诸地后,遂向马札儿与北路军会合。南路军绕过喀尔巴阡山进入马札儿,先后攻取鲁丹、瓦剌丁诸城,同年四月,在匈牙利平原与和硕汗主力会合。

    各国实在被打怕了,便派出使节与和硕汗谈判,和硕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他见好就收,狠狠地敲诈了各国以后宣布退兵。从此以后,瓦剌人就在欧州东部扎下根来,和硕汗派出使者请示过正德皇帝以后,宣布建立金帐汗国,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荣光。

    为了在这错综复杂的东欧地区立足,金帐汗国历代国主紧紧抱住大明爸爸的大腿,凭借着强大的火枪骑兵,在欧洲搅风搅雨数百年,无恶不作。被欧洲人称作欧洲的中亚恶棍,恨之入骨。

    与此同时,在大明的军事援助下,中西蒙古人的后裔鞑靼人也重新崛起,他们开始瓜分中亚地区以及里海南部平原,一时间中亚至里海大小国家林立,大明从中亚到东欧一下子多出来三十多个藩属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使节前来北京朝贡,几百年以后,华夏再现大唐盛世之辉煌,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大明西征结束后,罗刹人元气大伤,各公国重新自立,整个东欧地区陷入近两百年的混乱状态,各个大小公国林立,一直等到莫斯科公国的另一雄主彼得大帝重新统一罗刹国后,罗刹人才算稍微恢复元气,不过彼得大帝的成就有限。新的罗刹国也比不上伊凡三世当年。只能称得上一个欧洲大国,再也没有称霸世界的本钱。

    罗刹人从此不敢越过乌拉尔山,统一罗刹国的彼得大帝也不敢东顾。实在是……被打怕了!没有人知道正德皇帝的西征意义,正是因为这次西征,为华夏除去了一个大敌罗刹国,功在千秋。

    西征以后,欧洲的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大明帝国在东欧多出来一个盟友加马仔金帐汗国,他们不停地在欧洲搅局,再加上他们的武力强势,临近匈牙利、波兰、土耳其、波斯等国通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欧洲人的历史完全进入了一个岔道,也许百年以后,我们要重新书写欧洲的历史!

    ……

    正德二十一年春,苏州城郊虎丘镇,苏州织造局所辖的苏州纺织厂就坐落在这里,也许能算是大明朝此时最大的丝绸织造作坊了。

    走进工厂一眼望去,一丈宽的织机,横着就排了六架,中间还有一条能供两个人并排通行的通道;沿通道走到底,一排排过去竟排着五十行织机!每架织机都在织着不同颜色的丝帛,通过传动轴,织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不停的运转,机织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出现的司礼太监陈洪、江浙巡抚胡宗宪和帝国科技司的张江波却显然心情很好,人人脸上都挂着微笑。一个穿着蓝色粗布长褂,脚蹬平底黑色布鞋的商人模样却又透着儒雅的人正微笑着陪着三人在通道中边走边看。

    “叶掌柜。”陈洪望向陪着他们的那个商人,“像现在这样织,每天能出多少匹。”由于车间里织机声实在太大,陈洪那提高了的嗓门便显得更加尖利。

    那个被称做叶掌柜的人便是当下专为江南织造局织供丝绸的齐王府外事总管叶良辅,叶家如今也是当前江南的第一富商。听陈洪问他,也凑近一点提高了声调,答道“陈老公,我们厂里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劳动法》规定八小时工作制,不过生产效率比以前更高了。现在是十二个时辰换三班织。一张机每天能织三百六十尺。”

    “呵呵,天天这样织,一个这样的作坊一年撑死了也就十几万匹?这可远远不够。”陈洪又尖声说道。

    “是啊。江南织造局总共有二十个这种规模的作坊,即使机器不出问题就这样织,说实话,每年也到不了二百万匹丝绸,现在海外市场扩展的太快,国有企业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啊!还有就是这些机器老化得厉害,每年检修的时间越来越长。”叶良辅做着手势引领着三人,“这里太吵了,请几位大人去客厅谈吧。”

    一行人刚走进会客大厅,叶良辅拍了一下掌,立刻便有几个仆人端着茶具从两侧的小门里轻步走到每个茶几后摆设茶具。这个怡园的客厅大概也算这时苏杭一带最大的客厅之一了。抬眼看去,北墙上方隔着一张镶大理石面的紫檀木茶几,两旁各摆着一把紫檀木雕花圈椅,东西两向却一溜各摆着八把配着茶几的紫檀木座椅。最难得的是地面,一色的大理石,每块上面还镶着云石碎星,显得很有档次。

    走进大厅,叶良辅冲着胡宗宪微欠着身子,一伸手“胡大人陪陈公公上座吧。”

    胡宗宪今年才二十六岁,毕业于帝国大学行政学院,很受齐王器重,多次破格提拔。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封疆大吏,任谁都不敢小觑。胡宗宪摆摆手,客气道“你陪陈公公说话,你们坐上面吧。”说着他已然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胡宗宪可不敢在叶良辅面前摆谱,这位爷官职虽然不大,背景却很深,他可是齐王身边的老人了,说白了就是齐王的老家臣。即使是司礼太监陈洪也得客客气气。

    张江波是个技术官员,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他大大咧咧便在右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不过胡宗宪也不敢小觑他,别看这人年轻,却也不简单,他是齐王仅有的几个亲传弟子之一。说起来这个人纯粹是因祸得福,他的父亲原来是北京城里有名的裁缝,由于受到差人的敲诈,一家人逃到了登莱,谁知因祸得福发了起来,张裁缝如今成了登莱有名的纺织厂掌柜,小儿子张江波现在既是帝国大学工学院的教授,又是科技司的副司长,二十三四岁的人,按照后世的说法,就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现在国家如此重视科技,这小子前途无量。

    陈洪和叶良辅共过事,算是老熟人了。他也不客气,在正中左边的椅子上一坐,接着手一摆“老叶啊!都不是外人。恭敬不如从命。你是主人,就坐这儿吧。”

    “呵呵,陈公公一点没变,还是这么平易近人。”叶良辅奉承了一句,笑着又欠了一下身子说,“承让了,在下也好向各位大人说事。”说着拱拱手,也就在正中右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时候,出来四个干练的男仆,提着四把锃亮的铜壶,轻步走到各人背后的茶几边,揭开盖碗,铜壶一倾,几条腾着热气的水线同时注进了各人的盖碗里。一旗一枪碧绿的芽尖慢慢浮上了盖碗水面,都竖着浮在那里。

    “咦,好东西呀!”陈洪的鼻子将茶碗里飘来的茶香深吸了一下“有点意思,这茶不错!”

    叶良辅笑着“今年的福建新出的大红袍,昨天赶在夜里才送到的,诸位算是有口福了。”听他这样说,陈洪和胡宗宪、张江波都端起了茶碗轻轻啜了一口。

    “好!今天这趟来的值,”胡宗宪赞道,“是顶尖的上品。”

    张江波也跟着胡乱赞道,他根本就没喝出好坏来,只不过是跟着应个景。叶良辅歉意地笑笑,对众人说“产得少,除了进贡给皇上的常例,还给齐王和太子殿下、阁老各准备了两斤,各位大人委屈点,每人准备了一斤。”

    陈洪去端茶碗,却发现叶良辅的茶碗里是一碗白水“叶掌柜,你自己呢?”

    “陈公公又不是不知道,”叶良辅笑着道,“这么多年了,老习惯了,咱就喜欢喝白水。”

    “啧啧啧,你这人啊!都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陈洪将茶碗又放向茶几,笑望向叶良辅,“掌管着江南织造二十座作坊,几千架织机,二十几万亩桑田,还有上百家的绸缎行、茶叶行、瓷器行,整天喝白水吃斋,还穿着粗布衣服。你啊你,这个穷装给谁看?”

    叶良辅自嘲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我的这些织机绸行可都是为江南织造局开的,咱端的可是朝廷的饭碗。朴素点好啊!我琢磨着哪一天陈公公瞧着我不顺眼了,一脚踹了我,我照旧能活。”

    “别介!”陈洪提高了声调,“老叶啊!你老小子别拿我开涮。咱要是敢踹你,皇上和齐王殿下还不把我给贬去守陵了?你可是咱们大明的财税大户呀!”

    “别别别,这玩笑可不能乱开!在下可受不起。”叶良辅一脸的肃穆,赶紧说,“言重,言重。”

    “那行!”陈洪也端正了面容,声音里却透着兴奋,“咱们说正题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瀛洲种桑养蚕成功了,以后的生丝有保障了。齐王打算两年后,每年要多产三百万匹丝绸,准备用优惠的手段,鼓励瀛洲各个大名扩大规模种桑养蚕,大明负责用粮食收购,让他们获取比种粮食更大的利益。把瀛洲建没成为我们的生丝供应地。上面打了招呼,江南纺织局现有的纺织机这一两年全部都要淘汰,刻的电力纺织机已经成功了,效率提高了十倍。这样吧,老机器就转卖给江浙本地私人作坊,这件事就麻烦胡大人协调一下。朝廷这次特意派了张工前来协助你,你筹划得怎么样了?我可告诉你,西征快结束了。通过丝绸之路,中亚东欧波斯的市场都会被打开,今后户部增收可全指望你这边呢。”

    叶良辅捋一捋胡须,点了下头,又望了望胡宗宪、张江波,沉声说道“陈公公您放心!朝廷交办的事,累死了我也不敢耽误。关口是瀛洲桑田种植的数量够不够?没有桑田供不了那么多蚕丝,增了新式织机也增不了丝绸。”

    陈洪把目光望向了胡宗宪和张江波,示意他们说话。胡宗宪干咳了一声,说道“齐王殿下上月派下官去瀛洲考察了一下,根据瀛洲总督府的统计,我也实地看了一下,瀛洲两年以上成熟的桑田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亩,应该不会有问题。过几年只会更多。收购这些生丝的价格定得不低呀!关口是你们收蚕丝的粮食和银元你都备好了没有。”

    “钱粮不是问题。”叶良辅回答的很轻松,他反问,“瀛洲总督府今年能给我多少担生丝?”

    胡宗宪答“是需要本官与张总督沟通,就按今年你要多产百万匹算,需要多少担生丝?”

    叶良辅说“如果是增产百万匹,有二万担生丝就行。可等到明年乃至后年,至少要配给我五万担生丝。”

    “好你个叶老爷子,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张江波大声接言了,“那多出的两万担生丝,你打算全吞了,那别的地方怎么办?你可别忘了,登莱的丝绸厂不比江南的差,而且全是最新的机器。”

    “臭小子!没大没小。”叶良辅一笑,“我刚才说了,再多的织机,再多的绸行都是给织造局和朝廷开的。我就是想吞,没有那么大的口,也没有那么大的胆。这多出的一部分是准备销往莫卧儿国的,呵呵,印度洋舰队干的不错。这个单子被老夫抢下来了,跟我斗!你那财迷的老爹还嫩了一点。”

    “叶老爷子,不许这样说我老爹!”张江波脸上的通红。

    胡宗宪笑望了望他,又笑望向陈洪。陈洪却盯着叶良辅问道“葡萄牙人呢?原先不都是他们在做南亚次大陆的生意吗?这帮蛮夷怎么舍得放手?”

    “葡萄牙被莫卧儿国击败了,两边已经闹翻了脸。”张江波抢答道,“三年前,莫卧儿国吞并了德里苏丹国,一下子掐断了硝石的供应,去年下办年,咱们驻沙廉的印度洋分舰队就去德里干了一票,狠狠的教训了那些鞑靼人。听说莫卧儿国服软了,表示愿意和谈,怎么这么快就有结果了,不会是鞑靼人缓兵之计吧?我听师傅殿下说,朝廷准备设印度总督府,提升大明在那边的控制能力,总督府就打算安在德里。恐怕还有仗打。老爷子,您这买卖不一定能成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胡宗宪听说要升级印度总督府,心念一动,有了新的想法……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