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属于正德的荣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世人的面前时,引起的震撼是全方位的。随着高音喇叭里解说员的娓娓讲述,人们才明白那一幅幅汉白玉的雕塑呈现出来的历史画卷,记录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各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其中有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有五胡乱华的惨痛记忆。这里的雕塑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画卷,有骄傲有悲壮,有成功有失败,实事求是,没有回避历史上我们犯过的错误,这一系列群雕直面整个华夏历史。这就是大明王朝应有的胸襟!

    接下来不用问,就是阅兵式的最吸引人的一项——分列式,随着皇太子宣布分列式开始!立时,一阵鼓点和铜号过后,城下丹陛之乐大作,西直门下三百六十名畅音阁供奉在黄钟编磬的撞击乐中,嘴唇一张一翕,念念有词地唱道

    庆溢朝端,霭祥云,河山清晏,铃旗迢递送归鞍。赫元戎,忠良翰,靖献寸诚丹。载于戈、和佩鸾。功成万里勒铭还,遐迩共腾欢……

    随着这歌声,一支支方队整齐的通过检阅台,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每一个方阵都走出了磅礴的气势,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分列式完毕后,有组织的京城百姓花车游行更是把典礼推向了……

    很多年后,无论后来每十年一度的庆典仪式有多么的壮观,展示的武器多么的先进。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正德十年五月初十这一天的大典,这一刻成为了经典!

    从正德十年开始,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十,被定为大明帝国国庆日,也被称作胜利凯旋日。北京城外的西直门从此也改名为——凯旋门,一直延续到千年以后。

    也是从这天起,华夏的历史迈向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大明帝国渐渐拉开了帷幕,没有人知道,正是因为这次庆典,朱厚照终于以伟光正的形象被载入了历史,他被称为新时代的奠基人,大明史上功勋卓著的武皇帝!

    是的!正德皇帝有资格获得这份荣耀,这是属于他的光荣时刻,历史将见证,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帝国一改正统之后的颓势,变得朝气蓬勃。在齐王的辅佐下,正德皇帝开创了辉煌的新时代!

    ……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到了正德十五年初夏,扬州昭阳的林俊自从正德十年的科考失利后,很顺利的考取了公务员。

    截止到今年初,他来到棉兰老岛石井县任职已经将近五年的光阴了,由于政绩突出,他也由当初从九品县丞,变成了如今石井县的七品县令,管辖着这个五六万人口的大明南洋的中等县城。

    石井县位于一个占地三十多万亩的淡水湖左岸,当地人称之为塞布湖。塞布湖背靠大山,面前就是大片平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土著人口也很少。正德八年,南洋总督焦芳派兵千余驻扎在这里,由一名建设兵团的千户负责,从此,大明将此地占了下来。

    棉兰老岛的石井县目前有丁口八千余户,大部分丁口是从福建迁移而来的。福建山多地少,大明又已承平百年,人口严重过剩,必须向外输出。而他们的输出对象,除了近在咫尺的台湾外,还有这个新开辟的垦殖地石井县。

    老实说,福建巡抚邹荣对于殖民棉兰老岛是持消极态度的,明摆着这是挖他的墙角!自己治下的人口日益减少,以后考核政绩的时候怎么办?只不过因为朝廷的三番五次严令,他才在正德八年选了一部分福建山民数千人渡海过来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全国各地因为各种案件被流放的犯人,构成了如今石井县的人口主体。

    当初刚来时,石井县的大明百姓,在当地最大的对手其实不是土著摩洛人,而是当地炎热的气候和原始的环境,尤其是瘴疠,这是造成他们减员的最大杀手。好在正德十年,大明医学院发明了青蒿素,再加上金鸡纳树的种植也形成了规模,因此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些年从福建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大的加快了垦殖的速度。

    在此之前,南洋总督府上下在多年的南洋垦殖过程中,也练出了些心得。这里的官员都已经知晓所谓的“瘴疠之气”主要是以疟疾为首的各类热带疾病后,他们也有了一定的防治措施,死亡率比起以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归下降,死的人终究还是不少,这也是热带开拓绕不过去的坎。没有办法,有的时候只能靠人命填了。好在最先被送过来的都是一些邪教的死硬份子,死光了焦芳也不心疼。

    石井县城目前人口最多,拥有五千六余户,足足四万多人。经过七八年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在城下开辟出了大量的农田,每年都可以收获了两季粮食,而且亩产相当的高,连续三年,年年丰收。

    目前,石井县已经成为了南洋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除了供应本地居民,大部分的粮食直接出口到大明本土,同时换来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本地居民的日益需求。

    石井县另外还下辖三个小镇,除了位于塞布湖畔的石井县城外,还有位于格兰河口的石井县河口镇以及造船厂,另外一个小镇位于后世马龙贡小镇附近,它现在是石井县马贡镇。

    这两个小镇的居民全部都是卫所改编的南洋建设兵团军户,河口镇就不多谈了,有八百多户人,已经在湖畔站稳了脚跟,打得当地的土著摩洛人狼奔豕突,不敢回顾。而马贡镇建立在一片沿海平地上,目前拥有一千一百余户,总计三千多移民定居。

    马贡镇因为沿海平地数量有限,当地居民还必须出海打渔补贴点家用,不然粮食怕是不够吃。不过林俊亲自考察过后发现,如果南洋总督府愿意拨款修建水库及灌溉水渠的话,这个地方发展农业是完全可行的。

    毕竟港口腹地其实是丘陵,而不是高山,是可以种地的。移民们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把雨季时落下的雨水尽可能留住,然后灌溉那些位于丘陵上的田地,如此便可解决马贡镇的发展瓶颈。

    另外,马贡还在事实上充当着石井县城的外港职责,石井县港口驻扎着一支小型的舰队,嘿嘿,的确小得可怜!总共才五艘两百吨左右的海上巡逻艇,总吨位还不到一千吨。每条巡逻艇上面装了十来门口径不大的速射火炮,威力的确有限,当然,这要看是对付谁了。如果对付上附近海域的土著海盗,那基本可以称得上是碾压。

    别看这支舰队很小,但胆子并不小,甚至就连对上从印度洋过来的欧洲葡萄牙战舰,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不过,自从正德皇帝南征时,敲打了葡萄牙印度总督以后,葡萄牙战舰也不敢招惹大明,哪怕是渔船,只要见到上面大明国旗,葡萄牙人的海军也退避三舍,真心招惹不起!要是真的招惹了大明,那位脾气很坏的皇帝会跑到果阿来抄家的。上次葡萄牙的印度总督都差点当了裤子!

    进入正德十五年后,已经七十二岁的内阁首辅李东阳正式退休改仕,在齐王朱厚炜的大力推荐下,焦芳终于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年初时,焦芳接到皇帝圣旨正式卸任南洋总督,由他的儿子焦黄中接任。他自己被调往北京出任内阁首辅,总算是修成了正果。

    今天一大早,林俊就从县衙出发,来到石井城外六里外的港口区等待新任总督派来的考察队。焦黄中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派了一支混合了植物学家、农业加、矿业学家、情报人员、陆军军官的考察队前往石井县,并将在瀛洲外籍军团派出的百余名官兵的护卫下,打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对石井县马贡镇周边的环境、物产进行一番系统的考察,以便在未来制定政策时做到心中有数。

    带队的军官是驻扎在帝力港的瀛洲外籍雇佣军第三军团第二大队大队长陆军上尉姿三郎。如今,此君现在大明外籍雇佣军体系内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了,不但帝力当地的守备司令赏识他,还接受过正德皇帝的召见,得到了御赐的宝剑一柄。就连远在北京的齐王殿下都听说过这位参加过南征的外籍军官英勇事迹。

    五年前,他参加了大明的南征军,在与葡萄牙人和缅甸土著战斗中表现得特别勇猛,多次立下战功。是获得大明南征银星勋章和杰出服务勋章的两名日本裔军官之一,而且他比另一位勋章获得者幸运,那位哥们虽然获得了荣誉,却已经终身残疾。而姿三郎伤好复原后,基本上没有后遗症,还能继续服役十年,前程可谓大好。

    为了在各国的雇佣军中树立典型,鼓励他们积极为大明征战。在齐王的亲自过问下,包括姿三郎在内的勋章获得者,已经正式获得了大明的国籍,一家五口都领到了大明正式国民才有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而不是以前雇佣军兵士拥有的那种绿卡。领了新的身份证后,姿三郎全家完全享受大明帝国的国民待遇,正式成为大明人,可以在大明任何一个地方定居。

    不过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唯一让姿三郎不满的地方就是户口本民族一栏写的是和族,他怎么能够与这些人混为一谈。要知道他是高贵的华族!华族!华族!重要的事情讲三遍。

    他拥有宋朝人的血统,有证书为证的哦!不信你问瀛洲总督王阳明。为此,他多次向上级提过书面意见,他认为填写和族是对他的一种歧视,他完全不能接受!他认为自己的民族应该改成华族,这才正确反映了他的血脉。

    据说他的投诉报告已经递送到了军机处移民事务管理局,按照目前的行政规定,相信很快就会有移民局的正式公文答复。朝廷的效率姿三郎还是非常满意的,实话说,大明官府的确是这个世界最有效率的政府,而且是唯一。

    言归正传,辰时二刻,一名衙役匆匆走进了码头的休息室,他报告运送考察队的黄河级客货两用轮吐着烟柱,已经远远的出现在海平面上。林县令闻言精神一震,立刻走出休息室,站在码头上眺望海面,没有人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多么的激动,因为这支考察队关系着他今后的仕途。

    如果成功的话,他很有可能会升职,因此而调回大明本土,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为什么会呢?这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十月,南部山区的摩尔人叛乱,绑架了一支大明矿业勘察队。得知消息后,这位林县令亲自率领本地的民兵打退了摩尔人,救回了被绑架的大明矿业勘测队,不过发现有两人遇害。年轻气盛的林俊县令勃然大怒,冒着巨大的风险,率领民兵一直追到摩尔人居住的老巢。

    战斗结束后,勘探队的人在摩尔人聚居的达沃一带发现有很多粗铜出现,想必当地有储量不错的铜矿,经过审讯俘虏,证实了这条消息,他得知在达沃东边有一座巨大的铜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林俊大喜过望,如果消息确切,他就为大明立下了泼天的功劳。

    众所周知,大明现在对铜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咋舌的地步,多年以前,大明的火炮已经完全采用铜壳的炮弹。到了正德十三年,大明军器监研制第一款栓动式步枪,这种栓动步枪射速极快,比以前的杠杆式步枪快了十倍。

    正德皇帝试过之后大喜,直接命名为正德二式步枪,学名一五二二式栓动步枪,简称二二式制式步枪,据说军队马上要全部换装。这么快的射速,消耗的铜颗子弹更多,大明百万军队如果全部换装的话,可想而知,大明将对铜的需求量有多大。

    还不光是军事上的需要,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突破,电力机床成为蒸汽动力机床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金属加工设备,他比蒸汽气带动的机床更加的稳定,新式电力机床已经成为了军工厂和各机械加工厂的首选,再加上电灯电泡的发明,大明第一座水电厂和火电厂正式开始兴建,可以预见,铜的需求量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海量。

    偏偏大明帝国是一个缺铜的地方,除了云南有大铜矿,探矿队在库伦大草原上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铜矿,但想要完全开发出来还需要时日,而且根据如今环保法规的要求,朝廷不打算过度开发本土的矿产。棉兰老岛的这座铜矿山如果能够得到证实,那对大明帝国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林俊肯定会因此立下大功,获得超拔!

    “呜……呜……呜……”

    黄河级客货两用轮靠岸汽笛声,把林县令从浮想联翩中惊醒过来。只见轮船已经缓缓靠近码头,船上的乘客已经纷纷涌上甲板,兴奋得大喊大叫,朝码头上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船艏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壮硕的彪形大汉,嗯,怎么这么眼熟?还没等林俊看清楚来人的相貌。只那人在朝他挥手,紧接着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朝宗兄,别来无恙乎?”

    林俊定睛一看,不是自己的妹夫俞大猷还有谁?不过旁边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更加的眼熟,怎么看上去这么像是皇太子,他越看越像,心里一惊,我的天爷呀!皇太子怎么也来了?

    莫非铜矿的事上达天听了。连太子都亲自跑来考察,自己这是要发了!郑纪郑伯达不就是攀上了太子吗?狗日的不仅娶了公主,几年之内年年升级,如今成为了台湾总督,不到三十就已经是朝廷的四品大员了。今后封侯拜相,绝对是易如反掌。真是让人眼红啊!

    当初多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俺咋就错过了呢?老天总算开眼了,皇太子又出现了,俺还能错过抱大腿的机会吗?绝不!老天开了眼,俺有机会抱上皇太子的大腿了!

    这该死的东南亚,该死的摩尔人,俺再也不想留在这里了!想到这里,林俊激动的浑身发抖,三步并作两步朝舷梯跑去……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