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齐王的西南战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想到这里,王阳明迈步登上了检阅台,他抖擞精神,显得意气风发,在戚景通等军官的陪伴下,大声命令道:“冀指挥,开始吧!”

    “是,大帅!”

    冀元亨大声答道,敬了一个军礼后,转身一挥手。司号员吹起了手中的铜号。

    “滴滴哒……滴滴哒……”

    随着一声声口令,雄壮的军乐开始奏响,在军官的指挥下,自新营的士兵踏着有节奏的鼓点,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检阅台,整整半个时辰,一个个方阵从检阅台下经过。

    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姿三郎高举着那面红色的明字大旗,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写满了骄傲。五千名自新营官兵用最佳的军容军纪,接受瀛洲总督大人的检阅,从此,他们也是大明军队的一员,将在同一面战旗下作战。

    ……

    正德七年五月初五下午,齐王朱厚炜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份李东阳通过军机处发来的紧急电报,内容是西南发生了叛乱,正德皇帝召齐王全家即刻进京。接到电报后,朱厚炜不敢怠慢,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连夜登船赶赴天津前往京师。

    西南叛乱来得突然,起因也很偶然。而且又处在边陲山区,交通闭塞,还没有通上电报。再加上当地官员为了政绩,欺上瞒下,导致事情过去了半年多,朝廷现在才收到消息。眼瞅着随着事情捂不住了,当地官员这才有消息陆续传了回来,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是他们捅的老子有这么大,导致了整个西南糜烂。

    这起叛乱的起因很狗血。话说,在贵州的普安州,有个当地苗族土司名字叫做隆畅,隆畅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妾名叫米鲁。有一天,隆畅与米鲁因一言不合而互相殴打,米鲁一气之下跑回了云南沾益娘家,到了娘家云南以后,米鲁和当地的另一个土司阿保好上了。

    这时候的隆畅已经年老,就让儿子(非米鲁所生)隆礼继承了土司的职位,并且让儿子接米鲁回来,谁曾想隆礼来到米鲁家后,也和米鲁勾搭成奸,就这样,三个人其乐融融,米鲁、阿保、隆礼三个人过上了“小三口”的幸福生活。

    老隆畅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率兵攻打阿保的地盘,烧掉了阿保的寨子并杀死了躲藏在寨子里的亲儿子隆礼。米鲁闻讯大怒,与阿保合伙攻打隆畅,毒死隆畅后干脆扯旗造反,自号“无敌天王”,对抗朝廷,进而演变成一场叛乱,规模越来越大,变成了危害西南云贵两省的大叛乱。

    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必然因素,米鲁之乱也不例外。首先,朝廷为了巩固在贵州的统治,从明初就开始以卫所制度屯军屯田于贵州,推行“汉化政策”,必然会招致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且这种反抗在有明一代,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其次,朱元璋从建国之初就大杀功臣,这种“王霸权术”运用到地方上,以平衡地方土司与世袭军官的权力,必然会削弱地方两股势力,而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最后,明初对卫所武官犯法,处罚并不是太重,这必然会助长一小部分卫所武官的骄横,以至于无天无法,与贼妇米鲁勾结。这些因素也是米鲁之乱,现在为害甚深的重要因素。

    弘治十五年后,朝廷虽然进行了军事改革,但像云贵这些南方偏远地方,因为当地情况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交错,民族复杂,朝廷的掌控能力不够,为了地方的稳定,保证其它地区的改革顺利进行,云贵还保留了明初时期一些兵制和卫所,基本上是维持了现状,不触及当地土司的利益。

    俗话说的好:是脓就要拔,否则总会溃疡的。果不其然,时间进入正德七年后,还真就出了事情,而且,根据最新的情报,缅甸宣慰司参与了这次叛乱。收到情报后,朱厚炜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隐隐记得,缅甸宣慰司就是在十六世纪初脱离了大明的控制,难道历史又回到了它原来的轨迹?让中国痛失一个在安达曼海港,同时直面印度洋的战略要地。本来可以成为两洋国家的大明帝国,终究成为了太平洋沿岸国家。

    缅甸宣慰司是明朝在西南边境所设的六个宣慰使司之一,即: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之一,隶属于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辖地即后来的缅甸阿瓦王朝所管辖的缅北地方。

    在原时空的嘉靖五年(1526年),缅甸宣慰司为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联合所灭,辖地为三家所分。宣慰使莽纪岁之子莽瑞体在战乱中潜逃,奔东吁母家,建立东吁王朝,从此缅甸结束明朝统治,走向了独立和统一的道路,大明也因此失去了印度洋上的出海口,成为了纯粹的太平洋沿岸国家,当时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这个位置的战略意义。

    而朱厚炜来自后世,他很明白印度洋的重要性,如果华夏在印度洋上有一个出海口,后世面对大国竞争时,要少多少麻烦。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这种优势,他必须要保障下去,否则他就是白来了。

    在船上一路研究地图,一边写奏章分析缅甸宣慰司重要性,他越写越激动,想起来就热血澎湃。他一定要劝说朝廷借平叛米鲁之乱,重新接管六大宣慰司,彻底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他打算花十几年时间,通过铁路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一句话,就是加强中央的控制,同时将这些地方都纳入大明这个体系中来。这样的话,不管将来怎样,未来的中国和后面鹰酱一样,也成了一个直面两洋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开疆扩土,而是在世界争霸时,让中国在战略上取得先手,从而让华夏立于不败之地。

    后世的中国实在有太多的遗憾,我们中国丢失了太多的地方。譬如缅甸军民宣慰使司,作为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为明朝在云南边境所设的”三宣六慰“之一,明成祖时设立。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曾置缅中宣慰司,直属布政司。永乐元年,缅甸头目那罗答,遣使郎寻蹇来朝贡方物,以木邦孟养阻遏贡道为辞,上优诏答之,为开立缅甸宣慰司,以罗塔为宣慰使。其辖地“东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南海,西至戛里界,北至陇川宣抚司界。

    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读史方舆纪要》)。宣德五年(1430年),缅甸宣慰莽得刺贡方物,自是始以莽为姓。

    进入十六世纪后,大明帝国就开始丢失这些地方。原时空,明世宗嘉靖初年,缅甸宣慰司由莽纪岁,即瑞难乔信担任宣慰使,驻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嘉靖五年(1526年),孟养夷酋思伦攻缅甸,破阿瓦城,虏其宣慰莽纪岁,杀掠无算,遂与木邦酋罕列瓜分其地。听说此事后,嘉靖皇帝诏遣永昌府知府严时泰往谕之,不听,纪岁竟为孟养及孟密土酋思真所杀。孟养土司思伦杀了莽纪岁,并于次年立自己的儿子思洪法为阿瓦城王,又与思真、罕列分割缅甸宣慰司辖地,阿瓦王朝名存实亡。纪岁幼子莽瑞体为避难逃往东吁。

    东吁原为底兀刺宣慰司的司署所在地,底兀刺宣慰司,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始设,在今缅甸锡唐河流域。据《明实录》记载,底兀刺土司曾在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和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两次派人入贡。

    但是东吁此后仍然处于缅甸军民宣慰使司统治之下,古今中央政府皆是通过管理地方中心城市重要区域已达到统治地方其他区域的政策,理论上也是缅甸宣慰司三宣六慰的一部分,直到莽瑞体的养父、缅族首领明吉瑜统治时期,即1531年才宣布脱离阿瓦独立,为建立一个独立的缅族王朝奠定了基础。

    掸族统治阿瓦后,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莽纪岁妻系东吁王族之女,故莽瑞体相当于逃到外婆家避难。《明史》称“莽纪岁有子瑞体,少奔匿洞吾(地名,译为东吁)母家,其酋养为己子。既长,有其地。”

    1531年,年仅15岁的莽瑞体(缅名德林瑞体)在东吁继位,从此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创建,史称东吁王朝。

    1550年莽瑞体去世,莽瑞体乳母之子并妹夫莽应龙即位,于1555年率军攻占阿瓦,灭阿瓦王朝,接着莽应龙拒绝了明朝招抚,继续北上攻打明朝管辖下的木邦、蛮莫、孟养、孟密、车里诸土邦,这表明缅甸统治者已不再将明朝看成是自己的上司,缅甸彻底成为独立国家并转而侵占中国领土。

    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六慰”中除车里于万历十三年(1585)重新归附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三宣”。

    所以说,十六世纪初,正是这个关键的时刻。穿越者朱厚炜恰好在这个时间段来到这个时空,他岂容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借这次“米鲁叛乱”,朱厚炜下定了决心,他要改变西南羁縻政策,彻底将六大宣慰司并入版图,改变过去那种若即若离的状况,让这块战略之地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绝不让历史再开倒车。

    ……

    正德七年五月九日,朱厚炜一行人抵达天津港。马车还没走出码头,又接连收到两封紧急电报,赶来送信的是天津锦衣卫千总李文忠,是一个很精干的家伙。

    朱厚炜让他上了马车,接过电报打开一看,朱厚炜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怒火中烧。

    ”混蛋!刘福该死!”朱厚炜脸色非常难看,他问,“李千总,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情刘福竟然隐瞒到现在,你们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贵州官兵两次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这么大的事情刘福怎么可能隐瞒得下来?云贵两地官员都烂透了。一定要给我彻查到底。一个混蛋都不能放过!”

    面对这样的失败,朱厚炜脸色铁青,虽然战败的是老式卫所军队,但也是他不能容忍的。见到齐王发怒,锦衣卫千总李文忠不敢怠慢,战战兢兢的把他所了解的信息向齐王汇报。

    原来,米鲁举旗造反后,去年十月爆发了阿马坡之战,九月份时,米鲁叛军攻打平夷卫,接到云南战报后,贵州都司发兵增援。结果都指挥使刘福收受米鲁贿赂,故意延缓发兵,米鲁从而有充分时间设伏,当贵州援军至阿马坡时,中了米鲁“围点打援”之计,贵州几万官兵在拼死突围过程中,有三十四名将军战死。一战尽没三十四名将军,这在有明一代贵州都司历次征剿夷蛮、苗蛮叛乱中,可以说是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贵州都指挥使的史韬为了报仇,今年二月官兵征进盘江,米鲁诈降施缓兵之计。二月二十一日,米鲁叛军袭击了官兵盘江大营。监军太监杨友被活捉,大批军政要员在袭击中丧生。连贵州都指挥使的史韬,也名列阵亡在册。这一次的盘江被袭杀,仅仅距离上一次的阿马坡惨败五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些世袭武官的家庭,父死子继,先后捐躯,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家破人亡。

    最后,李文忠补充道:“殿下,据锦衣卫发回来的报告,叛军中米鲁、阿保和隆礼的土兵大量装备了火绳枪,据说是从缅甸过来的西夷手中买的。有一支葡萄牙雇佣军在为缅甸西南的阿拉干国王明耶娑基执服务。这些武器就是他们贩运过来的,而且还派来了教官。”

    “什么?竟有此事!葡萄牙人把手伸进了缅甸,还伸进了我大明,特么的不想混了。”朱厚炜大吃一惊,又追问道:“情报准确吗?”

    “千真万确。”李文忠回答的十分肯定,“锦衣卫有位小旗一直潜伏在缅甸,这是他亲眼所见,因为没有电报,前两天才派人把信息传回来,应该假不了。”

    “真是没想到啊!老子看走眼了。狗改不了吃屎!”朱厚炜咬牙切齿地说道:“葡萄牙人竟敢惹我大明,看样子,对这帮西夷不能心存侥幸,只要有机会,这帮狗日子就会兴奋作浪。有些政策不得不改变了。行了,你辛苦了,谢谢你送来的情报。你先退下吧。这件事不要乱传,注意保密!”

    “卑职明白!”李文忠答道。

    李文忠下了马车后,朱厚炜叹了一口气,他把头靠在椅背上,眼睛死死的盯着摊开的南亚地图,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