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归来乃是故乡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思。巍峨的王府,并不能够真正代表皇家的威严。”

    走走停停,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存心殿,这里处在王府的深处,与其说是宫殿,不如说是一座园林环绕着的四合院,一个不算太大的三进院子,不过里面刚刚经过修缮,倒是装修的非常的精致,典型的江南小筑风格,让徐芊芊感到特别的亲切。

    入得大门,又绕过照壁,郁郁葱葱之中,假山林立,奇形怪状一条道路从间穿过,走过小径,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溪汇入一汪清池,溪水哗哗作响,远远看去,鱼形“假山”喷出一股水流,直落到水潭,水潭里溅起无数水花,一些锦鲤不时的跃出水面,溅起更大的水花。

    存心殿的整体布局独树一帜,中间为功能性的门厅轿厅会客厅住宅,园林分在两侧,被中轴建筑分为以织帘老屋为主体建筑的西园和以城曲草堂为主体建筑并饰以假山与水系的东园。一东一西两园也完美的扣上了姑苏江南的主题。

    “巧于因借,宜于体精”可谓是这座园林般建筑最精辟的总结,很符合附会之意”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徐芊芊率先进到前殿,这里就是她以后的家,她带着一种开奖般的心情打量着个安乐窝,她迫不及待的到了最里面的寝殿,推开门眼前一亮,天井十分宽阔,当中另有一座小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小树和花草,不出意料,这里花园周围的空地上和京城的王府一样,也有一个单杠和一些哑铃,这是朱厚炜每天锻炼身体的地方。

    徐芊芊挨着房间看过去,十几个厢房基本都空着,夫妻俩的主卧室联通则一个很大的书房,书架上一个很大的地球仪格外瞩目,其它的位置层层叠叠都是书籍,甚至书桌子上还堆满了旧的文册。看来以前丈夫就是在这里办公的。

    走到正屋门口,推门进去一看。徐芊芊顿时眼前一亮,这里装饰的和京城的秋月阁几乎一模一样,她有种仿佛又回到了北京的错觉。看到她吃惊的样子,何鼎笑着解释道“娘娘,老奴担心您和王子住不习惯,就私自按京城王府秋月阁把这里改建了一下。”

    徐芊芊微微颔首笑道“何公公,谢谢你考虑的这么周道,辛苦啦!本宫很满意。”

    “当不得王妃夸奖,这是老奴应该做的!”何鼎赶紧答道,见到夫妇俩都有些疲惫,何鼎又说,”殿下,您和王妃旅途劳累,先请休息一下,今晚将举行宴会,老奴先到前面支应,安顿一下客人。”

    朱厚炜拍拍何鼎的肩膀,说通“老何。辛苦了!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先去忙吧。”

    “是,奴才告退。”

    等何鼎领着一帮管事匆匆离去后。朱厚炜伸了个懒腰,一把揽住妻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直接躺了下去。嘴里面还感叹道“哎,芊芊啊,咱们总算是到家了,还是家里舒服啊!”

    徐芊芊噗嗤一笑,挣脱了丈夫的魔爪,坐直了身子,嗔道“别动手动脚的,让人看见了不好。京城王府不也是你家吗?难道你心里面根本没把那里当做家。”

    “说心里话,京城那座王府在我心中就是个客栈。”朱厚炜用胳膊枕起头,欣赏着妻子曼妙的身材,说道,“而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大不一样,以前我刚来的时候啊,这里只不过是个千户府,这里的老百姓也穷的要死,很多人家大冬天的都穿着单衣,打着赤脚不敢出门。太穷啦!“

    说到这里,朱厚炜陷入了回忆,他喃喃说道”日子过的真快,那时候我才十一岁。这里的一切,都是你的丈夫带着大伙一点一点亲手打造出来的,筚路蓝缕,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如今登莱成了全国最富裕的地方,甚至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说句心里话,我住在这里心安理得。”

    徐芊芊把身体靠在朱厚炜的怀中,轻轻说道“夫君,你知道吗?今天我真的是吓到了,也被感动到了。妾身今天特别的骄傲,我的丈夫实在了不起了,这里的老百姓信任你,敬重你。看得出来,在他们的心中,你就是万家生佛。”

    “其实我也很感动啊!”朱厚炜伸手搅住妻子的腰,在她耳边轻轻说道“三年过去了,我以为这里的百姓会把我忘记,说实话,还没有进港之前,我心里面很忐忑。人都是善忘的,这里的人还记得我吗?没想到,他们不仅记得我,还给了我最高的礼遇。其实他们不知道,创造登莱奇迹的,恰恰是他们自身,我受之有愧呀!”

    “妾身看得出来,老百姓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你。”徐芊芊抚摸着朱厚炜的脸颊轻声说道。

    “芊芊,这里的老百姓最具有公民意识,他们不会像别的地方的老百姓见到官动不动就下跪。我一直宣扬四民平等,就是不想让他们谁随便便向人跪拜。不过今天他们这一拜,让我的眼泪都下来了。咱们华夏的老百姓是这世上最朴实的人民,他们善良,勤劳,如果当官的还让他们吃不饱穿不好,那真的是造孽。”

    “嗯。”

    徐芊芊鼻子里轻轻的哼了一声。两个人就在沙发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竟然就这样睡了过去,一直到黄昏才被人唤醒。

    这一夜,登莱无眠。

    ……

    正德六年四月初八,一条快速帆船匆忙靠上了码头,不待船靠稳,一个不到三十的精壮大汉从船舷边直接跳上了码头,然后找了一辆等客的马车说了句“去王府”,就直接钻进了车厢。

    马车很快就到了王府大门,这汉子扔过去一个二角的银元,说了句不用找了,就下了马车,还没等他掏出证件,就听背后有人喊“是卢二哥么?”

    那汉子一回头,等看清楚来人,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他顾不上登记,迎了上去,哈哈大笑说道“马三炮,你这瘪犊子,几年不见,差点让二哥认不出来了!”

    这人正是卢义,喊他的人就是马三炮,他们俩是最早跟随齐王的四个人之一,除了他们俩,还有常宽和最小的王通。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各忙各的难得聚在一起。

    马三炮一直跟在齐王身边当侍卫长。见到卢义,那真是又惊又喜,两个人来了一个的大拥抱,马三炮问道“二哥,你不是在日本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刚到!”卢义顾不上寒暄,立刻催促道,“快带我去见齐王,我有紧急的情况汇报。”

    “那好,你跟我来。”见他神色焦急,马三炮招手,让一辆专属马车赶快过来,说道,“齐王不在府上,他在研究所,你跟我一起走,那里没有证件进不去。”

    卢义也不废话,直接登上了马车,很快马车驶出青岛王城西门,向郊区驶去。

    等卢义见到齐王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时辰以后了,这是紧挨着崂山一个很偏僻的山涧,山涧里有一条小河流过,小河被拦腰截断,筑了一个不大的水坝。

    水坝上的一间房子里,朱厚炜正和一帮年轻人摆弄一台机器,见到卢义,朱厚炜赶紧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一边擦手上的油渍,一边笑问“卢二,啥时候回来的?呵呵,白净了不少,倒是越来越像个老板了啊。”

    卢义行了一个军礼,赶紧汇报说道“殿下,卑职刚刚从朝鲜赶回,那里出现了一个紧急情况,五天前,日本人在釜山和朝鲜人打起来了,听说对马岛的宗盛顺派了五千大军参战,釜山城破了。”

    “啥?日本和李朝干起来了!“朱厚炜一听,脑子有些发懵,这还没到万历呀,丰臣秀吉还没有出生呢,朝日怎么就干起来了,这倒是个新情况。他立刻吩咐”走,我们去办公室好好说说。”

    来到办公室,听卢义一讲,这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1515年五月,荠浦的恒居倭(长期居住在朝鲜的日本人)四名被朝鲜军队误当作倭寇杀害。这导致了荠浦恒居倭的不满,在恒居倭酋大赵马道、奴古守长的率领下,手持武器聚众抗议。

    五月十三日,对马岛派遣宗盛顺率领大约四五千人支援恒居倭,三浦倭乱爆发。恒居倭身穿甲胄手持弓箭攻打城池并洗劫城下民居,先后攻陷釜山浦、荠浦,釜山浦守将阵亡,荠浦守将被俘虏。随后又攻击永登浦和熊川镇。

    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金锡哲、观察使尹金孙等人先后向朝鲜朝廷告急。朝鲜中宗立即召集领议政金寿童、左议政柳顺町、右议政成希颜等朝廷重臣商讨对策。因为对马岛日军装备了大量的火绳枪和一些火炮,武器简陋的朝鲜人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朝鲜岌岌可危。

    说到这个,要先介绍一下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特殊关系,在后世大部分人印象中,由于倭寇问题、丰臣秀吉侵略、近代日本帝国的殖民历史等因素,朝鲜民族和日本民族之间相互对立的情绪很重。

    但如此之外,两国之间还存在另一层关系在古代,朝鲜半岛是和日本联系最多的地缘板块,因为这两处实在是太近了,所以,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在古代交流(当然也包括冲突)极为频繁。

    著名的日本城堡,实际上日本城堡建造技术来自于朝鲜半岛,七世纪朝鲜半岛东南部的百济国灭亡后,百济遗民很多流亡到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带来了先进的筑城技术

    当然,除了文明之间的交流外,双方很多时期的交流远远谈不上愉快,十四世纪开始在东亚地区打家劫舍的日本海盗(倭寇)令中国人和朝鲜人相当烦恼,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为了防止倭寇,直接实施了海禁,在对中国朝贡的官船以外的其他船只设立种种限制。

    对于很多靠和朝鲜半岛交易获利的日本人来说,这是相当困惑的事情,尤其是离朝鲜半岛比较近的对马岛、九州、中国(日本九州到最西部的地方)这些地区的大名相当烦恼朝鲜方面搞限制,他们赚不到钱啊,结果很多人反而成了倭寇。

    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所以呢?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朝鲜政府开大了口子,1407年,开辟了东莱县富山浦(今釜山广域市)和庆尚右道都万户所在地的金海府乃而浦(今庆尚南道镇海市)为兴利倭船的入港地点。1410年,日本使送船(官方使者)的入港地点被限定于上述两地。

    和朝鲜打交道最多的,是日本一个很特殊的日本对马岛,这个地方横在朝鲜海峡之间,和朝鲜非常近,而且由于对马土地贫瘠而无法耕作,经济收入可以说完全仰赖与朝鲜的贸易,对马岛势力请求在朝鲜庆尚道各地进行自由贸易被拒绝了,但是却再开了蔚山的盐浦(今蔚山广域市)一港,作为代偿。

    至此,朝鲜半岛南部有乃而浦、富山浦和盐浦三个港口可以和日本贸易,不久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定居于此,形成日本人聚集地,即“倭馆”,而三港的倭馆被统称为“三浦倭馆”。

    除了这三处之外,朝鲜首都汉城也有倭馆,不过这处不太一样,是为了迎接希望通交的日本大名和商人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叫“东平馆”(日本在朝鲜以东,以“东平”为名可见朝鲜王朝当时对东部日本的头痛程度),这里只是纯粹的接待日本人的一个建筑,里面并无日本人定居。该地区被称为“倭馆洞”,在后世的首尔特别市中区忠武路。

    定居于朝鲜的日本人被称为“恒居倭”,其首领称为“头”,朝鲜王朝对他们施行自治政策。恒居倭中有些人因为倭馆内的人口过剩而居住于外,从事渔业或农业,开展秘密贸易并逐渐倭寇化。而朝鲜对恒居倭行使征税权和检断权,给予了恒居倭的生活以很大的压力。

    对于朝鲜王朝来说,三浦倭馆的存在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情报这里是朝鲜收集有关日本情报的中心。当然,对于日本来说也一样,这里也有不少窥探朝鲜情报的间谍。

    十五世纪末,在三浦倭馆居住的日本人突破二千人,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这些人和朝鲜官吏之间纠纷不断,最终,酿成了这次大规模冲突。

    朝鲜几年前在卢义也购买过一批军火,但是数量很少,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节度使金锡哲知道卢义是东亚地区唯一的军火贩子。为了保家卫国,节度使金锡哲和观察使尹金孙就找到了四海商社,向当地的掌柜提出了购买一批军火的请求,但是他们又缺乏资金,金锡哲便想效仿日本人,提供一批未婚的女青年充抵货款。

    因为现在奴尔干都司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对方开出的交换比例非常合适。这让卢义很动心,以前都是与日本人进行这种交易,跟朝鲜人开着这种买卖还是第一次。卢义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主要的是担心影响大明的形象。

    弄明白了具体情况,朱厚炜又好气又好笑,他敲了一下卢义的脑袋,笑骂道“蠢材!这还用回来问本王,你要记住,你现在对外就是商人,商人唯利是图,奴尔干缺女人,小伙子手上有钱没地方花,这么好回笼资金的机会,岂容错过!”

    “殿下,您的意思是没问题喽。”卢义有些不敢相信。

    “有啥问题?嗯,不不,还是有一点问题的。朝鲜人很穷,信誉也不太好,还特爱面子。本王倒是很担心事后这帮狗日的会赖账。得想个万全之策。”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