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旧儒生螳臂挡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者昌,逆我者亡,朝廷衮衮诸公都要坐视不理吗?程朱理学哪里还会有希望?”

    顾清眼见顾璘瘦削的脸上泛着青色,知道这人是个犟性子,加之过去在太学长期清供教席,难免沾上酸腐的清流之气。想想来之前李东阳的嘱咐,他决心杀杀这位“才子”的傲气,便不留情面地说:“孟静兄,你在这里光说气话有什么用?如果阁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大可以提出辞呈试试,你看看齐王会不会批准!?”

    “士廉兄,你!我……”顾璘张口结舌,怒目瞪着顾清,脸胀得快要滴出血来。

    顾清毫不示弱,他眼睛一扫众人。众人像触了电一样低下头去,不敢与之相对。在做的人忽然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现实很残酷,他们根本无力抗衡。不管他们再怎么讨厌新学,也不愿意因此放弃官职,挂冠而去。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还是少数。

    顾清似乎还嫌打击得不够,言语变得更加咄咄逼人:“齐王说,朝堂上的百官明明知道新学确有其长处,却不知进取,不愿意敞开胸怀去接受。反而墨守成规,抱着那几本程朱理学不撒手。你们享受着新学中的科学创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平日坐马车,点油灯,样样不甘人后,拿着朝廷的高薪觉得理所当然。让大家接纳新儒学,仿佛就要了你们的命。这样的读书人认不清形势,一点担当都没有,大明宁愿不用这样的腐儒。齐王说:他不会去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他愿意这样,那就让他睡下去吧。”

    听到这番话,众人默然,也有人若有所思。此刻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吃起来味同嚼蜡。当初科举改革方案一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舆情汹汹,甚至还有御史言官带着太学生去堵齐王府的门,一副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越来越多的人冷静了下来,也开始改变了想法。想想也是,程朱理学也好,新学也好,终究还是儒家思想嘛,非得弄得两败俱伤吗?大不了让自己的下一代去学新学,终究还是读书人的事。

    就在这种背景下,第二天齐王的公告一出,不出所料,所有人立马偃旗息鼓。对于反对者,朱厚炜一不罚廷杖,二不恶语相向,他根本不怕百官辞职要挟,反倒是专门派出几名官员在午门外摆了一张桌子收辞呈。最后,一张辞呈都没有收到。齐王摆明了态度,爱做做,不做滚!如此强硬,搞得这帮读书人根本没了脾气,只好认怂。

    这场风波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唯一的影响是全国各地新儒学的教材都卖得断了货,印刷厂不得不又加印了一批。

    这一切变化早在朱厚炜的意料之中,明朝的读书人思想比大清还是要开放一些的,只要压力到了,他们自然会妥协。这是南宋以后儒生的通病,只愿意服从于强权,真有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

    时间飞快,一晃就到了正德三年十一月初三,天津至北京铁路即将完工,现在只剩下了最后的验收工作。铁路建设总公司的总工程师田单今天特别的兴奋,他带着一批年轻的技术员沿线检查验收,再过一段日子,这条铁路将正式投入使用。

    远远从西边的铁道上有几台人力驱动的检道车向这边驶来,每辆车上有两个人轮流压着压杆,在他们的驱动下,这种小车飞驰一路向东,速度还蛮快的。坐在车上,田单看着这条登莱以外的大明第一条铁路,想一想建造的过程,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当初他在登莱修第一条铁路时都没有如此的艰难,那时候是缺乏技术和经验,而这里最大的阻力却是沿途的那些士绅和乡民。

    这里的人非常愚昧和守旧,尤其是那些士绅,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大肆鼓吹修铁路会“失我大明江山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就是在这些人的煽动下,铁路沿途掀起了反铁路的动乱,一度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刚开始是天天有人来阻工,后来就是破坏路基,最后发展到有人晚上偷偷派人过来纵火,妄图烧掉枕木。面对那些被士绅鼓动起来的乡夫愚妇的胡搅蛮缠和阻工闹事,多次警告无效后,齐王果断出手,派出锦衣卫和护路警察前往镇压,将领头闹事的人全部流放海外,谁来求情都没用。

    连续处理了沿途叫嚣得最凶的士绅后,立刻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再也没人敢挑头闹事。事实一再证明,这位王爷平时很好说话,但是原则问题从来就不会妥协。不管是改革科举,还是修建铁路,总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此以后,没有谁还敢去触他的霉头。

    田单胡思乱想间,突然听到远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回头看去,后方远远的来了一群骑手,虽然看不清相貌,单看他们身上的服饰深蓝色的颜色,就知道来的是铁路公司的员工,很快,这群人已经追了上来。为首的一人竟然还是他的儿子田伯雄。

    “爹!”隔着老远,田伯雄就在那里大呼小叫。

    “憨娃,干甚去?”田单让人停下检修车,站在车上,手搭凉棚操起了家乡话问道。

    “爹,齐王安排俺们去天津接火车,时间已经定了,京津线十一号正式通车。”

    “真的吗?太好了,总算是定下来了。”田单一脸的兴奋。

    田伯雄肯定地点点头,从马背上跳了下来。马队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勒马停了下来,这群年轻人冻得满脸通红,却是士气高昂。他们热情的和田单打着招呼,田单也开心的响应,这群孩子全部都是工匠们的后代,不少人中学毕业后,进入铁路公司上班,大部分成了维修工,他的儿子田伯雄还考取了驾驶证,成为了火车司机,这让他这个当爹的非常的骄傲。

    田伯雄探头探脑的看了一下铁轨的道钉和他父亲的工作记录,转头问:“爹,还有七八天就要通车了,您修的铁路没问题吧?”

    田单眼睛一瞪,斥道:“说啥哩,俺这能有什么问题?瓜娃子,翅膀硬了还敢质疑你爹,俺看你是不是皮痒痒,欠抽啊!”

    田伯雄呵呵一笑,说道:“爹啊!俺哪敢质疑你啊,俺是怕那些人又来搞破坏,”

    田单不屑道:”他敢!不要命了,你没看见这一路上有骑警巡逻吗,圣旨上都说了,破坏铁路是死罪,是要砍脑袋的,这些人又不是亡命之徒。能不怕吗?”

    “爹,您可别掉以轻心。”田伯雄连忙劝道,“俺们这一路过来,沿途村子里的人对我们很敌视啊,您可要小心一点,别被那些士绅给阴了。这帮旧文人阴着呢。明的不敢对着干,就怕背后下黑手。”

    田单豪气的一拍腰间,自信的说道:“憨娃,放心吧,俺们检查组有枪,这里的士绅要是真有不长眼的,俺就崩掉他几个。齐王说了,谁敢捣乱,格杀无论。你爹这把枪可不是吃素的。再说了,这些人只是眼下还不知道铁路的好处,等火车通车了,等发展起来了,就没甚问题了。”

    “您还是小心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爹啊,俺不跟你聊了,还要赶路呢,俺们先走了!”田伯雄边说边牵过马匹,准备再次赶路。

    “急啥?好容易见一面,走这么快干啥?不是还有几天的时间吗?”田单有些不满。

    “爹啊,真不能耽误,这次来的是新式火车头,三胀往复式的蒸汽机。俺还要赶过去熟悉它的性能,时间已经很紧了。”田伯雄边解释,边又重新上了马背。

    “那行,你去吧。”田单一听不再阻拦,他嘱咐道,“爹不拦你,正事要紧,十一号千万别拉稀,要不然丢死个人。路上小心点,这西夷大马性子烈,悠着点!”

    “呵呵,爹,您就放心吧。”田伯雄一拔马头,熟练的控制马匹,说道,“性子越烈的马越好,您又不是不知道俺从小就会骑马,没问题的。”说到这,他招呼众人:“弟兄们,咱们走。”话音未落,就已经率先冲了出去。

    “这臭小子!就是个急性子。”

    看着马背上田伯雄矫健的背影,田单心里美滋滋的,他这个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多了,脑子又活泛,小小的年纪就受过齐王的嘉奖,前不久还被评为维修技师,拿的工资不比自己少多少。

    自己这个儿子从小就调皮捣蛋,没想到长大的越来越有出息。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的,学会了开火车后,竟然能够发明好几种火车掉头的方法,更加难得的是,十八岁就成了蒸汽机维修技师,一个人拿两份工资。

    现在的蒸汽机车只有一个驾驶室,每次往返牵引列车,需要不断地掉头,才能保证火车头始终正向运行。然而,在钢轨上行驶的火车头,并不能像马车一样掉头,于是解决掉头成了一个难题。

    最开始登莱铁路是采用的环形线调头。机车沿一个圆形铁路线绕圈,每绕完一圈,才完成一次转向。这种办法的缺点是供机车绕圈的环形线占地面积非常大,浪费土地资源。不过这种转向方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田伯雄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是三角线调头。机车先从a点正向行驶至b点(a至b点铁路术语称为角一道),再从b点反向退行至c点(角二道),最后从c点正向运行至a点(角三道),完成一次转向。这种转向方式安全方便,在很长时期内广泛使用,虽然占地面积不到环形线的一半,但仍然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

    二是转盘调头。机车转向时先开上一个带有钢轨的转盘,转盘转动180度,完成一次转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节省时间,缺点是技术较为复杂,安全性不及三角线,现在只是在特殊的路段,才采用这种方法。

    直到看不见马队的背影,田单这才收回目光,他冲着手下一挥手说道:“大伙儿都听好了,十一号正式通车,只有七八天时间了,一定认真仔细检查,不要留下任何隐患,保证铁路质量。开工!”

    众人大声响应,拿起工具登上车。两个人一组,又重新摇动压杆,检修车缓缓地开始启动,沿着铁轨向东滑行,仔细检查每一个道钉,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背后的铁路上留下了长长的阴影……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