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漫道久在樊笼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传习录》很及时嘛,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打开了新思路。我们先不管有没有道理,探讨一下又有何妨?实践出真知,如果有道理,那我们就按正确的方法做,反之,我们就摒弃它。父皇,您觉得儿臣的提议,可行否?”

    朱祐樘手捋下颔短须,点点头说道“太子言之有理,学无止境,道理不辨不明,这句话说的好。社会在发展,儒家学说也应该跟上形势。既然如此,这样吧,下次讲经筵,就让那个王……什么来着?”

    “王守仁。”朱厚照赶紧答道。

    “对,就是那个王守仁!听说他对《传习录》研究颇有心得,而且已经有了新的突破。王守仁已经在登莱宣讲新学,已经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既然这样,就让他也来参加下次讲经筵,咱们在这里来一次辩经大会,看看这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父皇圣明!”朱厚照赶紧把话说死。

    在场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尖子,没人是傻子。谁都看出来了,皇帝有在大明推广新学的打算。至于今天的讲经筵,特么的就是一场戏,这父子两人在演双簧呢。皇帝与太子这一番表演下来,大殿里顿时有人开始交头接耳,响起了嗡嗡嗡的声音。皇帝朱祐樘轻咳一声,微笑着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朕开经筵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理,知是非。不管是朕要加强学习,诸位爱卿也要积极参与进来。读书人既然求至善,就要勇于探索。《传习录》虽是皇子卫王所作,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达者为先嘛,朕也尝读之,的确有所领悟。朕不能因为这是自己儿子写的,就装聋作哑,视作不见。

    文以载道,圣人写文章,是为了传达道理,道理幽微,需要用心去体认领悟,不是语言辨析就可以让人明白大道的。

    后人无法领悟微言大义,觉得圣人表达的不够清晰,所以就对圣人经典进行解析,试图刻画描摹的更清晰,更有甚者,解释经典不是为了将经典解释的更清楚,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学道要钻研,用心体悟,才能明白真理。

    在朕来看,历代注疏者当然是有功劳的,否则,我们今天的人根本无法解读那些先秦时期、三代时期的经典了。

    如今大明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因此用过去的眼光直接去理解经典还有困难,所以,结合当代的情况,做合理的阐发是有必要的,但是发心要正,是要为了让圣贤的智慧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借圣贤经典博取名利。

    《五经》是学具,《五经》和大道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捕鱼器和鱼的关系,我们读《五经》是为了领悟大道,修身,而不是为了修《五经》。

    作为学道修身之人,要明白,不论是圣人的原典,汉儒、宋儒的注释,亦或是当代人的解读,都只是工具,是一个地图,是一个指南针,路上的情况怎样,终点的情况怎样,还需要我们自己上路,用心体悟,才有可能明白大道,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朕今日有感而发,还望诸卿共勉!”

    “谨尊皇上教诲!”

    众官齐齐拜服在地,有些官员紧皱眉头若有所思,有些官员脸上充满了忧色,也有些官员神情兴奋喜不自胜。总之各种表情的都有。

    在皇帝的示意下,鸣赞唱道“请继续开讲!”

    随后,这场一波三折的讲经筵继续开讲。

    ……

    朝廷的风风雨雨,远在南洋的朱厚炜一无所知。

    弘治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经过二十一天的航行,朱厚炜所率领的远洋舰队顺利抵达吕宋岛的马尼拉海湾。

    谁知还没有来得及安营扎寨,下午的时候,舰队就遭到了本地土著部队的突袭。这场战斗来得有些莫名其妙,大家还没有搞明白什么状况,战斗就突然打响了。

    第一轮火炮,几十枚炮弹在敌人船队的前方炸成了一条直线,轰隆隆的爆炸声不绝于耳。本来只是想警告一下,谁知因为船身起伏,有一门炮没掌握好开炮的时机,这发炮弹好死不死的直接命中了其中一条喇叭唬船船头,顿时把那条两百多吨的桨帆船舰艏炸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海水立刻灌了进去。

    不到十分钟,这条船就只剩下桅杆还在海面上。巨大的爆炸声,把来犯的敌人吓得先是一愣,在看到那条喇叭唬船的惨状,那些独木舟立刻像来是一样掉头就跑,只剩下几条喇叭唬船不容易掉头,还在原地打转转。

    朱厚炜一看愣住了,这一炮特么的太准了,尼玛,俺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咋玩真的啦!既然已经开打了,他也不再客气,一声令下,炮火像冰雹一样轰过去,立刻把那几条大船炸成了火炬。

    战斗本身没有悬念,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海面上到处都是破船板和飘起的尸体,海水都变得通红,引来了不少鲨鱼。舰队逮住了其中一艘最大的喇叭唬船。这艘船排水量有二百吨以上,是本地最大型的东南亚战船。

    两根桅杆上的长方形三角帆是船只的典型特征,靠近后还会发现船首有明显上翘的舷弧。很显然,这是一种带有浓厚印度洋阿拉伯三角帆船血统的东南亚战船。

    船尾有两只兼做船舵的摇橹,也许这是种很落后,抗风浪性能也很差的船舵,但在东南亚近海,这种还能兼做船桨的舵,存在也有其合适的应用范围。

    清理俘虏的结果让人意外。敌军最高指挥官明显是位大明人,虽然他穿着罗阇王国的官服,但他与土著完全不同的长像,已经暴露了他的身份。此刻他脸上被硝烟熏得焦黑,拖上来的时候,瘫倒在甲板上瑟瑟发抖。

    “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带兵攻击我们?”朱厚炜厉声喝问。

    俘虏闭嘴不言。

    朱厚炜冷笑,说“嘿嘿,你是大明人。你不说我也知道,说不定是哪家海商幕后组织的海盗团伙,看你这副样子证明你也听说过本王。好大的狗胆!唆使本地土著攻击朝廷大军,妄图戕害本王,真是不知死活!放心吧!没有谁能在锦衣卫面前不说实话。你和你背后的主子,会被诛九族的。既然不愿意开口,把他押下去!”

    俘虏双眼赤红,嘴上说着朱厚炜听不懂的潮汕土话,试图挣脱士兵的束缚。

    “你说什么?我听不明白。”朱厚炜皱着眉头,“我猜你的意思是誓死不降,顽抗到底是吧,我想附近那几个明人的村子都是你的同伙吧。我满足你的要求,我会让我的士兵把这些海盗全部剿灭。全部为你陪葬。很好!传命下……”

    “住手!你这个恶魔。”

    朱厚炜对传令兵摆摆手“哈,终于会说人话了。”

    俘虏说道“卫王,事情是我做下的,老子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干他人的事。“

    朱厚炜眨眨眼睛,笑道“呵呵,果然知道本王是谁。其他人有没有罪,你说了不算。听你的官话如此标准,还在这里担任水军将领。啧啧啧,看样子,你的来历很不简单呀。说说吧,你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此人扭过头去,再次闭口不言。正在这时,负责去附近几个明人村庄联系的戚宁所带的队伍回来了,还押着一大群俘虏,大部分做明人打扮,有男有女,老老少少皆有,差不多七八百人,把个沙滩上挤得满满当当。

    不一会儿,戚宁乘着小艇登上了“大明亲王”号,上船后,戚宁报告“禀告卫王,末将奉命去联系附近几个村庄,竟然发现这里是个海盗窝,就领着弟兄们把他们一窝端了。一个都没跑掉。据俘虏交代,海盗的大当家叫陈显龙,还兼任罗阇王国的水师都督。”

    “呵呵呵……”朱厚炜朗声大笑,指着被摁在地上的大汉笑道”呵呵,原来如此,你姓陈,又是广东潮汕人,你还真是系出名门啊!陈祖义是你的老祖吧?没想到当年还有漏网之鱼。怪不得你敢带着这帮土著不自量力攻打官军,原来是想替你老祖宗报仇啊!”

    “哼!”陈显龙冷哼一声,“不错!老子就是陈显龙,陈祖义就是老子的祖先,朱棣杀了我老祖全家七口人。老子和你们朱家不共戴天。要杀就杀,这辈子报不了仇。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给我一个痛快吧!”

    在场的人一听这话,顿时大惊失色,陈祖义的名声实在太大了,虽然过去了百年,在大明,还是有很多人知道这个鼎鼎大名的海盗王,甚至在大明南方,还有很多人闻之色变。

    在明朝洪武年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海盗陈祖义,让明太祖朱元璋伤透了脑筋,开出了五十万两白银天价悬赏金。捉拿无果后,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悬赏金竟然达到七百五十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也仅仅11万两)。

    陈祖义是广东潮州人,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打劫过往的船只。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十几年,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主要活动在日本、中国、南海、印度洋等地。

    据统计陈祖义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一开始,明朝也没把陈祖义当回事,但是这个家伙越做越大,不但劫掠明朝的使船,还骚扰明朝沿海边境,为了维护大国的颜面,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他。

    到了永乐年间,陈祖义更加猖狂,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剿灭海盗,并公开悬赏,只要能拿到陈祖义的人头,就可以获得八百万两白银的赏金。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一千多万两,这使得陈祖义成为有史以来悬赏金额最高的通缉犯。

    在明朝永乐时期,随着华人在南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以及朱棣派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当时在南洋确实出现了明朝设置的飞地,例如旧港和锡兰。其中锡兰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郑和,又称三保太监,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说的也就是他了。1407年,郑和从南洋某处准备回朝,刚好路过陈祖义的大本营——旧港。

    公元1405年,朱棣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据说郑和的船队两万三千多官兵,数百艘战舰,从南京出发,在刘家湾汇合后一路浩浩荡荡出海,船队所到之处,岸上围满了百姓观看。

    其实,朱棣让郑和亲率船队下西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展示武力,扬威海外,而且传说朱棣还交给郑和一个秘密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剿灭南洋大海盗陈祖义。传闻建文帝跑到了南洋,永乐皇帝害怕这些海盗打着建文帝的旗号图谋不轨。故而,才有郑和下西洋的计划。

    旧港当时是被一个大海盗陈祖义占据,这个陈祖义原本是广东潮州客家人,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数十年间陈祖义成为南洋及其太平洋地区最厉害的海盗。

    从南洋到日本、福建、广东沿岸都是陈祖义的海盗船的踪迹。他们这些海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而当地官府却奈何不了他们。据说陈祖义手下有三万多人,战船数百,南洋许多小国惧怕陈祖义,甚至还要给他进贡。

    陈祖义后来自立为王,占据了马六甲沿岸许多地区,也曾向永乐进贡,但是他们的船是空船出发的,一路抢过去,抢到什么就送什么,在回去的路上也一路抢回去,他们陈祖义的海盗船不只抢当地的,就连大明朝的船也抢。

    因此在洪武年间就曾悬赏捉拿陈祖义,永乐帝追加赏金数百万捉拿陈祖义。这里要说到另一个海盗,叫施进卿的,当然了,在第一海盗陈祖义的阴影下,他过得比较悲催,也正因为如此,施进卿对于陈祖义一直怀恨在心。

    听说陈祖义打起了宝船的主意,这施进卿立马跑到郑和面前把陈祖义给告了。话说这郑和虽然是太监,但也不是一般的太监,要不皇帝怎么会让他下西洋呢?郑和弄清楚来龙去脉,面不改色,也不声张,一一布置好,就只等陈祖义动手了。

    这陈祖义怎么动手?你不是通缉我吗?好吧,我良心发现,我自首,我投降!想以诈降奇袭郑和船队,压根不知道郑和早已经洞悉一切。结局不用说,几千号人有去无回,陈祖义被活捉。

    不对啊,不是说陈祖义牛逼得很吗?就这样被搞定了?有这个疑问的读者,可能对郑和船队还不太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带领的船队不仅仅规模庞大,而且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共同编队组成的,有专门运粮的粮船,还有专门供水的水船,甚至养马的马船,更别提那些负责安全保障的战船,所有船只各司其职,专业的很,而且清一色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配备。

    再加上这陈祖义又是傻乎乎自动送上门来,而郑和又早就识破了,这一左一右,才使得郑和不费丝毫力气活捉了陈祖义。一切都跟大家猜测的一样,陈祖义被押往京城,被永乐皇帝朱棣所杀。

    《明太宗实录》记载自此“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朱元璋时期闭关锁国,很大因素就是因为海盗过于猖獗。按照这个逻辑,陈祖义的海盗活动导致明朝的海禁,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祖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事实上不自觉的充当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陈显龙自从被识破了身份,庞自知必死无疑。在俘虏人群中,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两个儿子,顿时凄然泪下。看样子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陈显龙心中都是绝望和心灰意冷,说起来他这条命也是捡来的。当年他的老祖在吕宋岛有一房小妾,一直不为人所知。陈显龙就是这一脉传承下来的。没想到陈家侥幸逃过了百年前的一劫,还是逃不过宿命。这次真的要绝后了!

    正当他又恨又悔之时,只听朱厚炜幽幽说道“陈显龙,想不想活下去?本王给你个机会。”

    陈显龙有些不敢置信,众人也愕然。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