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神龙变化竟何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面还有巡警队的卡子,先生你没有通行证,是过不去的,如果强行过去,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的。

    俺跟您说,你得顺着来路绕回去,过了检查站有一个三岔路,那里有路牌,你朝着福山的方向走,然后一直往西黄昏前就可以到达卫王城。您上任以后,领了腰牌,随时欢迎您来参观。”

    王守仁看着这些孩子说话条理分明,又懂得写字画图,心中暗自称奇。他的家仆里面会写字的都少,更别说画简略的地图了,“这位小兄弟,你这画得可好,是不是学堂里面学的?”

    小孩认真的画完,举起给王守仁,然后转过左臂,指着臂章上面的“童子军”三个字道“俺是童子军战士,这些不是学堂教的,学堂只教识字算数,这是俺们工坊的童子军教员教的,有好几个北伐时受伤回来的旗队长,每次童子军集训的时候带俺们学的,在山边野营的时候能用得着。”

    “哦,原来如此。谢谢你了!嗯,这些钱和你的小伙伴们去买糖吃吧。”

    王守笑眯眯的把那张纸小心收好,揣进了怀里面,他转眼看到童军还在面前,随手又从怀里拿出一小锭银子,差不多有两钱。

    那童子军眼睛放光,后面几个也围过来吞口水,王守仁笑笑,以为他们嫌少,又摸出一小块递了过去,结果几个童军还是原地吞口水,并不伸手来接。

    刚才指路的那童子军仰头看着他道“先生,请收起来吧。俺们童军帮人不能收好处,是王爷制定的童子军守则里面写了的,俺不要。”

    王守仁笑道“你们真不要?这是本官赏赐给你们的,是感谢你们指路的酬劳。”

    几个小孩盯着银子看了一会儿,有些犹豫,相互看了看,最后坚定的一起摇头。王守仁笑笑,收了银子走了,走很远回头看去,几个童子军在那边看着自己,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

    “嘿嘿,有些后悔了吧?”,王守仁暗自有些发笑,毕竟还是一般小孩子。不过登莱一个十二岁小孩,能画粗糙的地图能写字,还愿意拿大刀长矛,几年之后若是从军,肯定比整日里在地里刨食的农户强出百倍。

    卫王这么做好像有些全民皆兵的意思。也不知是何目的?难道卫王有异心,想想也应该不可能。王守仁不敢胡思乱想下去,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实在有些荒唐。

    马车拐上了一条大道,过了检查站,走不过多远果然建了一条三岔路,是右侧的路牌指向卫王城,车夫驾驶着马车拐上正确的道路,沿着右边的路飞奔而去。

    ……

    弘治二十年五月初三,江西南昌。

    南昌城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

    南昌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称为“南都”。

    宁王府坐落于东门大街上,那规模势派竟是超过了南昌府衙。老远看去,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大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

    这两年来,宁王朱宸濠花巨资重新修葺装饰,体制愈是恢弘。正门两根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了一块六尺长的伽楠香大匾,书有斗大的“宁王府”三个石青底子的金字。

    门前踏道两侧,各蹲了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府前广场甚为宽阔,踏道两侧藻井廊檐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錾工考究的米青石系马桩。

    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宸濠袭爵,那时他才刚刚二十岁。双十年华,充满朝气,与许多青年一样怀揣着梦想,或游学殿堂或萍踪江湖,希冀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可以实现,对身份特殊的朱宸濠来说在这一点上他不如普通人。他不能私自离开封地,不能与叔叔大爷兄弟姐妹们纵酒高歌,就连去趟繁华的京师朝见,亦要尽快打道回府,不允许逗留。

    朱宸濠深感压抑,他要是个花天酒地的大少爷也便罢了,偏偏他博学多才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按此路线发展下去,他很可能有所作为,填补大明皇室无艺术家的空白,能与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及皇室赵孟等艺术家相媲美。

    历史偏偏有很多无奈,身为文艺青年的朱宸濠有着文艺青年的通病——眼高手低,按照自己的理想境界去看待世界,生活高于现实。对现实中的阴暗与残忍,阻力与暗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乎造成了诸多悲剧,朱宸濠只是诸多悲剧中的一幕。

    按照既定路线,朱宸濠一辈子不愁吃穿,完全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可是命运注定要让他风生水起。打破朱宸濠平静生活的人叫李自然,是个术士,也可以叫神棍,他是影响朱宸濠的人其中之一。八年前,神棍李自然云游到南昌,到王府讨口饭吃,见到朱宸濠便说“王爷有天子骨相。”

    这其实是一句玩笑话,但话要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普通人说说没人会在意,从神棍嘴里说出来那叫做谶语。好比算卦的开场白,说你长得有福。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是虚荣的动物,谁都愿意听吉利话。

    本来一句无心的开场白,听众则听出了另一番意思。李自然走南闯北,在江湖上混过,且不论是否有真实本领,至少对人的心理揣摩上已经到了相当境界。

    按照正常思维来看,一个神棍术士跑到藩王面前说你以后能当皇帝,藩王的正常表现是,胆大的,请术士吃顿饭聊一聊藩王关心的问题,不靠谱的话再鸩杀;胆小的,当时就砍了。

    神棍骗子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需要很高的智商,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并能把握住对方心理,还要有胆量和演技。李自然冒着生命危险,放手一搏,对朱宸濠说了那句开场白。

    朱宸濠却一言不发,把李自然留在了身边……,其实早在李自然之前,朱王爷已经暗地里开始招兵买马,蓄积力量,扯起一面大旗,向着人生中最辉煌的火葬场走去。

    除了李自然,朱宸濠还有两大谋士。其中一人大家很熟悉,就是那位刘养正刘铁嘴,刘养正,字子吉,江西吉安府人。曾经被誉为神童,举人出身,会试不知道落榜几次,最后考得刘养正心灰意冷,憋在家里以诗文自高,做才华横溢不得不归隐状。

    刘养正眼瞅着岁数大了一无作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梦想突然有一天会飞黄腾达。去过京城的人见过大世面,糊弄糊弄左邻右舍可以,但长期忽悠贩夫走卒也不能当饭吃。

    刘养正也是一标准文艺青年,正对朱宸濠胃口,这让他看到了就业的机会。刘养正眼光放得长远,忽悠皇室成员远比忽悠邻居实惠。一见面便直接对朱王爷说道“吾善观天象。”

    朱宸濠立刻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刘养正见朱宸濠上道了,便又娓娓道来”帝星见于豫章故郡。”

    朱宸濠顿时觉得眼前的刘养正是个人才,特意在无月的晚上,找他谈话。刘养正对着夜空指手画脚,说得朱宸濠五迷三道,在晕晕乎乎中认同了刘养正的才能,引为重要谋士。

    另外一位谋士,却是位正牌子的进士,李士实,南昌府丰城(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人,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三甲第二百三十八人,全国第三百三十九名。

    说白了就是退休官员,原职为刑部右侍郎,正三品大员。李士实与朱宸濠是儿女亲家关系,退休在家闲来无事,拉过来帮着忙活忙活,凑个热闹。

    李士实在朝廷里混迹一辈子,没混出什么名堂来。到老了,攀上皇亲贵胄希望能再风光一把,做个开国功臣,死后混个谥号,也不枉此生。

    就这样,以李士实、刘养正、李自然等为谋士的朱宸濠造反团队核心领导班子组建完毕,有了决策层,等于有了大脑。大脑告诉他要办的事实在太多了,办事花钱,天经地义,靠朝廷供给的那点禄米远远不够。

    刘养正替朱宸濠想了个绝招,向土地要钱,那是千百年来中国固有的经济方式。侵占民田,老百姓没处说理去,地方官员根本管不了。田地有了,朱宸濠金枝玉叶,他手下没那么多人去种地,要说朱王爷实在聪明得紧,他把侵占的田地再给原来的百姓。

    不是朱王爷发善心归还于你,而是租给你的。你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庄稼熟了,朱王爷要来收租。这样一来,朱王爷空手套白狼,仓廪着实丰厚可观。有了额外的经济收入,不再靠天吃饭。

    地有了,粮食有了,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派人去北京总不能运一火车皮大米去办事,不方便,不实惠,人家直接要银子。宁王府不是国库没那么多银子,问题难不倒朱王爷,他有一劳永逸釜底抽薪的好办法——抢劫!

    没有比这个来钱更快的方式了,朱宸濠养了一批盗贼如李镇、周伯龄、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秘密搞了个甲子营,他们天天出去抢劫,出事王爷兜着。几年下来,金库蔚为壮观。

    粮食有了钱有了,朱宸濠开始施行他的关键一步,尽快恢复王府卫队。手里没有兵,你再有天子骨相帝星砸你脑袋上也是白扯,最后与朝廷亮底牌真刀真枪拼起来不是煎饼卷大葱,只有手里拥有武装力量,说话才能硬气,才有可能夺取帝位。

    眼看着一切顺利,谁知到了弘治十七年,太子与卫王横空出世,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草原竟然平定了影响大明百多年的边患,尤其是东宫六率超强的战斗力更是让这位野心勃勃的宁王胆战心惊,赶紧收起了自己的爪牙。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两年,随着朝廷军队改革逐步完善,各地卫所也整顿完毕,朝廷的军队越来越强大。朱祐樘去年又乘势在全国清查田亩,而且这次清田来势汹汹,是由东厂和锦衣卫协助清查,没有哪个地方官敢徇私舞弊,否则真是要掉脑袋的。

    朱宸濠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财源,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本地朝廷的军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朱宸濠的打劫事业也不敢干了,更是让他捉襟见肘,财政立马陷入了困境。

    而朝廷的情况恰恰相反,随着摊丁入亩的政策开始实行,朝廷的财政越来越好,倒是有了几分盛世的景象。朱宸濠虽然是个文青,但也不傻。现在所有的有利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他全都不占,造反成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朱宸濠渐渐感觉到造反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伟大事业,暗地里有些心灰意冷。

    他恢复卫队的图谋也没能得逞,收买的朝廷官员和太监这次都一一落马,前面花的银子都打了水漂。没有拿得出手的正规军,靠那些江湖上山贼水匪,本地的地痞流氓想要作乱,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密室在后殿一间宫室里,朱宸濠高居上首王座,脸色铁青,紧紧抿住嘴唇,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丹陛之下,一对高约三尺的纯金仙鹤立座上一对香台,正冒着淡淡的青烟,散发出隐隐的幽香。

    两位谋士也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模样。宁王府现在身陷危机,摊上大事了,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不久,在座的所有人都将陷入万劫不复。

    事情还要从八年前说起,刘养正当时献上搅乱北方之计打动了朱宸濠,几年前就开始付诸实施。为此,刘养正假冒算命先生前往京师坐镇指挥。要说这刘养正还真有两把刷子,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他还真就在京城打开了局面。

    前些年,他不仅收买了很多朝廷的官员和宫里面的太监,还联络上了河北、山东的两股马匪。在北方时,刘养正敏锐地察觉到北方马户积怨已深,对朝廷马政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

    他便唆使刘六、杨虎两大马匪你对抗朝廷苛政的名义起事造反,攻下一两座县城扩大影响力后,举起造反的大旗,吸引马户前来投奔,这样可以搅乱整个北方,动摇朝廷的根基。

    谁知道刘六、杨虎这俩马匪只想占山为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对造反没啥兴趣。刚开始是油盐不进,只愿意拿好处,不愿意办事,拖了两三年的时间也没有答应。

    不过风云突变,现在朝廷的卫所军队越来越强,马匪也有些混不下去了。这两家伙倒是起了造反的心思。正在筹谋起事准备时,朝廷去年底突然取消了上百年的马政,严厉打击那些盘剥马户的官绅小吏,改善了马户的生活,一下子就挽回了民心。

    与此同时,东宫六率副指挥使戚景通、御马监太监张永各率领一支军队,在河北和山东开始清剿马匪,矛头直指最大的两股河北刘六和山东杨虎。

    这两股马匪被剿匪大军追得东躲西藏,疲于奔命。别说造反,连明天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今日刚传回来消息,刘六已被剿灭,杨虎也被张永的御马监大军困到了山区,眼看这伙作恶多端的马匪覆灭在即。

    如果仅仅只是马匪倒是无所谓,反正这帮人都不知道刘养正的真实身份,但要命的是李镇、周伯龄和他那支所谓的甲子营,也被困在山区里,肯定是逃不出来了。

    如果全死了倒无所谓,一旦有人被活捉,宁王造反的阴谋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等待朱宸濠的将是什么,可想而知。

    得知消息后,朱宸濠顿时大惊失色。躲在密室里三个人商量了大半天,任谁也拿不出像样的办法,三个人如丧考妣,陷入了绝境。最后还是刘养正干脆,豁出去了。

    他站起身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咬牙说道“王爷,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朝廷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引起了天下士绅的不满,只是慑于朝廷威势,敢怒不敢言罢了。

    殿下如果此时高举义旗,打出清君侧的名号,说不定会引起天下士绅的响应。现在情况危急,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们反了吧。”

    “啊!”

    色厉内荏的朱宸濠吓得一声惊呼,差点没尿了裤子。他呆呆地看着满面狰狞的刘养正,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浑身颤抖起来……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