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谋黛财贾宝玉议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糊,提了薛蟠众人就走,唬得薛蟠等人乱骂不止。

    店里总算清静,一个汉子惊恐道:“不好,蒋玉菡跑了!”说着便嚷着去追,那人却抬起手,想了片刻道:“到底还是丢了,那就真是没缘法了,也就随他去吧。”众汉子连忙低头称是。

    且说宝钗回来,每日翻些诗书,却都被薛姨妈以女儿家以针黹事为主劝了去,为着不让薛姨妈怀疑,她便每日帮薛姨妈料理家务,做些针线罢了。这日与莺儿翻检旧日针线,倒翻出一条红香麝串。莺儿多嘴道:“这不是当日娘娘赐给姑娘的?不过戴了一回就撂下了。”(娘娘是指贾府政老爷的大女儿元春,贾宝玉的大姐,如今皇上封了元妃的。)

    “就你记性儿好!”宝钗拿了串子给莺儿,“你拿去送给林姑娘,就说我送给她的。”

    莺儿不敢接,瞪大美丽的眼睛不解道:“姑娘,这可是娘娘特赐给你和宝玉的,别的姑娘都没有的,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当日戴了这串,贾宝玉还对薛宝钗那洁白的膀子起了摸一摸的心思,闹的黛玉和宝玉又几乎吵了起来,自己留着这么个东西还真是碍眼。“别人都没有,只我有才没趣儿,你懂什么?”宝钗嗔了莺儿一眼,“你只去吧。”

    莺儿只得接了串子,“那林姑娘问起,我怎么说?”

    宝钗一想,“林姑娘是个明白人,哪里跟你似的什么都不懂?你只说我送她的,她就知道了。”

    莺儿虽然不愿意,却也不敢违背宝钗的话,便拿了串子去潇湘馆,那黛玉接了红麝串,即道多谢,本想不要,细一思,便明白了宝钗的苦心,赏了莺儿一把钱,笼了麝串又是一番泪洒斑竹。只叹宝钗是个知己,又是个可信可托之人。

    暂不提潇湘馆黛玉如何柔肠百转,且说薛姨妈来见王夫人,两姐妹摒退了人,坐一处说话。王夫人道:“宝丫头前来,倒似换了个人,跟我说了一堆有的没的话。她可是怎么了?”

    薛姨妈点头,“这几日那丫头一直抱着书看,说是从书里看到了我们几家的未来,我倒骂了她几句,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正经针线家务不学,学那些书里混账话来。她那温顺性子,说什么应什么,总不叫人操心,便立马听话放了书本,替我操持家务并带着莺儿做针线也罢了。她向来是个省事的,识大体有见识,不管怎样总叫我放心。”

    王夫人点点头,“如此就好。这女孩儿还是学着家务针线要紧,你劝她少看书倒也使得。女孩儿些须认识几个字就罢了,会认账本也就是我们这些大家族的特别了,那些穷人家的女儿可不是无才便是德的?家里几个姑娘并宝丫头林丫头,不过多认了几个字,就惹出多少事来?特别是林姑娘日日对窗写画,不知道都动着什么心思,都是叫那些诗书教坏了的,以我说都不让认字的好!偏生老太太叫他们上学,还专门请着先生。想当初四妹妹敏姑娘可不是读书读多了,脑子糊涂了非要自主嫁给林如海的?这些陈年旧账不提也罢。”

    薛姨妈听着王夫人这长篇抱怨,忙替宝钗分辨,“姐姐也是知道我家的,也是书香之家,叫女儿读书认字也不过让她们越发懂得女儿的尊贵和本分。就是宝丫头,当初是抱了待选心思,因上崇诗尚礼,要选才人、赞善,才让她多读几本书。她也是个懂事的,近年越发疏了书本,倒多替我想着家务针黹,现在家里大部分家务都是她帮着料理的,那见识和行事风格,虽然年轻倒比我都强了。”

    王夫人听薛姨妈这样紧张替宝钗辩解,又想起宝钗平日作为,那恼宝钗的心思便减了去,笑着道:“宝丫头自然是个好的。我一直就喜欢她遇事沉稳的性格儿,面上温厚内里有胆识,不是那等懦弱无见识之人。”

    薛姨妈见姐姐面上无了恼色,才开口说起今日来的目的,“我今日来,倒是想求姐姐一个主意。”

    王夫人知道这个妹妹的心事,看她今日来这神秘做派,怕还是那事,于是问道:“可是为了宝丫头的亲事?”

    薛姨妈笑道:“还有什么姐姐不知道的?可不是这样,说起来宝丫头过了年都有十七了,哪里有这么大姑娘还没定门好亲的?前几日倒有官媒要来瞧,我总说这丫头多病要家里多养两年,推了去。说不得,若京里没那个缘分,我们就打量着回南呢。”

    王夫人知道薛姨妈的意思,说是讨她的主意,不过是讨那句金玉缘的话,“回南的话就别说了,一家子在都中,大家都有个照应,可不好?于你家于外甥都好的。至于宝丫头亲事这个,我也正想跟你商量这事的,我们心思早就在一处,这金玉可不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前两年是国孝家孝在身,老太太以宝玉年纪小又有这些束缚便不议亲。现在宝玉也大了,也快过了孝期,我打量着这几日老太太就会找我商量定亲的事了。”

    “说的可不是这个话?我家里的事你也知道,媳妇儿不是个省事的,日日闹腾,捡吃挑穿也罢了,又爱折腾屋里人,前些人打了香菱,现在又挨上宝蟾,总没一个安生的日子,再这样下去,这京里我也没脸呆了,倒不如带了他们家去,也落个清静。说到底我最放不下的不过是宝钗,她那样个女儿,没个好归宿,我这当妈的怎能安心?所以来讨姐姐个主意。说回来这宝玉的亲事老太太要做主是应该的,但上头不还是有娘娘的?前些日子娘娘凤体欠安,姐姐去请安,有没请示过娘娘的懿旨?”

    王夫人回道:“娘娘的意思你还不知道?当日赐宝玉和宝丫头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白了,只老太太拦着才一直拖到今日。”

    薛姨妈低头思量,这几日宝钗在家一直跟她说道理,不过是要家南去,不跟贾家结亲的意思。她一时被她的甜言蜜语软了心思,又一时恼她女孩子家说出这样的话,再思量这几年与王夫人的筹谋,始终不能定下主意。“我们家这边倒是没什么,能与姐姐结成亲家是再好不过,我们两家扶持得就更密切了。如果能得娘娘懿旨我又有什么不放心的?若贵妃下懿旨让贾薛结亲,老太太也是不敢反驳的。只是怎么听说老太太问起姐姐处理林丫头家田产的事,照这个意思,若不依了当日跟林家的约定娶了黛玉,那林家的财产可不是要随着林丫头出门子陪出去?”

    王夫人对这件事早有定论,冷笑一声,脸上素日装的慈善都不见了,“那丫头一身的病,说不得能不能挨到那一日。就算是挨到那一日,到时候府里我有了凤姐和宝丫头两个帮手,可不是我说了算?老太太自当她的老封君罢了,财产怎么处理料想也管不了那么多的。”

    薛姨妈要的就是王夫人这个准话,当日她也不过隐约听王夫人提起过贾家接手林姑爷家财之事,但那数目却是不知的。薛家是做生意的,薛姨妈早在心中算计过林家的家俬财产,以林如海的家世,四世列侯,官出最富的巡演御史,那林家又无旁人,怎么都是一大笔的财产啊!数百万之财定然会有的。若能不放那大笔财产,宝钗嫁过来,可就万事无愁了。这几日她也曾被宝钗打动,不过是怕贾家没了权势,自己家依靠不成,还白赔了个女儿。如果王夫人能做了主,拉下这个脸皮,并了黛玉家财,所说阴损了些,却也不失一个好法子。

    于是姐妹二人都定下心思,细细商量了定亲细节,便扶了丫头往贾母房中而去。

    贾母见了薛姨妈自然又是一番玩笑。且说这贾母问起秋菱,薛姨妈满脸飞红说道了一番家里被夏金桂折腾的窘事,最后叹道:“我那媳妇子也不知道怎么的,专和宝丫头怄气,倒是宝丫头总以礼相待,不大理会她。”

    贾母道:“新过门的小夫妻闹腾些也没什么,过些时候就好了。我看宝丫头性情温厚平和,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那样的心胸儿、脾气儿、模样儿,可真是百里挑一。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做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不宾服呢?”

    薛姨妈连忙道:“不中用,她到底是个女孩儿家。”

    那王夫人趁机给凤姐使了个眼色,凤姐会意,不愿违老太太的意,也不敢不听王夫人的,只有笑着上前道:“既这么着,宝丫头这么好,老太太何不要来做孙媳妇儿?”

    老太太慈颜上闪过一丝阴霾,但很快掩去,那笑容越发浓了,连连摇头,“我们宝玉也是个好的,但却没那个福分。宝丫头可是个富贵命格儿,早年姨太太初进京时,可不请人相看过,说是上上的命格儿?我们宝玉也就是跟着我这老不死的混罢了,说不得给他相个知根知底、模样儿周正的姑娘也就罢了。”

    这话说的明显是拒绝了薛家亲事了,薛姨妈和王夫人脸色都不好看,只有熙凤称愿笑着打岔了过去。说起凤姐为何这样不想宝钗进门?他们可是姑表姐妹呢,那不过是凤姐为人精明又在王夫人处当着家,把着一家大权,那宝钗向来又是个有见识有心计之人,若她当了宝二奶奶,这西府的大权可定然是宝二奶奶掌管,自己定然要让出大权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娶个不管事儿的宝二奶奶,例如黛玉,一心只谈风月□□,不管俗物的。这样一则讨了如今当权的老太太欢心,又圆了自己的小心思。如今老太太这是明的拒绝了金玉缘,熙凤自然是高兴的,但又不敢在王夫人和薛姨妈面前表现太过,只借口还有家务处理,便去了。x www.x m.x

    这厢王夫人和薛姨妈心中都是五味杂陈,当日宝钗进京为的是待选宫中,自然找人相看过,为着不过讨几句吉利话,那相看的人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便奉承了几句,说这宝钗命格富贵、上上之人、花王品格等等,这话知道的人不多,但贾母自然是知晓的。如今被贾母拿了这话堵了过来,王夫人要再坚持金玉缘岂不犯了忌讳?

    正说话间,薛家一个丫头神色慌张过来,说是薛大爷出事,唬得薛姨妈面如土色,也顾不得什么金玉缘了,急忙带了人回去。

    薛家这里,宝钗已知道消息,吩咐人请了薛蝌,又再三嘱咐请太太回来的丫头慢慢说话不要吓着太太,又唤了小厮隔着帘子问薛蟠被抓缘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