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灌汤包(大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留意了不少有出租意愿的店家。x https:/m.x/

    团哥儿还好,毕竟鲜少逛街,小脸上满是对外界的好奇,加上容妤寸步不离的陪着他,不知不觉的团哥儿对容妤的依赖程度直线上升,只是让容妤有些失望的是他还是不愿意说话,不过她也清楚,这事儿不能急,得慢慢来。

    容妤最后看上的是一家两层的小酒馆,位置稍微有些偏,店家是外地在这儿谋生的,因生意实在是不好,干脆就想将这店面出手了回老家。

    因为着急出手,店又有些破了,店家的出价不算太高,一番讨价还价,容妤堪堪卡着一百两的边将它拿了下来。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lt;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lt;更¥新/速¥度最&amp;駃=0

    容妤对这家新入手的铺面十分满意,红豆却被自家小姐的大手笔差点急哭。

    那可是一百两银子啊!

    看着木匣子中仅剩的一根珠钗,红豆简直是欲哭无泪。

    酒楼一买,她们就彻底成穷光蛋了,连首饰都典当的差不多了,眼下全身上下仅剩了不到三两银子。

    眼见容妤还带着她们四处下馆子,红豆是真的心疼的不行。

    容妤把红豆这几天纠结的情绪看得明明白白,只觉得有些好笑。

    好好的一个丫头如今怎么越来越有守财奴的架势了。

    吃可不是瞎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先了解对手,才能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发展才是最好,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尽调。

    这几日逛下来,将西市的情况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容妤终于打算带着人打道回府。

    “你去买点猪皮和猪肉回来。”容妤嘱咐,想了想,“算了,我和你一起去。”

    她要的东西多,这小丫头只怕记不住。

    “啊?”红豆有点懵,“要猪皮做什么?”

    “煮猪皮冻,做灌汤包。”

    没等红豆再次发出疑问,容妤已经抱起小团子出了门。

    经过这几日的锻炼,她已经更够抱团子走上小半个时辰了,真是一项巨大的进步。

    或许,用这种方式来练习臂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掂了掂团哥儿,容妤心情十分愉悦。

    团哥儿也已经习惯了被阿娘抱着,乖巧的窝在她怀里,还不忘伸出两条莲藕似的小胳膊牢牢环住容妤的脖子,依赖意味十足。

    等将要买的食材采购好,容妤顺便买了三根糖葫芦。

    红豆拿到属于自己的糖葫芦的时候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看着抱着糖葫芦啃的团哥儿,红豆面上有些羞耻,自己不是小娃娃了,怎么还能吃这些东西呢,不过,小姐都吃,她吃一个也不算太羞耻。

    容妤咬了一颗山楂,惬意的眯起了眸子,果然,还是原生态的山楂果好吃,就是有些甜了,下次可以买些果子回来自己做。

    几人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慢悠悠的往家走,等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住了。

    看着门口停着的好几辆马车,容妤目露迟疑,“这是,来客人了?”

    话刚落,就见隔壁宅子的门被人打开,一个青衣骑装打扮的青年走了出来,后面还跟着几人,看样子应该是家仆之类的。

    见到呆站在门口的两大一小,青年也愣了一下,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正好落在停着的几辆马车上。

    容妤眨了眨眼,瞧这架势,是搬家啊!

    隔壁的宅院空了好久,她还以为没人住呢。

    好歹也是邻居,说不定以后还得互帮互助呢,容妤略想了一下,就抬步走了过去,在青年疑惑的目光中,扬起笑脸打了个招呼,“我就住在旁边,你们这是刚搬来吧?以后就是邻居了,要是有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看着面前容色娇艳的小姑娘,开阳同样眨了眨眼,反应极快的回以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都是邻居,以后就劳烦姑娘多关照了。”

    容妤又客套的说了两句,大概了解了情况,就告辞回去了。

    一回去,容妤就一头扎进了厨房。

    让红豆帮着把猪皮处理干净,她则准备来揉面。

    放了两勺面粉,容妤想了想,又多加了几勺。

    现在做,过个两三个时辰正好用来当晚膳吃。

    “小姐,你这猪皮准备怎么做?”红豆接过了揉面的活计,见容妤将清理干净的猪皮加了生姜、大葱、食盐、香叶等味料一起放进锅里煮,不由得好奇。

    “等猪皮熬化了就可以做猪皮冻,这可是汤包的灵魂所在。”容妤砸吧了一下嘴,其实她还是比较喜欢蟹黄汤包,可惜暂时弄不到蟹黄。

    不过,话说回来,都入秋了,淮安城又多荷塘,没准有人养蟹呢,下次可以留心看看。

    红豆似懂非懂,她还没吃过小姐口中的灌汤包呢。

    小姐不愧是小姐,就是见多识广,连吃食都知道的比她多。

    容妤要是知道她心里所想,绝对会点头,可不是见多识广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又是在那么一个世界融合的时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是知道的少了都不好意思。

    做灌汤包也是她仔细思量过的,汤包大庆朝也不是没有,只是做法不大一样,而且只在江南那一带流行,淮安城里暂时还没见着有卖汤包的,都说物以稀为贵,要想闯出点名头,靠那烂大街的包子馒头显然不成。

    汤包配白粥,咸淡相宜,绝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