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祁山与汉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密的关注着祁山内的具体情况,想深知汉大军入祁山是彻底的把楼兰国给灭了,还是楼兰古国臣服了。

    飞鸽书信到了霍光手中到了朝堂之上,内容朝臣们也都知晓了,楼兰人是没有被消灭的,是又消失于了西域大漠中,楼兰人是真难对付啊,难灭啊!

    书信以知,汉皇上刘询及朝堂是要马上给予下一步指示的,这指示可就是两方面的政见了,是两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了?

    汉朝会开始了,书信由霍光呈于了朝堂上,大宦官当朝宣读之,因楼兰国民再次不知了去向,大臣们的政见是多方面的,有政见主张祁山地理位置特殊,祁山有天险,即易守难攻,又能辐射于东亚及中亚地区,是有利于大汉王朝日后地域扩张及管控西域各国的。

    大臣有政见主张将祁山城毁之的,大军撤回汉边境,西域暂时有善郡城就足够了,因汉王朝向外扩张时日不定,大军停留于祁山内是要随时间的推移消耗大量国力的,是得不偿失的,大军非普通百姓入驻祁山后能劳作,能自给自足!

    朝臣的政见一时间是各应了汉皇帝刘询及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的内心,因为此次汉大军出征就有二人内心的原因。

    汉皇刘询其内心是很清楚的,其现在虽然是汉皇帝,可自己是没有实权的,没有实兵权的,其在此次出征时已经作出了让步,就是其自己刚刚在朝堂上亲扶了一位大将军赵充国,霍光借出征祁山之际就给支出了汉朝堂,支出了汉王朝的京师之地啊!

    汉帝刘询在朝堂上知道了赵充国大将军是胜利的进入了祁山城,是凯旋了,理应是凯旋而归的了,内心是相当的高兴,是希望自己亲扶的大将军回朝堂了,自己好有一时的部分军权,自己日后平衡朝堂势力的权利。

    霍光在朝堂上的实权是不容分割的,当然是不希望大将军赵充国回朝,回长安了,于是马上跪地道:臣有政议要说,臣认为赵大将军率大军一时将楼兰国人驱逐出了祁山,楼兰人现不知去向,祁山城地理位置真是重要,我汉王朝军兵应留于祁山城内一部分,有军兵驻扎西域中,一定会更好的控制西域各国,震慑于西域各国!

    赵大将军可谓是雄才伟略,是国之幸,民之幸,现我汉王朝可以说西域有强国,强敌,特别是匈奴国骑兵时常侵扰我边境之,臣认为赵大将军如果镇守我汉王朝西部边陲,镇守于西域都护府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霍光跪地此话一出,朝臣们可都闭嘴了,谁还能不识时务之。

    汉帝刘询在龙椅上可听得清清楚楚,其内心是非常清楚霍光此话的用心了,那就是不让自己亲扶的大将军回朝了,不让自己在都城长安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了。

    刘询是聪明的,是有卧薪尝胆之量的,知道自己如果现在就争一口气,很可能自己就是第二个汉费帝了,就会失去皇位,失去以后大声喘气的机会,于是道:好,霍大将军说的好,面不改色的下了圣旨,西域边关不得不需要武将镇管之,命汉大将军赵充国任西域都护府,都护大将军,平西侯,家族世袭侯爵之爵位,西域长年充军三万。

    这句话是出了霍光的意料,满朝文武皆听得清清楚楚,边陲长年要三万军兵驻扎啊,用得上吗?

    汉帝刘询得圣旨还没有完,接着又下了圣旨,命汉先锋将军率五千军兵镇守祁山城,如有祁山战事或不预知战况可随时率兵弃祁山之,撤向善郡城及西域都护府范围内以保军兵之安全之。

    刘询的圣旨是一连串下的,这又变向的增加了大将军赵充国掌管的军兵,又多出了五千精兵,是没有给跪在地面之上霍光插话之权的,是有意为赵充满争取最大的兵权之。

    霍光跪于地面上可在仔细的辫听着,听出了刘询圣旨的倾向性,但圣旨在朝堂上以下,而且是皇帝刘询亲口之下的,还尊了自己的主意,自己虽有话语权,可在争论之,真的就有失君臣之道了,自己掌权是掌权,可明着还是君臣,于是道:臣遵旨,臣马上飞鸽传书于汉大将军赵充国,将皇命直传之。

    汉五万大军出征,在汉朝堂上的结局是基本符合了汉皇刘询及大将军霍光之意的。

    霍光通过西征祁山,没有让刘询亲扶的大将军赵充国回朝堂,使其远离了中央政权。

    皇上刘询在西域边关拥有了一支重兵,这支重兵可谓是意义深远,也为日后刘询能排挤掉霍家政权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真可谓是“君臣城府深,同为一世人,面和在朝堂,藏心于皮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