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堂之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事,族人们的生存有了危机时,都是自愿为国而出战的,是都有责任和义务的。

    信鸽飞离了戈壁大漠,飞向了大汉王朝,信如飞鸽一样,飞入了大汉王朝,朝会正在进行着,信的全部内容随着大宦官的诵读,所有朝堂之人都清楚了信的内容,知道了楼兰古国的现状,朝会的议论是有轻重缓急的,大臣们不得不以外事为主,开始了商议。

    汉昭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并非是空前的繁荣,集结重兵于汉之边境,一时是可以的,时间长了就是问题了,兵马一动,是需要大批粮草支持的,这可是边境,运输人力,财力可就大了去了,如果匈奴骑兵真的马上就攻打楼兰古国还好,一击必杀,如果没有那,汉朝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真的拖个一年半载,不战也会拖垮汉王朝军队的,粮草运输就是国之承担不起的。

    朝堂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在汉与楼兰边境屯重兵是行不通的,想保楼兰古国,想联合楼兰古国,看来还得换个思路啊!

    人多语言就杂,想法各异,大将军霍光是武将,他的看法就变了,习武之人知道在比武之时,最有效的防守是进攻,特别是两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进攻是要占先机的,防守方往往面临着失败。

    大将军霍光在朝堂上提及了其探员的密报,现在匈奴国之状况,匈奴骑兵正时战事,是在与车师国交战,主要兵力都在车师国的边境哪?

    大将军的一席话可谓是点醒了一些人,就是不屯兵于汉之边境了,要集结重兵,不应该是防守,而是作最好的防守,进攻。

    大汉王朝与匈奴国可以说是生死之敌,几代汉之君王都想灭之匈奴国,都没有成功,而且都是劳民伤财,这次是攻击匈奴国最好的机会了,第一匈奴国兵力在与车师国作战,军心一定是很疲惫的,一定是惹上车师国了,就是汉军现在参战,车师国那边匈奴国也无法将骑兵全部撤出,不能全力对击汉军。

    第二就是楼兰古国已经有了危机感,知道其现在之处境,让楼兰古国出兵一起作战,是能联手攻打匈奴国的,一定楼兰古国会派军队的。

    第三车师国之军队听到了如此好的信息,能不借此机会努力围剿之吗,这机会可是不会在有下次了。

    汉昭帝及所有大臣对大将军霍光的想法计划都表示出了赞同,因为匈奴国骑兵可是时常侵扰之边境,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啊,心中都憋着气和劲哪,这下好了,时机来了,如果计划成之,可是三国之力对战一国,不完胜,应该是说不过去的。

    计划有了,汉朝开始秘密集结重兵了,粮草了,当然是要速度的,越快越好,一定要在车师国败北之前与楼兰古国军队集结完毕,并开战,这样既能分散匈奴国兵力,又能减少本国军兵的死伤。x www.x m.x

    汉昭帝一面通过飞鸽传书将密旨传给了汉之王贵妃,令其秘密做好准备,一旦汉军进入楼兰古国的疆域内,楼兰古国之军兵必须混编于汉军中,听之调遣,一同为保楼兰而战,一举击败匈奴国,使之大伤元气,十年八年让其不得强大。

    飞鸽之书很快就到了楼兰古国,到了汉之王贵妃手中,王贵妃知道了大战在即,知道朝堂上还有朴夫人及阮香玉的眼线,只好在朝堂上麽不作声,朝会散去后,将汉王朝之计划,算盘说于了胡太后及安善。x https:/m.x/

    胡太后及安善当然认为这是解决楼兰古国危机的最好方案了,马上开始秘密调动军兵了,因为本身楼兰古国就在备战,调动军队是自然的,准备粮草也是理所应当的,这可是明着备战,实质是出征啊,保密程度可谓是高啊!

    兰琪儿对这事也是不知情的,她虽然在朝堂之上听了汉之王贵妃要求汉王朝在边境屯兵,以备之战,可汉王朝真的能千里迢迢的集结重兵吗?能屯兵于边境吗?就这一个联姻的妃子,汉王朝能动如此大的军力财力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