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天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你一个文官还是不要管战事了,不是要去齐国出使吗,那你就去吧!

    项梁赶走了宋义,让他去齐国出使。进攻咸阳还是需要赵国、齐国一起出力的,不是要他们帮多大忙,而是防止这两国在背后偷袭彭城,攻打楚国的老窝。

    能想到这些,说明项梁还没有膨胀到不可一世。

    宋义离开的很是着急,匆匆的就走了。等他离开后,项伯送来的书信也到了。项梁大开后,看了一眼,心中的怒火就升腾了起来。

    什么意思?莫非项伯被熊心收买了?

    很有可能,这宋义一直在促成六国联军合纵攻秦,让楚怀王做纵约长,到时覆灭秦朝,最大的功劳就是他熊心这个盟主的了。

    书信中项伯说了很多,陈述了赵国张耳、齐国田荣都非善类,希望武信君不要和章邯死战,乘胜之威回彭城固守整顿休养后在做后算。(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项伯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楚军在外已经连续作战两个多月,即便打了几场胜仗,可身体还是会疲乏的。尤其是天不作美,连雨也是从从七月初秋下到了九月晚秋,可谓是整整下了一个秋季。

    所谓的风雨无阻说的是上学上班,在古代雨天是真的不适合开战打仗的。

    彭城。

    雨有大了起来,从浠沥沥的蒙蒙细雨变成了唰唰响的穿线珍珠。项伯还是在范简住处,他发现此时的范先生虽然看起来很是苍老,但身体真的很棒,每天都在院子里淋雨。

    “先生,大将军能回来吗?”

    “你没有把我写道书信里吧!”

    “没。”项伯最终还是没有将范简写进去,他怕引起项梁的反感。

    “你错了,项梁是我晚辈,而且我还是巢王的身份,我说的话他不敢不听的。但是,你的话就差多了。”

    “我跟他陈述了张耳和田荣的野心,暗示他若是不回来,齐国很可能会进攻楚国。”

    田荣真的不是善类,这人看上去莽,但其内里却是极其的狡诈。他和齐王田儋一起去救魏,偏偏就把齐王的命给交代了,他反而带着余兵逃得了性命,而且是一路直奔东阿,这必然是提前计划好的。

    再有便是放走了田假、田间、田角逃到了赵国和楚国,并要求楚赵杀死田假、田间,不然他就不出兵。按正常来说,他不应该提出让楚王杀田假这种无礼要求的,不管怎么说田假也是齐人拥立的齐王,而且还是逃亡到了楚国求庇护的,杀了他便是恶了所有齐人。比秦国困死楚怀王还遭人恨。

    田荣正常的要求应该是,派出使者出使楚国,将齐王田假接回齐国,之后他是杀是留,就是齐国自己的事了,不跟楚国有任何的关系。

    再有那个张耳,也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当初他劝说武臣自立,其实是对陈胜王有莫大怨气的。攻略赵地的请求是张耳陈余提议的,可陈胜却以武臣为将,邵骚为偏将,张耳、陈余只得了个左右校尉。而劝说武臣自立赵王后,他一跃成为了左丞相,陈余也变成了大将军,那个邵骚则只得了个右丞相。

    再有就是弄死武臣,另立没有根基的赵歇,控制起来比武将出身的武臣要更轻松。至于后来误会陈余,也是他张耳故意的,明知章邯、王离有四十万大军,他偏偏一连数次的派出使者催促陈余对王离的二十万长城军出手,这不是让陈余送死吗?

    后来更是跟着韩信北伐,弄死了魏豹后继续东进,弄死了代王后南下,弄死了赵歇陈余,他不走了,留在赵地做赵王,让韩信独自去攻打齐国,他也不履行什么监军职责了。

    还有,张耳跟孔圣人八世孙孔鲋交往,也免不了借人家身份提升自己名气的算计。再看他年轻时只不过是魏无忌的食客(多数是滥竽充数的,某某君都喜欢豢养食客冲门面,所以又叫门客),再后来就是娶已丧夫的富豪女为妻,以岳父的钱财买了个外黄县令。之后才是接着县令的身份结交刘邦、陈余、孔鲋,一路把自己的名气给弄了起来。

    不是说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对,但是做人必须该具备的品质却是不能或缺。比如伐秦这件事上,不管是东六国的哪一位君主都不应该含糊,在面对秦国是都应该联合起来才对。

    东六国之前的覆灭,就是燕国齐国不积极,魏国摇摆不定,韩国祸水东引造成的。

    当时的赵国在抵抗秦国的攻伐时,若其他五国不是作壁上观,或者置身事外,而是主动出兵共同抗秦,绝对不至于那么容易被灭国。

    经历了一次被秦国逐一灭国的经历,赵国、齐国依旧置身事外,尤其是田荣竟然用田假的事做要挟,做不出兵的借口。

    当然,在周章帅义军攻到戏水时,范简也曾劝项梁不要去,但那也是因为他是穿越者,也因为陈胜的人性不适合做楚王,所以才没去的。

    不过现在的范简也在反思,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的算计了。不管陈胜如何,当时就应该劝项梁出兵,去帮助周章的。

    在这一点上,范简有点佩服熊心了,不管他是不是楚怀王的孙子,这位的大局观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熊心是楚怀王孙子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曾孙。但曾孙的血脉就太远了,不如孙子的号召力大,这也是为了大业着想,可以被理解的。

    凭良心,以绝对客观的角度看,楚怀王是最适合做天下共主的,或者盟主也行。

    做帝王的话,依旧还是刘邦最合适。

    而霸主,就非项羽莫属了。

    熊心、刘邦、项羽,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体制。至于帝王制,范简基本不会支持的,因为那个已经是历史了,再来一次没必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