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来试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午两点,在经过数次拍摄、修改,再拍摄的过程后,火车这段戏总算是拍完了。

    要说顺利,这实在是算不上,但拍电影就是这样,总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这种大场面往往越需要反复尝试。

    并且火车这段戏,实际上实现条件并不算很难,只要肯花钱,多撞上几次,总会拍出想要的效果。

    但有的场景就不是这样,即便再舍得花钱,也很难做到完美,比如说董志文接下来即将要拍的失重戏。

    顾名思义,失重戏就是指要表现出类似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是很多科幻片,尤其是以太空为题材的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

    虽然可能很多电影中都有这种戏码的出现,但可千万别以为多么简单。

    事实上,即便是在眼下这个科技极为发达的世界,这依旧挺难实现的。

    如果要拍失重,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到太空里去拍,比如说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

    显然这一点很难实现,为了拍戏上天,这不单单是有钱没钱的问题,光是相关人员的培训就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还没听说哪个剧组会为了这种最逼真的失重状态如此大费周章。

    既然上不了天,那就只能在地上拍,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转瞬即逝,短到根本无法支持演员完成一个失重表演。

    其实,如果有专门设计的飞机,能以向上隆起的抛物线拱的方式高速飞行,理论上是可以在抛物线顶端前后形成一段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作为太空无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拟。

    事实上,秦晨前世的影片《阿波罗13号》中的失重场景就是如此拍摄的:剧组及演员乘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运输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每次大概能经历约23秒的失重状态,足够摄影机捕捉演员的某些动作。

    可是这种拍摄方式并无法适用于《盗梦空间》,因为按照剧本,这里是一段长达数分钟的失重场景长镜头,23秒,太短了。

    所以现在只有两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摆在董志文面前,第一个便是水下拍摄,水的阻力效应使演员动作变得迟缓,可以实现类似太空中的悬浮效果。

    但这种办法虽然便宜,但局限性同样很大。

    首先,水下拍摄无法真实表现演员的表情——憋气与努力睁眼的神情显然和平时的表演完全不一样;其次,水下复杂的光影反射折射效应,也让画面不管怎么处理都会显得不真实。

    对于不差钱的《盗梦空间》剧组来说,这种廉价但效果极差的方式明显不可取。

    那董志文便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线控方式。

    所谓“线控”有点像大型的牵线木偶表演,只不过把木偶变成了演员而已。

    在演员的四肢连上数根线,然后吊到半空中,线的另一端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械系统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只负责提供脸部表情,其它所有的肢体动作则全部由电脑来操纵,完成拍摄后再通过后期处理把背景加上,一段失重戏就算完成了。

    当然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失重戏,这种线控方式的确可行,但对于《盗梦空间》来说,这却存在着一个难点。

    因为他们要拍的是失重状态下的打斗场面。

    ……

    “导演,这是唯一的办法,即便是好莱坞电影也都是这么拍的。”特效指导杰克满脸无奈,他们已经讨论了半个小时了,可董志文还是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