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明辨是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陈媛媛没有搭理他,现在根本不想理他,而东方谕一听这个关于修行的问题,便来了兴趣,回答道:“师父说,有两种修行最快,一者先天之人,二者后天之人。”

    “先天之人,从小就是天资聪颖,一点就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天之人,积累无数生活阅历,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谓大彻大悟之人是也!”

    赵一痕点了点头,对这位小道士颇为赞赏,虽然只是死记硬背,但却不忘于心。于是又问道:“那你可知,后天之人一心入道,可有还俗余地?”

    东方谕道:“有!非大善或大恶的浮躁之徒,常常因不合道门饭菜而愤愤离去!”

    赵一痕又问道:“那你觉得静湖道长会是哪种人?”

    东方谕认真的想了想,他觉得静湖道长心性不坏,心中更是心怀百姓,乃是大善之人,如今家中遭遇不测,也体悟道人间之道是如此邪恶而又虚无,所以她定是后者。

    赵一痕知道他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又问,道:“那你觉得她悟性如何?”

    东方谕道:“她资质很好,我只需要指点一点她就明白,有时候问道,我都觉得有些难!”

    他的语气里无不显示出一副做师父的自豪,毕竟自己徒弟厉害了,自己的脸上也有光。

    但赵一痕给他泼了一瓢冷水,道:“你所知道的道都是来自书上,她所体悟的道都是来自自己的人生,所以一般书上说的道,她至于看一眼就懂,而不是像你一样,需要背下来才好!”

    这话一语中的,东方谕立即就蔫了,垂头丧气般地和陈媛媛一样低着头。

    赵一痕看着两人不由得有趣,于是道:“天下之道,源于实践,若无实践,一切再多的道理都只是对牛弹琴,都只是可有可无的文字。所以静湖道长一点就透,所以你只能活在书中,不出三年,她的成就就可以高出你一倍。”

    “所以后天入道更容易成大道,更不会轻易再次踏入凡尘,就像你们的祖师爷张道陵一样!”

    东方谕恍然大悟,连忙停下脚步道:“原来你拿她吊坠是为了助她修行!原来如此!”

    说着连忙躬身作揖道:“先生大才,能看透世间百态,乃是小道所不及,不知先生可否与小道秉烛夜谈,论世间之道?”

    赵一痕见状,摇了摇头,道:“我可是杀人狂魔,你与我论道,不怕入了我魔道?”

    东方谕想起堰沙帮灭门之事,不由得又是心惊,他迷茫了,这赵一痕到底是什么时候人,明明可以看清世间大道,却又为何杀人不眨眼?

    何为正道?何又为魔道?

    陈媛媛尽管没有暗自生气,但赵一痕的话却一直在听,这时自己也被他绕糊涂了,以至于让她绕回到以前的问题上。

    他是好人吗?不,他不是!

    他是坏人吗?不,他也不是!

    那他是不好不坏的人?这天下没有这个分法,只有好坏,没有什么不好不坏,若强行归类,那他就是坏人!可为何自己却会偏偏喜欢上一个坏人?

    赵一痕知道,他们都在想这个问题,于是笑道:“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可知为何?”

    东方谕听过这句话,是儒家之典中的一句话,只讲要学好,不可学坏的意思,但很明显,赵一痕并不是这个意思。

    赵一痕笑了笑,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与人交流,无论善恶,只要有明辨善恶之心即可,学别人善事,巩固自己的道法,方能走向大道。”

    东方谕恍然大悟,陈媛媛也是如此,没想到赵一痕的见解竟是如此独到。尤其是那句明辨是非之心,可是赵一痕为何要说这句话?

    陈媛媛一把掐住赵一痕腰,瞪着他。

    赵一痕看着倒映在陈媛媛眼中的月光,龇牙咧嘴,心想,你终于理我了,可是不应该这时候理自己啊!

    女人心,海底针!

    不过好在,她理自己就成。

    于是赵一痕没再继续论道,而是抓住了掐得正欢的纤纤玉抓,温柔了声音,道:“谁也不能阻止她修行,因为她对尘世间已经毫无留恋!那吊坠若是还在她手中,只会徒增烦恼,反而连修行都修不成,更加痛苦!”

    陈媛媛想了想,再三确认赵一痕的所来所言后,又掐了他的腰气鼓鼓道:“我信你个鬼!”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