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新罗斯堡不愧为罗斯王国的经济中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面对着愈发膨胀的都城已经力不从心,归来的留里克注意到就算是刊印一些荤段子,印刷作坊最近没有做,几个工人拿着俸禄还闲的抠脚。

    几个工人是在吃空饷,他们倒也没有大错。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坊就是只是作坊,他们并没有负责人的管理者目前权责不明。

    以后当如何?这便是留里克一定要带上“最高书吏”艾尔拉的根本性原因。

    艾尔拉不会做这个局长,她训练的一批下级书吏已经到了必须独当一面的时刻。她这番来,两个背书稿的随从就入了留里克的法眼。

    这两人也别浪费咯,一个正职一个副职直接上任,之后便扎根在都城娶妻生子,本职工作自是管理者王室印刷局,让一切都正规起来,成为真正意义的印刷出版部门。

    愿景很美妙,留里克是撸起来袖子真的开始落实。

    首先,成本低的木活字和泥活字必须被坚固耐用的铅活字取代,制作标准款式的铅活字必须由效忠王室的铁匠们落实。

    健壮的卡姆涅向视察的留里克王单膝下跪行战士礼,众铁匠也是这般体型,他们皆在打着赤膊穿着连体的背带衣服,胸口挂着一片大而结实的无毛鹿皮做保护,本该有浓郁汗毛的双臂已经光溜溜的,显然是因为长时间在炽热环境打铁,多毛的胳膊也被活生生烫死了毛囊。

    这群伙计们对自己忠心无二,留里克对他们很放心,毕竟绝大部分人在法理上是自己的奴隶。

    打铁奴有着很高的生活待遇,收留他们的时候眼前都是一群瘦嘎嘎的小男孩,现在各个壮如熊,肱二头肌过于粗壮。

    留里克早就向他们许诺过,忠诚服从的人在长大后将得到妻子。

    他已经如此落实,最早的那批打铁奴都已经娶妻生子,后进的人们也充满希望。他们的后代会得到文化、军事的教育,之后继承父亲的行当,继续为国王打铁。却也不只是打铁,这些技术人才一旦王国有战事,就立刻以工程兵的身份参与战争。如此技术兵种永远是越多越好,毕竟只要瞧瞧他们极端健壮的双臂,这种人穿上重甲,拎着打铁的两把钉头锤,冲入敌阵就是无双狂战士。

    卡姆涅到了王命,本是作为冶炼添加剂的铅,现在单独制作大量的活字。制作铅活字就是冶炼特定的条形铅锭,卡姆涅过去做过这个,如今是要制作更多应对未来大规模使用的需求。故此并非从零到一的变革,而是从一到百的扩张。

    罗斯人获得铅纯属北方采矿的副产品,铁是最重要的矿物,铜次之。之后是芒硝、石灰以及铅。铅的产能最小,除非北方能发现银矿,毕竟银矿往往与铅矿伴生,其他矿物铅的伴生状况实在不理想。

    醋酸铅有一股令人欣喜的甜味,北方也没有谁真的要制作这个。王国有着更好的选择——蜂蜜。来自诺夫哥罗德的蜂蜜,其产量一年超过一年。这也是在于很多年前留里克的战略布局,那些沿湖居住的村庄需要增加收入也非常需要有大客户能购买自己的农产品。树洞养蜂是伊尔门湖附近区域的传统营生,因为王国与日俱增的需求和实实在在的现金,各个斯拉夫农庄但凡有能力都开始扩展这项营生。

    树洞养蜂不需要职业蜂农全身心的照顾,蜂群冬季休眠好似从没有存在,而到了春季成群的蜜蜂活跃在林野间。麦收时节一样是采蜜时节,浑身穿纱的斯拉夫农夫这才前往各个标注好的树洞、木箱收集蜂蜜,自留一部分,绝大多数在诺夫哥罗德卖掉,最终大部分蜂蜜在都城汇聚。

    运输北方生铁锭的船只稳定输送,是的都城的铁匠铺始终有忙不完的伙计。

    至少铁器是绝对国营,民众私自采矿冶铁难以制止,但大型冶炼机构皆在留里克的掌控中,靠着绝对的规模优势使得民间的私人铁匠得不到优势

    北方的罗斯堡故地、艾隆堡,留里克为当地机构设定了生铁锭收购指导价。当地自然也能生产低碳钢、熟铁的成品器具,相关产品的价格也被制定。

    若非北方土高炉生产的生铁锭无法为当地工人消化,也就不用装船运到都城二次加工。粗加工的铁锭,亦或是成品器具,运输到都城都要外加一层运费,如此客户要在都城购买成品器具必然比原产地要高一些。高出的价格并不多,运输船队在运力上也有着规模优势,这就使得私人冶铁的产品始终缺乏价格优势。

    北方冶铁机构将货物运抵都城,都城机构立刻付钱完全物资交割。北方机构在得到现金后,就地采购北方需要的粮食、麻布等等。

    老罗斯人大规模离开故地,罗斯堡这一承载罗斯人百年生活的故地,彻底化作炽热的冶炼中心。

    战俘、罪犯在这里做奴工,而游牧的养鹿人(拉普人)部分聚集在此地充当矿工,另有一些养鹿人则将最北的摩尔曼斯克的夏季定居点变作永久性定居点。

    不同于南方世界的战斗、冒险,北方的波的尼亚湾深处一片安详,冰雪与炽热是这里的主题,铁与皮革是这里的特产。

    现在,狭义的瑞典世界完全并入这一商业贸易版图。

    王国的摊子铺得很大,各个地方都需要劳动力。

    那些被狭小空间禁锢着的瑞典年轻人,他们作为家中次子三子注定了必须离开梅拉伦湖去闯荡。过去,这种年轻人崛起的方式就是直接参与战争掠夺。他们如今有了丰富的选择,胆大妄为的人可以直接前往丹麦世界,乃至移民到莱茵河口的鹿特斯塔德定居。追求稳妥发财,就靠着一身力气,去北方矿山做矿工、冶铁人,或是去罗斯都城新罗斯堡做各种各样的伙计。

    他们需要工作机会,留里克便给了他们机会。

    冶铁以制作大量高质量铁器,此乃留里克恩赐国民三年免税的底气,把持着北方世界几乎全部的钢铁产能,它为国库源源不断立功利润,也实实在在为五花八门的人士提供生计。

    冶炼需要好碳,在没有开发焦煤的现在,碳依旧是唯一的冶炼燃料。土高炉在鼓风机的加持下,可令木炭烧熔生铁水。它的效率不佳,但高炉一旦烧起来没有十足的理由是不能中断的,它像是吃炭的巨兽,需要大量木炭稳定供应。

    由此刚性需求,新罗斯堡附近区域森林正在消失。在涅瓦河畔出现一批烧炭作坊,伐木工亲自将新砍的木料运抵这些作坊,因实实在在的内卷因素,木料的市场价不高,即便如此这也是平凡人最容易赚钱的行当。

    甚至是维普斯人、吕迪人这些住得偏远的芬兰部落,乃至人口很多的芬兰伯国。他们就是要等着大海和拉多加湖封冻,大地再为冰雪覆盖。

    这样穿着之厚犹如熊的他们,即可驱赶着自养的驯鹿,拖曳着砍伐的松树在冰雪上滑行高效地直奔都城。

    其中最卖得上价的正是栎树,它作为本地最容易寻找到的一种橡木,小的卖给霍特拉家族的造大船工厂,小的卖给那些造船个体户。他们会提前剥掉树皮,树皮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再卖一个更好的价格,而剥了树皮的栎木大大小小造船作坊更乐意购买。

    冶金、造船、皮革纺织,此乃新罗斯堡三大经济支柱,由此又派生出大大小小几十个行当。

    随着森林被持续性砍伐,更多的农田、放牧草场出现,进一步刺激着都城的种植业和畜牧业。

    新罗斯堡不愧为罗斯王国的经济中心,这里融汇王国之东西南北,发展仍在持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