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多生回到久违了的家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不可开交。

    说起多生的家所在的那个山岭叫张家岭,可现在岭上住的却都是姓梁的人。传说,早先、姓张的人都搬走了。最后一名搬迁户是个唱夜歌的,住在张家岭的锦鸡皂。他家只有一个儿子,抱的童养媳。有一次,那童养媳饿极了偷吃了一团冷饭,结果被婆婆发现了。狠心的婆婆竟然将她的嘴皮用线一针一针地缝上……

    之后,梁家人就搬了上来。多生家搬上来是在他爷爷那一代,他爷爷是个好漆匠,看中了屋边的那块好地适应栽桐树。刷漆需要桐油,他爷爷搬上来后在那块地上遍植了油桐树,精心栽培;怕人偷摘,还围了墙称桐子园。他爷爷过世后,父亲家发没学漆匠,那片桐树也就没了价值,砍掉了。转而种上了竹子,屋后至今乃一片翠竹青青。

    俗话说:食可无鱼,居不可无竹。有了那片竹子,还真成了风水宝地,凡见着的人无不为之称道。

    传说那一带历朝是不纳贡的,虽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也不知是在哪朝哪代,那里来了一位教书先生,育出了四个学生。其中,一个中了状元,一个中了榜眼,一个点了探花;只一个叫胡盖的虽没考中,乃才华横溢。他们四个联名上奏朝庭说他们家乡这里百姓日子很苦,上有祁山大岭,下有喝落险滩,沟壑林立,道路不通。请求皇上赦免这里的赋税。

    皇上闻言,就派遣钦差大臣分水陆两路行进考察。当陆路钦差大臣行至祁山时,果被一大山横亘眼前拦住了去路,钦差大臣举目张望,苍山茫茫,峭壁削立。这时,恰逢一驼背老人背着一大捆草鞋从钦差大臣身边经过。钦差大臣见他背着毛毛糙糙的东西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就好奇地问:

    “老人家,你背这东西做甚呢?”

    “穿的呀,翻山越岭做鞋子穿的呀!”驼背老人一边伸出脚上穿的草鞋让钦差大臣看了看,一边打着手势回答说。x https:/m.x/

    “这是鞋子?”钦差大臣拿了一只草鞋捏了捏又问驼背老人说,“老人家,你带这么多鞋子出门要去哪里呀?”

    驼背老人指向大山说:“去山那边呀。”

    “哦!”钦差大臣吃了一惊,又问驼背老人说,“你这一双草鞋供你翻山越岭能穿多久啊?”

    “少则十几天,多则半个月。”驼背老人回答说。

    钦差大臣点了点老人背上草鞋的数目足有二十几双,心想:说的没错,要翻过这祁山大岭真还不容易,起码都得走大半年呀!

    再说水路钦差大臣一路溯湘江而上行船至喝落滩时:湍急的河水,汹涌的漩涡早把钦差大臣吓得大汗淋漓。突然,河里又一条鳊鱼一跃而起跳到了船上,钦差大臣定了定神,命随从拾来一看大叫不妙,命令赶紧后撤。原来,那钦差大臣是北方人,从没见过鳊鱼,还以为河滩水流太窄把鱼都挤扁了,那船当然去不得了。

    看来说的都是事实,一点不假,两路钦差大臣回去禀报皇上。逐下令免去了那里的赋税。

    多生一呆两个月过去,在这两个月当中,多生前前后后想了许许多多,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不打算再去石老总那儿了,他想实实在在做点事过上平凡人的基本生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