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羁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岳山在这本书里一直强调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皇帝并不一定要要什么都会,他只需要学会如何给人安排工作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迎合读书人,或者说岳山本身就是读书人,为了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他提出读书人和皇帝共治天下的理念。

    对士农工商他也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应该提高工的地位,把农和工并列。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追溯到管子设立匠籍的初衷,证明先贤是重视工匠的,只是被后人歪曲了本意。

    对于商人则继续采取了打压的政策,并明确提出,一定不能让商人掌权。

    财富可以无限传承,如果让拥有财富的商人掌权,那权利就永远掌握在他们手里。

    还借用了马的理论,说商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背宗弃祖。

    总之这本书有他的先进之处,也有落后的地方。在唐代人眼中绝对是具有开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现代人看来依然是在维护封建统治。

    从李世民那里离开后,岳山马不停蹄回到龙首山印书坊,亲自监督印书坊的人制作雕版。

    说起来龙首山印书坊的实力也非常强大了,虽然岳山没有怎么管理过,但这一两年来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百多名雕刻工,数十名印刷工的大作坊。

    此时百十名雕刻工放下手头的活,全力雕刻论语正义。

    至于活字印刷,还是那句话,岳山只是把这项技术提了出来并分了一组人进行研究,并没有大量投入使用。

    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活字印刷印出来的书并不美观,成本也不比雕版印刷低多少。还不如直接使用雕版印刷。

    而且用优质木材制作出来的雕版可以使用许久,如果保存得当甚至可以使用许多年。这么一算,活字印刷的优势并不大。

    龙首山造纸坊也全力生产上等纸张,制墨坊也开始生产上等油墨,以备印刷。

    总之,为了这本书岳山动用了手中全部资源,就为了能尽快刊行此书。

    就在他忙着印数的时候,尔雅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安静。

    这话还要从论语正义成书那天开始,李纲拿着属于他的那一套书直接就去了尔雅楼,找到大字典编撰工作组最有威望的十几名大儒,让他们一起过来雅正。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提,所有人都被折服。

    然后这十几人转头就把书的内容告诉了其他人,虽然他们转述的不是很详细,可依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大家纷纷跑到李纲哪里请求拜读此书,李纲自然不会不同意,很大方的把书借了出去。

    一套书自然不够一百多人看,不过大家有的是办法,先把书拆开,每人分几页抓紧抄录。然后大家在相互传阅抄录。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很快就解决了书籍短缺的问题。唯一的后遗症就是,当李纲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气的直拿拐杖抽人。

    当这些人看到论语正义的全貌之后,顿时就安静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位才十三岁的清水候居然真的完成了对论语的诠释。

    关键是,李纲的开千古未有之先河,创千年不朽之伟业名副其实。

    几天后,论语正义的内容就通过信件零零散散的传播了出去,不出意料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尤其是其中一册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之后,整个学界都沸腾了

    可以说论语正义还未刊行,已经名满天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