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诸事顺遂(四千字大章,感谢大虎万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在囤积的家具卖完之后,岳山就分到了第一笔钱,足足一万两千七百七十四贯。

    是的,就是这么夸张。

    前面已经说过朱五能只做高端生意,用的全是高档木材,沉香、檀木之类的。材料就价值不菲,做成成品之后翻个五六倍那都是正常。

    而且客户都是达官贵人,人家不差钱。所以才能钻那么多。

    后续还有上千套的订单,这些也算是合同范围内销售出去的,岳山也享有分红的权利。

    岳山没有客气推让,这都是他应得的。

    虽然他拿了大头,但朱五能收获的不比他少。一家享誉长安城的家具店,还专门面向高端市场,从长期看价值更高。

    可以说岳山这算是一波肥,余生就算一文钱不挣,只要他不败家足够滋润的活到死。

    有了钱之后岳山也没有吝啬,给四姓坪的乡邻和自己爵田的佃户家家送了一只鸡。

    在这个一年可能都吃不到一次肉的年代,一只鸡让岳山狠狠地刷了一波好感度,乡邻无不对他感恩戴德。

    年底和年初是最热闹的时候,一年大多数重要的节日都集中在这几天。冬至祭天、元旦、上元节……

    但从武德七年开始,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大唐又多了一个节日:感恩节亦或者叫母亲节。

    二月十五日是李渊的原配夫人,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的生母穆皇后窦惠的寿辰。

    前文说过,初唐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往年也没有人在这天纪念缅怀她,但今年却发生了意外。

    秦王李世民在这一天上表,把他母亲狠狠的夸了一通,并自己思念母亲几近成疾,特恳请皇帝把这一天设置成节日以便纪念他的母亲。天下万民也可以在这一天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

    节日的名字都想好了,感恩节或者是母亲节。

    这封奏折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设置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这……前所未有。三皇五帝都没这么干过。

    李渊也非常感动非常开心,直言世民仁孝为天下之楷模。

    这种大事肯定要和大臣商议,所以他并没有当场表态。但他虽然没有直接同意这件事,话里话外却把李世民夸的和花一样。

    这态度其实已经为这件事情下了定论,所谓大臣商议只是走个过场。其实就算没有他的这句话,也不会有大臣反对这项提议。

    中国历朝历代都标榜自己以孝治天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天下父母设立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就是大孝。谁敢敢对?

    而且这个节日完全契合儒家的思想教义,未来必然会流传千古成为一个不亚于三元节的重大节日。而他们这些参与此事的大臣也必将随之流传千古。

    所以于公于私,没有人会反对这项提议。

    就连脸色冰冷到极致的李建成都不敢反对,甚至还要出声赞同这个提议。

    下朝之后李世民的这项提议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的传遍长安城,传遍天下。

    对李世民岳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禁愣了一下,这么长时间都不见李世民有什么动作,他都快忘记自己提过这个建议了。

    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这么沉得住气,一直等到现在才拿出来。

    仔细想想,在穆皇后的寿辰提出这个建议,远比李渊生日的时候提出来更合适,更能收获人心。

    李世民就是李世民啊。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儒家,李世民提出建议的第二天各种赞同的奏折就如雪花一般飞向了皇宫。

    这次朝廷的效率很高,三天后李渊正式下旨,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为感恩节,天下万民都要在这天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而每一个年过六十又生养过孩子的老人,朝廷都会发放一条狗给他们。嗯,古代狗是六畜之首,用来吃的。

    至此,秦王李世民至孝之名天下皆知。

    眼下这些和岳山的关系不大,他真的贯彻了自己低调的计划,除非必要绝不踏入长安城半步。

    活动范围也被局限在四姓坪和爵田庄园之间。

    大多数时间他都窝在书院里教书。

    上元节过后龙首山书院就正式开业,四姓坪和爵田庄园的佃户子女都可以来自己就读。免费读书,还管一顿午饭。

    这一下就招收了超过七十多名孩子。

    周围村子的部分人家得知这个消息也找了过来,想把自家孩子送过来读书。不用免学费也不用管饭,只要能过来读书就行。

    岳山自然是来者不拒,于是又招了七十多个学生,总人数刚好一百五十人。他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五个班,每班三十名学生。

    每个班有三名教书先生,分别教导国学、算学、历史。

    这就需要十五名先生,并且还要有所专长。本来他还想着古代懂算学的应该不多,要不要自己培养几个老师。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这个年代懂算学的不多,但也不少,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难找。

    初唐还属于世家统治时期,寒门子弟的生存空间很小,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实在太多。

    找几个教书的先生实在太容易了,周尚云这边刚把消息传出去,那边就有上百号人报名,岳山挑挑捡捡凑齐了十五个。

    这十五个人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绝对不是那种死板迂腐的读书人,他们比较能接受新思想。

    岳山的计划是,在李世民没有当皇帝之前学院继续按照古代的方法教学。

    但他可以在暗地里把一些不是很敏感但又比较超前的知识教给这些老师,让他们提前解除一部分新学说。

    等李世民上台,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到时候,这些接受了新学说的老师就是他得力的助手。

    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自称是道门弟子王前昌的人过来应聘,岳山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并明言短时间内部接受僧道来这里当教书先生。

    那个王前昌脸上的表情别提多精彩了。

    他的计划进行的也很顺利,学生们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学习非常努力,进步非常快。那些老师果然如他所想,对他的新学说没有任何的排斥。

    然而师生的数量都选超预估,房间不够用,不得不把建筑队叫过来新修了几间。

    还好建筑队正在隔壁给他家盖大宅,各种材料都不缺,很快就把新的校舍盖好没有耽误使用。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小半年,也不知道是李渊太忙把他忘了,还是有别的计划,反正这小半年并没有召他进宫。

    就在他以为今年就这样过去的时候,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李世民中毒垂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