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谋算儒家(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唱红脸的自然是李世民,继续贯彻以往的道路尊崇道教,甚至要变本加厉的的压制儒家。适当的时候可以说一些对儒家不满的话。如此一来就会引起儒家的恐慌。

    岳山就是唱白脸的那个,在私底下结交儒家并在恰当的时机抛出第一本书彻底打入儒家内部获取信任。然后在暗戳戳的鼓动儒家进行自我改造,以顺应时局重新博得皇帝的认可。

    说完自己的计划,岳山信心满满的看着李世民,满以为会收获一轮夸赞。然而李世民却轻蔑的看了他一眼,道:“我还以为你有多高明的手段呢,也不过如此吗。”

    “啊?这……”岳山有些傻眼了,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呀。他不服气的道:“圣人有更好的办法?”

    李世民冷哼一声,把第一本书扔给岳山道:“这本是给那些读书人看的。”又用手一拍第二本书:“这本是用实际行动去做的。”

    岳山一头雾水,这事什么意思?然而李世民却闭口不言了,只是看着他。意思很明显,考验来了。

    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岳山开始品味李世民的话。第一本是给人看的,第二本书是用来做的。

    前一句好明白,第一本书本来就是给那些读书人看的,好让自己打入他们中去。可第二本书是用来做的是什么意思?

    想想自己的计划,在想想第二本书的内容,渐渐的他梳理出了一个脉络。越想这个脉络越清晰,没多久他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忍不住伸出大拇指道:“高,还是圣人高呀。”

    “明白了?不错,你还不算太笨。”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李世民的办法前半部分和岳山的差不多,精髓在后半部分。

    岳山的计划是等他彻底被儒家接受,获得一定话语权之后在顺势推出第二本书。李世民的意思是不要告诉儒家什么‘儒家为本百家为用’,因为你说的在天花乱坠总有人会反对。

    还不如不告诉他们,直接去做。

    按照计划李世民要表现自己对儒家的不满?如何才能做到既表达了不满吓唬儒家,又不引起他们的反弹呢?

    第二本书里的内容就是最好的攻击武器。只要李世民时不时的抛出一两个例子,然后表示儒家这个德行让他很担心。

    别的不用多说,儒家的那些人恐怕就会被吓得夜不能寐。毕竟读书人才是最会脑补的,而脑补是最致命的。

    但李世民举的例子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是儒家的那些儒生犯过的错,还是知名过错。而且他还只是表示这让他担心,没有说要对儒家动手。

    这个程度的质疑,不会引起儒家过激的反弹从而引发国家大乱。然后岳山在从中引导,一切顺理成章。

    最关键的是,当最后目标达成的时候,儒家不但不会感到憋屈。反而会弹冠相庆,我们在危急关头改造儒家保住了儒家的地位,我们都是劳苦功高啊。

    这非常符合鲁迅先生对人性的一段描述:有间屋子太暗,如果有人提议开个窗子,那么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如果有人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同意开个窗子。

    所以,鲁迅先生的思想贯穿千古啊。

    比起岳山的两步走更加的高明。如果说岳山的计划是中下之策,那李世民这一番改动就是上上之策。

    果然,玩政治斗争自己还是太嫩了啊。岳山暗自暗叹。

    “你们两个在聊什么呢,这么投入。”就在这时,长孙无垢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