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 海军计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任何地方都不用为燃料发愁,其次能进行简单的保养维修。”

    “越是先进的东西对后勤就越是依赖,在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前,铁甲舰最好不要远离大唐本土。”

    众人都失望不已,看来指望铁甲舰发挥威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啊。

    回到皇宫后李世民马上就召见了枢密使、海军大将军、兵部尚书等人,下达了好几个命令。

    第一个就是关于海军未来的主力战舰命名问题,确定以道州县为命名等级。

    如果再有其他的特种战舰,可以考虑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泊来命名,其余的小舰艇就以数字来命名。

    虽然大家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给每一艘船都取名字,但也都清楚这种命名的好处,自然是全票通过。

    第二个命令是下令扩建辽东造船厂、泉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让它们也拥有打造铁甲舰的能力。

    对于扩建造船厂大家都不奇怪,见过铁甲舰之后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多造几艘,但奇怪的是李世民接下来的命令。

    “辽东造船厂归东宫管辖,棣州造船厂归博物院管辖,泉州造船厂归兵部管辖,广州造船厂归工部管辖。”

    “这……敢问圣人,不知为何要如此?”李绩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以前造船厂管辖权不明确,地方衙门可以管,海军可以管,兵部也可以管,令出多门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长久发展。”李世民道:

    “为了造船厂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为它们寻找一个固定的管理部门。”

    众人面面相觑,我们是这个意思吗?我们想问的明明是为什么四家造船厂分给了四个部门,偏偏把枢密院和海军总部排除在外。

    但这个问题李绩等人不方便问啊。

    还是长孙无忌替他们问了出来:“战舰是给军队使用,臣觉得让枢密院和海军衙门参与管理才是。”

    李世民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造船厂应该交给枢密院和海军总部管理才行,实在不行也应该交给兵部。为什么要分给东宫、博物院和工部。”

    众人皆点头,表示我们就是这个意思。

    “枢密院不能直接掌管军械制造,这是大唐律,所以造船厂不能给枢密院和海军。”

    “之所以不全部交给兵部,是为了预防贪腐。我知道贪腐在所难免,然分成四家管理也不至于全坏。”

    众人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都说道:“圣人英明,臣等佩服。”

    李世民继续说道:“日后海军需要什么样的战舰,可以把标准提出来交给四家造船厂,要让他们想办法实现。”

    “当然,四家造船厂也可以自己研究战船,把设计参数告诉海军和枢密院,让他们来决定需不需要。”

    “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加有计划的建造船只,而不是和以前那样造什么样的船全凭三两个人的喜好。”

    还有一点李世民没有说,在未来会让四家造船厂竞争,谁设计的船型更好更加强大造价更合理就订购谁的战舰。

    促使它们研究全新的造船技术,否则订单就全给别人家,你想参与进来就只能吃残羹剩饭。

    但现在只有棣州造船厂拥有设计建造大型铁甲舰的经验——还是在棣州书院的支援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竞争只会起反作用。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的是配合而不是竞争,不管谁设计出了先进战舰都交给四家船厂一起建造。

    等它们的实力壮大了,再让己方竞争。

    但这一切都是未来的计划,不能提前说出来。否则这些人马上就会展开竞争,不把对方搞死不罢休。

    至于大唐需不需要那么多铁甲舰……这是毫无疑问的。

    相对于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地球太大了,至少几百艘战列舰才能完成统治。

    再加上配套的驱逐舰、巡洋舰、养护舰等等舰船,这个数量会非常的庞大。四家造船厂全力开动,没有几十年都不可能完成建造任务。

    钱和资源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以大半个地球供养大唐一家,资源只有剩下不可能不够。

    当然,这是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计划,眼下只是把标准制定出来把基础打好,后面按照计划慢慢来就可以了。

    第三个命令是在航路上广泛的修筑补给点,为大唐海军远洋作战提供后勤保障。

    这个命令自然也是全票通过。

    ……

    随后半个大唐都行动起来,为西征忙碌,为造船厂扩建、补给点建设忙碌。

    最高兴的还是博物院,创建之初是一个很尴尬的部门。靠着铁路顺利融入大唐的行政体系内,身份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现在又多了一家造船厂,还是唯一能建造铁甲舰的船厂,这意味着他们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了。

    东宫、兵部和工部也很高兴,白白多一个部门扩大职权,换谁都高兴,他们马上就开始行动接管扩建船厂。

    这么做难免会造成一定的混乱,但都属于阵痛,是规范化所必须经历的。

    相对来说棣州造船厂受到的干扰反而是最小的,因为是博物院接管他。

    而博物院背后站的是岳山,棣州船厂背后也有岳山的身影,双方本来就属于半个自家人。

    工作交接起来更加的顺畅,在尽量不影响船厂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完成了交接。

    真正有给它们造成影响的是人才流失,它们必须要把一部分设计、建造铁甲舰的人才分一批出去给另外三家造船厂。

    不过还好,它们家底厚又和棣州学院关系亲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其他造船厂也在学习棣州船厂的经验,知道他们设计船只离不开书院支持。你有棣州书院,我们这边也有书院啊。

    于是比较靠海的几家书院就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岳山系的八大书院更是成为了香饽饽。

    当然,造船厂主要联系的还是八大书院,因为只有他们有专门的格物学院,有足够的理工方面的人才。

    其他书院就算想参与进来也没有办法。

    让岳山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来反而促进了八大书院理科的发展,让理工科比他计划更快的走向成熟。

    所以说,需求才是发展的真正动力。

    没有需求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没用,有需求只要稍稍使劲就能成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