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限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绝对不会冤枉他。

    可以说光明正大的把封国安排的明明白白。

    众人听的那叫一个服气,就连对他有成见的褚遂良也不得不说,这是当前最合理的方法了。

    同时也让他们有些沮丧,风头又被岳山一个人出完了啊。

    李世民却一点都不惊讶,并不是之前就听岳山说过,而是他相信岳山必然有更加成熟的计策。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没有让人失望过。要是哪次岳山给不出更好的计策,那才让他惊讶。

    “翠岚所言深得我心,诸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臣等没有。”众人一起说道。

    “好,那就按照方才翠岚所言拟定一套具体的策略出来,房卿此事就交由你牵头去做。”李世民道。

    “喏。”

    “辅机你负责拟定第一批封国名单,确定各封国的位置。”

    “喏。”

    “其余人全力配合他们工作。”

    “喏。”

    就在李世民准备宣布散会的时候,岳山再次站出来说道:

    “圣人,分封之事争议颇大,若朝廷强行推行恐怕会……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

    李世民正想说谁敢的时候,忽然想到现在反封国的主力是学院派士子。要是强行通过封国法案,恐怕挫伤了这些人的锐气,让他们对朝廷失望就不好了。

    看了一眼岳山的表情,顿时就明白了他也是这个想法,并且应该是有了应对策略,及时改口道:

    “翠岚所言也不得不防,你可有良策?”

    “良策没有,不是办法的办法倒是有一个。”

    “什么办法?”

    “可以委婉的告诉士子封国势在必行,但考虑到他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朝廷商量出了一些限制封国权力的办法,把危险降到最低。”

    “如此一来,士子们能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而权贵也能理解朝廷限制他们权力的初衷。”

    还有一个原因岳山没有说,离间士子和权贵。

    士子们会觉得权贵没有忠君爱国之心,甚至会认为封国是权贵逼得,对他们更加厌恶。

    而诸侯王也会痛恨士子,要不是你们多事儿,朝廷怎么可能会给出这么多限制。

    但在场的都是老狐狸,基本都能想到这一层。

    李世民指着岳山笑骂道:“现在你也是一个老狐狸了,真不知道那些士子知道被他们视为楷模的岳院长在背后如此算计他们,会做何感想。”

    士子们会做何感想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因为没人敢把这些事情透漏出去,就算透漏出去也不会有人信。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朝廷宣布分封势在必行的时候,不少士子当场痛哭。

    说皇帝受到奸臣裹挟,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居然不能为君分忧,枉为人臣什么什么的。然后就是痛骂权贵不思为国,都是乱臣贼子什么的。

    而权贵阶层皆弹冠相庆,分封之事终于尘埃落定了,他们获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胜利,接下来就等着朝廷封国吧。

    至于朝廷给出的一些条条框框,没有多少人在乎。

    正如岳山所说的那样,对于没有谋反之心的人来说,拥有几乎独立的行政权和税收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甚至说朝廷给出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期许。

    之前他们都以为朝廷会派国相等官吏去管理封国,他们只享有税收等权力。没想到的是,国相府确实有,但只是个监管机构而不是管理机构。

    直接掌管一国生民,这种感觉他们太喜欢了。

    即便对朝廷限权有所不满的人,也只会责备反封国的人多事,而不会怪罪朝廷。

    反正这场讨论了两三个月的重启封国总算是有了结果,让大家的耳朵根子都清静了不少。

    但这并不算完,甚至可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孙伏伽召集全国法学家齐聚渭水书院,忙碌着编撰《宪法》事宜。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这东西之前大家谁都没搞过,没有经验,只能求助岳山。

    而岳山也没有推脱,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宪法的一些知识点一一讲给大家听。

    而这些法学家几乎都是时代的精英,理解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毋庸置疑,很快就摸清楚了岳山所说的宪法到底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事情反而就简单了,把大唐律搬过来,用得上的就照抄,用不上的剔除。大唐律没有的部分再大家一起协商添加。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众法学家还根据宪法精神对大唐律进行了优化调整。

    当岳山知道这一点的时候,只能为法学系的学子和提刑司的法官默哀三秒钟,接下来你们有的忙了。

    房玄龄带领一批人根据会议上敲定的大纲开始制定更加详细的分封策略,明确宗主国和封国的权力和义务等等。

    他们两组的事情虽然繁琐,但实际做起来反而是最简单的。不用考虑什么人情世故,按照规章制度来就行了。

    最麻烦的还是长孙无忌的工作。

    皇帝虽然有令第一批先分封亲王和有功于国家的宗室子弟,亲王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李渊的儿子和李世民的儿子。

    有功于国家的宗室子弟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大唐才立国三十年,大多数宗室都算的上是开国功臣了。就算他们不是,他们的父亲、祖父也能粘的上边。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像是李孝恭、李道宗、李道彦这些确实有大功于社稷的,可以稳坐钓鱼台,第一波分封肯定有他们。

    那些功劳比较小的,处在模棱两可之间的就不一样了,各种攀关系求到长孙无忌府上,希望能列入第一批名单。

    送金银财宝的,送美女的……据说长孙无忌家门口时刻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他干脆搬到政事堂暂居去了,眼不见为净。

    对这种情况李世民也很无奈,他真没办法插手,否则会被骂厚此薄彼的。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能委屈一下大舅子了。

    另一边,岳山也终于忙碌起来,博物院的事情拖了这么久,该开始筹备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