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 无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业吧。

    于是再也没人敢用风水气运什么的说事儿了。

    不过既然有人提出了这个的说法,朝廷就要给出解释,而对此类事情最有发言权的非岳山莫属。

    于是李世民就让太史令李淳风前往四姓坪拜访,问一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

    谁都知道这就是走个过场,并不是真的去问风水什么的。所以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没什么人关注后续。

    ……

    且说岳山自从乘坐火车归来就开始家和书院两点一线的生活。

    他自然是不用给学生上课的,但每周一次的大型公开课是保留项目。其他时间都用来和其他名宿交流学问,或者潜心苦读各种古籍珍本。

    回家之后也闲不着,一来要整理王朝更替的资料,二来也要陪老婆孩子。

    这天上午,岳山见天气不错就在花园凉亭里铺了张毯子,带着老婆孩子在这里玩耍。

    天气逐渐转热,两小都换上了短衣,露出一节洁白的小腿和小胳膊。他们还不会坐,但已经非常的淘气,在毯子上翻过来滚过去一刻都不安生。

    看着两个小豆丁,岳山算了算时间道:“算算时间,他们俩满六个月了吧?”

    “十二月初八,今天六月初五,还差三天就满半岁了。”李丽质盘腿坐在毯子上逗弄着两小,闻言回道。

    “三翻六坐,该让他们学着坐了。”岳山道。

    “这几天奶妈她们正在教,说不定明天你在见到他们就会了,不急。。”李丽质笑着说道:“倒是该给他们取名字了,你想好了吗?”

    “孩子是我们两个人的,怎么能我一个人做决定呢,咱们一起给他们取。”岳山也笑着说道。

    李丽质特别受用的眯起了眼睛,道:“哥哥你的学问深,还是你给他们取吧。”

    岳山摇摇头道:“一个名字而已有啥学问不学问的,我叫岳山,多土的名字也没被别人嘲笑。”

    李丽质甜甜的道:“哪里土了,山是多么巍峨雄壮,哥哥的名字最好听。”

    岳山笑道:“那照你这么说,叫地岂不是更好,厚德载物。”

    李丽质不依的道:“哥~~~哥~~~~~~”

    那带着点嗲,带着些撒娇的长音,让岳山浑身一哆嗦,这姑娘有了孩子之后更妩媚了。

    “咳咳!”他干咳一声转移话题道:“你有想到什么好名字吗?说来我听听。”

    “我还没想好,你先说你的吧。”李丽质眼睛转一圈,说道。

    看着她耍赖的样子,岳山无奈摇头,道:“好吧,姐姐叫千树,弟弟叫如雨。”

    “千树、如雨,有什么深意吗?”李丽质问道。

    “想起了一首词。”岳山说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丽质整个人都已经沉浸到这首词之中,看向他的目光里充满柔情、崇拜。

    “好美的词,是哥哥你刚做的吗?”

    “算是吧。”岳山已经当惯了文抄公,这会儿已经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这首青玉案元夕是前世他最喜欢的词之一,作者辛弃疾是他最喜欢的词人没有之一。所以给孩子取名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首词。

    文人骚客不都是喜欢从诗词文章里给孩子取名吗,他也效仿一波。

    “千树、如雨……”李丽质还没有忘记写这首词的目的,喃喃自语了几句之后,迟疑的道:“我觉得玉壶和鱼龙更好听呢,哥哥你觉得呢?”

    说完还忐忑的看着他,生怕他不开心。

    “啊,是吗?”岳山脸上得意的表情僵了一下,开始念叨:“玉壶、鱼龙,千树、如雨,玉壶、鱼龙……”

    也不知道为啥,越是比较他就越觉得‘玉壶’这个名字更顺口,本来还觉得不错的如雨变得特别俗气。

    “玉壶这个名字不错,比如雨好听,寓意也更好。不过鱼龙还是算了,这个寓意太高我怕他降不住,还是叫千树吧。你觉得呢?”

    听到他这么说,李丽质松了口气,脸上浮起开心的笑意道:“哥哥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鱼龙不是很好,要不就咱们各取一个。姐姐叫玉壶,弟弟叫千树。”

    “好,就叫这两个名字吧。咱们小娘子也是才女啊,这名字比我取的好多了。”

    “都是哥哥的词写的好。”

    于是两口子开始你侬我侬的说起了各种土味儿情话,而两个孩子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姐姐叫玉壶,弟弟叫千树。

    陪孩子玩了半天,两口子各自忙活自己的去了,孩子则丢给奶妈带。

    李丽质是继续画那幅十里红妆,之前因为怀孕停了一年多。这会儿孩子生了,身体也恢复了,又重新提笔开始画。

    因为中间隔了一年多手法生疏了,她没有直接就开始画,而是先画别的熟悉技法,同时也尝试找回当初的那种感觉。

    岳山则回书房整理自己总结的关于王朝更替的东西。

    本来他是不准备把这些东西告诉李世民的,怕他和秦始皇一样急于求成,反倒是把好事变成坏事。

    最开始的计划是等将来拿出一部分告诉李承乾,然后在拿出一部分传授给李承乾的继承人。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他的想法也开始改变,必须要拿出一部分告诉李世民。

    原因很简单,李承乾毕竟不是开国之君,能力且不说,个人威望不可能超过李世民。等他来改革,阻力会非常大,大到甚至进行不下去。

    而且大唐还要攻略全球,战线会拉的非常的长。一旦国内出现动乱,很可能会导致大失败,最终给西方那些人做嫁衣。

    很多事情有必要在李世民时期就打下基础,减轻李承乾等继位者遇到的阻力。

    比如府兵制,必然会走向崩溃。可李承乾要是敢对它下手,估计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只有李世民才有那个能力提前做出针对性措施,而不会引起武将们的反抗。

    他正在埋头苦思的时候,管家包大林来报:“太史令李郎君来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