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名利动人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些名家大儒平时只出现在传说之中,想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哪想到今天一下子就见到这么多,居然还有机会在一起工作。

    来书院抄书真的值了,哪怕一文钱的工钱都不给他们也愿意来啊。同时也把敬业心提高到了满值,一定要好好抄书,在名家面前好好的表现自己。

    这也是岳山的目的之一。抄书是纯手工的工作,错一个字一整页都要作废,用心和不用心差别太大了。

    用钱确实能提高这些人的积极性,但人的思想出现偏差,总会有懈怠的一天。

    而这么多的名家大儒出现在眼前,只要还有点理想和抱负的读书人,都不会轻易犯错。抄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岳山还特意邀请了李纲和裴矩作为代表上前讲了几句话,那效果就别提了,抄书先生个个和打了鸡血一样。

    之后就是剪彩了。

    岳山、李纲、裴矩三人用简单把大红花给减掉。然后让王绩和刘子通作为代表配合着把图书馆和办公大楼匾额上的红绸给撤掉。

    本来这个工作也是李纲和裴矩的,但谁让王绩和刘子通都对岳山充满善意和好感呢,就临时换成了他们俩。

    别小瞧这个扯红绸的工作,相当于是给了两人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毕竟现在的大字典工作小组只有两个管事儿的确定了,其他各职务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后面少不了一番竞争。有了扯红绸的事情,他们两个在气势上先天就占据了优势。

    岳山很清楚,别看大字典项目是他发起的,工作地点也是他提供的。他的话语权还真没有多少。毕竟邀请的都是一方名家,谁会平白无故听他的指挥?

    当然了,有裴矩在他的话语权就少不了,可想扩大话语权就必须要背后操作一番。

    图书馆的名字很简单就叫藏书阁,有意思的是办公大楼的名字,岳山给它取名为尔雅楼。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解释字词意思的书籍,又被称为辞书之祖。用在这里简直再恰当不过。

    最后就是把所有的书都搬进藏书阁分门别类摆好。

    哦,忘了说,裴矩押送的那一队长长的车队装的大多都是书。一部分是岳山从内库藏书借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各名家贡献出来的。

    编撰大字典为什么那么多学派的人积极响应?难道李纲的名声真就那么好使?并不是。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三个字‘释字意’,每一个字每一组词,在不同的学派都可能拥有不同的意思。

    每个学派都希望自己学派的诠释成为唯一的解释,最起码也要成为其中的一个解释。

    如果你这个学派一个人都不来,别人会好心的把你的学派的解释添加进来吗?

    开什么玩笑,学说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好不好。巴不得对手都死光光,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把你的学说添加到我编著的书里。

    如果这本字典只是几个人私下编撰的也就罢了,可李纲的书信里明确用了《贞观大字典》这个名字。敢用皇帝的年号就意味着得到朝廷的认可。

    很有可能这本大字典会被朝廷以法令的形式推广天下。

    这就不能无视了,非但不能无视还要积极应对,赶紧派几个人过去抢占名额。

    这些名家参与大字典工作组是为自己学派争取利益来了。不把自己学派的经典著作拿出来,怎么说服的了别人?

    还是那句话,名利动人心啊。

    不过对于这些学派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扯皮岳山不会管,相反还乐见其成。反正有李纲和裴矩去头疼,他只要见到最终的结果就行了。

    嗯,顺便把这些人带过来的书籍全都抄录一份放在藏书阁。如果可以,还能通过他们获得更多的书籍。

    后面岳山也是这么做的,直接把大字典工作组的事情丢给了李纲和裴矩,他连工作会议都没有参加。

    对于他的‘识相’这些名家想当的满意,只有裴矩心中暗骂一声小狐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