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无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不是他城府深稳住了心态,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所以李世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恼怒岳山不识大体,又确实喜欢这首诗。

    李世民的心情别人体会不到但也能猜到一些,所以之后当着他的面没有人在谈论这首词的事情,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大家心中都明白,这场战争大获全胜,那这首诗词就会成为美谈。但凡有一点不顺利,大家最好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

    所以在战争没有结束之前,最好别谈论这件事情。

    几日后舰队到达东都洛阳,李世民停了两日接见当地的官员和权贵,主要目的是接收在这里整训的两万义士。

    皇帝亲自接收表彰他们的忠义,这两万多义士那叫一个激动,对李世民的忠心瞬间达到顶峰。

    这两万人自然是不能上船的,也装不下,李世民就命令他们和押运粮草的后勤军一起前往幽州。

    这其实也是对义士们的一种保护,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单靠一腔热血上前线就是送命。不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李世民是不会让这些人去送死的。

    在洛阳停留两天之后舰队顺着大运河北上,几日的功夫就到达了幽州。

    在这里见到了幽州都督李道彦。

    见到岳山,李道彦也非常开心,道:“岳候,一别经年你……终于长大了。”

    “……”岳山被噎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但不得不说,他这一句话下来两人之间的些许陌生感顿时就消失不见了。

    恶作剧成功,李道彦得意的大笑起来:“听说长公主有喜了?我让人给府上送了许多补品,你收到没有?”

    岳山摇摇头道:“见到了,丽质很喜欢,我代她表示感谢。”

    李道彦道:“自家兄弟客气什么。李孝逸在京中还老实吧?”

    “挺用功的,未来的成就绝对比你这个兄长要高。”

    “哈哈……那就好,将来九泉之下我也有脸见父亲大人了。”

    岳山还真没夸大,就才能来说李孝逸可以说是皇室第三代第一人。

    李神通死后就进入军校学习,折服了军校所有的先生,连李靖等名将都对他赞不绝口。李世民也把他视为皇室未来的顶梁柱。

    但正因为重视他,李世民反而没有提拔他,而是多方打压。原因不难理解,把他留给李承乾。

    如果李世民重用与他,把他提拔的位置太高,将来李承乾登基就很难降的住他。

    反正李孝逸还很年轻,就算在等二十年才出山也不算晚。

    一边闲聊岳山一边打量李道彦,变化确实很大。

    上次两人见面还是李神通病逝的时候,这一晃又是数年时间。

    岳山颇为感慨,遥想当年初次合作的时候还是在棣州,那时候李道彦还是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今日再见他两鬓已有了灰发。

    不过比起原本历史上李道彦的境遇算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原本的历史上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李道彦带兵讨伐吐谷浑,结果半途见党项人没有防备就纵兵劫虐。

    而且当时李靖刚和党项人达成协议,党项人给大唐当向导还出军粮,李道彦这一出可以说是背信弃义。

    最可悲的是他还打不过党项人,被人家杀的大败死伤几万人,还厌恶了和党项人的战争。

    要不是看在他是宗室的份上李世民当时就把他给砍了。

    这件事情对李道彦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身体直接就垮了。当然,很可能是家族疾病提前爆发。

    几年后朝廷再次启用他交州打獠民,没多久他就病死了。

    按照时间计算,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世他先是和岳山在棣州做搭档,从岳山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关于北方战线的打造问题。

    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就把他派往了幽州担任都督,主持幽州一线的建设问题。

    讨伐吐谷浑的战役自然就没有他的事儿了,也就没有了让他身败名裂的事情,所以此时他一切都好好的。

    李世民没有直接去前线,而是要在幽州停留一段时间。

    一来从各处调集的大军还需要重新整合分配,否则上了战场就是一盘散沙,十成力量发挥不出三成。

    二来需要了解前线局势,才好确定下一步往哪里去。

    岳山趁着这个空隙去了一趟治水(永定)河上游的峡谷,查看水坝的修筑情况。

    总体来说进程很慢,才修筑了不到三分之一,起码还需要两年才能修成。

    不过有一点李道彦做的特别好,就是安置民夫的工作。

    去年朝廷就已经决定,想办法把这些民夫留在幽州当地,充实地方人口。

    李道彦一边组织人修筑水坝一边开垦农田修筑房屋,用各种手段劝说民夫留在当地。

    并且还许诺,要是愿意迁过来,有家人的朝廷帮忙把家人送过来,没结婚没有后顾之忧的朝廷给分配媳妇。

    可以说成果斐然,总共征用了二十万民夫,已经有四万多人愿意在这里定居。

    其中一万余户已经结婚有家人的,朝廷派人统一运送过来。剩下三万个没有结婚的青年,朝廷也给他们娶到了媳妇。

    至于哪来那么多女人……说句不仁道的话,这个年代的女人还不如一头牛值钱。朝廷随便出点农具之类的,就能给这些男人娶上媳妇。

    更何况这几年朝廷在北方草原四处征讨,俘虏无数,其中大多数都是无依无靠的老幼妇孺。

    从俘虏里轻易就能找出几万几十万愿意嫁给大唐年轻人为妻的异族女子。

    在这些移民的居住地参观了一圈之后,岳山提出了一个建议。

    “光有这些还不够,想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必须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行。”

    李道彦道:“哦,不知你有什么办法?”

    “给他们一个念想,或者说给他们的孩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你是说……”

    “对,建书院。大量的书院,最好让他们的子女都有机会读书。”

    “办法是好,可我上哪找那么多的教书先生啊。”

    岳山道:“两处地方:一是退役军人,十年前朝廷就开始在军队扫盲,很多军人都是识字的。虽然学问没有多深,但教最基础的蒙学还是没问题的。”

    “马上朝廷就要和高句丽大战,必然有许多将士因为受伤退役,你可以试着把他们留下来。”

    “第二是棣州,那里十年前就大兴教育,书院开设到了村镇,会读书识字的人非常多。”

    “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做官的非常少,大多数都只能自谋生路。如果你能开出合适的条件,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来这里搏一个前程。”

    李道宗高兴的道:“好办法,我这就让人去办。”

    岳山笑道:“你还可以告诉他们,过不了多久渭水书院会在这里开设分院,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到这里来。”

    李道宗惊喜的道:“你真的准备在这里开设分院?”

    岳山道:“那还能有假。等灭亡高句丽之后朝廷会直接在那里设立郡县,到时候幽州就会变成腹地,有必要建一所书院振兴当地的文教事业。”

    ……

    李世民一直在这里停留了有半个月,才终于把十五万大军安置妥当。

    也就在这个时候前线传来最新消息,李绩大军已经相继攻克新城和盖牟城。程咬金一路打到了积利城下,刘仁轨已经拿下了开城市。

    可以说各路大军已经站稳了脚跟,马上就可以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了。

    李世民察觉到时机到来,下令全军开拔直扑安市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