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解决御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看了一眼用愤怒目光看着他们的群臣,心下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这个御使大夫的位置是坐到头了。

    “臣也以为御史权柄过重,需要加以限制。”

    此言一出,一众御史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愤恨,身为御史们的头头不替自己说话反而在关键时刻把手下的人全卖了,自然招人恨。

    但温彦博也知道他没的选择,要么得罪手下的御史,要么得罪皇帝和群臣。得罪了手下大不了换个位置,得罪了皇帝和群臣,后果就严重了。

    “好,连温卿都认同此言说明御史的权责确实过重,为了不影响朝局运转必须加以限制。”李世民顺水推舟的道:

    “我会马上命人重新梳理御史权责,在新的权责出现之前,所有御史不得随意奏事。否则一旦查出不实,视为诬告。”

    “圣人圣明。”群臣激动不已的高呼起来,犹如打了个大胜仗。

    一众御史则面如土灰。

    温彦博叹了口气,再次说道:“圣人,臣最近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无法在为圣人分忧,欲辞去御史大夫一职回府静养,请圣人准许。”

    李世民不舍的道:“温卿乃我的左膀右臂,须臾离不得,不准。”

    温彦博感激涕零,道:“圣人之恩臣铭记于心,也恨不得昼夜随王伴架为君分忧,只是老臣……”

    看着这一对唱苦情戏的君臣,岳山心下好笑。

    温彦博背叛了整个御史体系,必然要离职,他当场就提出辞职回家静养是聪明的选择。先回家躲躲风头,等事情过去皇帝自然会重新启用他。

    李世民自然不能痛快的同意,要挽留几次在批准才符合人情世故。

    今天像御史开火是早就准备好的计划。

    科举取士全面偏向新学士子,必然会引起风波,民间的可以放任不管,但朝堂上的必须要尽快平息或者说要有效的遏制住。

    朝堂上弹劾岳山的主力是谁?必然是御史。

    可以说朝堂上一半的争执都是御史发起的。没办法,权责实在他大了。

    只要能把御史的最给封住,剩余的那些人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如何封住御史们的嘴?岳山自然是早就想到了办法。

    以前监察御史就是朝廷安置清流的地方,没有多大的实权,给你一个风闻奏事的权力。事实上朝堂上下都没把御史的弹劾当一回事儿。

    但现在不同了,岳山搞军政监督分离,监察体系的权力被无限拔高,御史大夫更是有了等同于宰相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风闻奏事’的权力就等于是无限大。

    什么叫风闻奏事?就是不需要任何证据,只要听到风声就可以随意上奏弹劾,不需要任何证据也不需要承担后果。

    而御史们从原来的闲散人员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实权派,他们疯了。

    和穷人骤富会疯狂消费一个道理,清贫惯了的御史们突然得到这么大的权力,也疯了一样行使自己的权力。

    结果就是得罪了文武百官。

    说实话这一点完全出乎岳山的意料之外,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只是提高了御史们的权力,却没有拿出符合时代的管理制度。

    最终的结果就是,御史们的权力失控。

    不过还好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恶果,大家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就算今天他不提出来,早晚也会出台新的政策。只是事情恰好都赶到一起了,他借用百官的意志暂时让御史体系失去了运转。

    没有了风闻奏事的御史,剩下的反对声音不足为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