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吹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他写的那些东西总体上来说算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汇总,算不上新颖。但放在唐朝,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开创性著作。

    有着前世的论文基础在,这篇文章写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岳山依然没有着急,而是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抠,确保不会出任何问题。

    首先就是把白话文转换成文言文。这个倒是不难,穿越前岳山的文言文水平就在水平线之上,穿越之后书写能力也很快得到提高。

    真正难的是里面的一些论据。这篇论文写于二十一世纪,难免会借用唐朝及之后朝代才会出现的一些现象和理论。

    现在必须把这些论据替换成汉唐之间的典故,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就必须把这一段删除,重新填补。

    但这个也难不倒岳山,他就是教历史的,找几个典故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有些论据就算删掉也不影响整体的意思。

    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高中课本上的名篇《劝学》,删减了一半的情况下非但一点都不影响原文的意思,还使整篇文章变得更加的简洁易懂。

    从年前岳山就已经着手复制这篇论文,此时已经接近完稿。剩下的就是逐字逐句的修改,确保不会出现什么低级错误。

    岳山已经计划好,等大字典工作小组入驻之后,他就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让李纲等人帮自己斧正。

    古代不像下现代。现代写一本书放到网上,编辑满意了随便给个推荐位都能让几十上百万人看到。如果写的好了,分分钟钟成神。

    古代全靠口口相传,信息传播速度很慢,即便写出了一部惊世之作可能也需要几年几十年,有时候甚至几代人才能传遍天下具备影响力。

    但岳山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就是大字典工作组。据岳山所知,为了完成这部惊世之作,李纲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了天下各地的名师大儒一起参与。

    这些名师大儒哪个不是桃李满天下的人,或者是当地的文人圈子的核心人物。只要岳山的作品能让这些人满意,就相当于是在天下读书人圈子里出了名。

    其次就是朝廷,以他对李世民的影响力,把书往朝堂一递,基本就等着出名吧。

    最后就是孔家,还是那句话,这本书他们砸锅卖铁也会倒贴钱帮岳山打广告。

    等到他在读书人中间打开了名气,再顺势推出别的书,更容易被天下人接受。到时候不用他自己推广,有的是人帮他宣传。

    而且写书是最容易寻找志同道合者的途径,只要他的书扬了名,自有一大批抱着和他相同想法的人和他结交。

    如果有人敢诋毁他,都不用他亲自出手,那些支持他的人就能和那些人打起来。

    孔夫子说君子群而不党,然而事实上是,数千年来读书人向来是党同伐异的。区别是闹出来的动静是大还是小。

    动静小就是合理的争论,动静闹大了乃至影响到国家正常运行了,就是党争。

    话题又扯远了,反正现在岳山就等着图书馆和办公楼完工大字典工作组正式入驻的那一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