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荀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七万字,岳山分成了三册。

    第一册讲教做人,第二册讲教做事,第三册是综合篇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

    所以虽然是分开看,但并不影响理解整体意思。

    三人看的很慢很认真,岳山估摸没有几个时辰是没有结果的,左右无聊之下就出门在校园里闲逛起来。

    书院大体模样和之前没什么区别,就是里面的人不同。到处都是陌生面孔,不过原本的学子他也不熟悉就是了。

    因为年龄关系大家下意识的把他当成了书院的同学,没有遭到围观什么的。

    就这样不知不觉来到了校内湖,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不知道在讨论什么,看起来很激烈的样子,他出于好奇就走了过去。

    这群人明显分成了两波,双方泾渭分明。

    只听一名学子道:“法家失之于严苛,不适合治民,这一点院长的独尊儒术里已经说过,且秦就是因执行法家思想而亡国的。”

    另一群里马上有人反驳道:“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话。秦国就是因为执行法家之策才变得强盛起来最终吞并六国统一华夏,怎么能说法家不能治民呢?”

    “而秦因执行法家之策而亡国更是无稽之谈,秦王是因为苛政。始皇帝太心急想在在一代人完成几代人的事业,最终激起民愤。和法家有什么关系?”

    岳山站在后面听了一会儿,大约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双方一方是儒学科的人一方是法学科的人,坐在一起辩论各自的优缺点。

    虽然他们的有些观点听起来比较幼稚或者偏激或者太想当然,不过能想到这些就说明他们动脑子了,这是值得表扬的事情。

    耳边听着这些学子的争论,岳山脑海里却不禁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荀子。

    儒法兼修的大佬,人称法儒第一人,却教导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时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道路的都是大佬,可惜的是他的学问不被人重视。

    不过话说回来,荀子的理论很适合眼下渭水书院法学科来学习啊。

    儒家是根本就是不可能动摇的,法家只能作为补充部分,可如何让儒法结合呢?荀子指明了道路了。

    不只是法家,儒学科的人也应该多读读荀子的著作,免得自高自大。

    新旧学派之争说到底就是对经典解读权的争夺,现在新学派势单力孤,想获胜最好的办法就是壮大自己的队伍。

    唐朝人不重视《孟子》对吧?那我就把孟子的高度拔高到亚圣的地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不重视《中庸》是吧?那我就把中庸搬出来,现在又多了一个荀子。而且推崇荀子还有个好处,能把法家拖下水。

    想到这里岳山也就没有在多听,转身返回了办公室,要把这件事情给记下来免的忘了。

    岳山本以为王绩三人交换着看一天时间怎么也能把那本书看完,结果他发现自己太乐观了。

    三个人整整用了四天才看完,差点没把他急死。

    不过好消息是总算看完了,马上就能知道这本书能不能直接发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