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冯氏入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光转了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那辆马车上才有人掀开帘子道:“正是耿国公入朝朝贡,敢问这位郎君高姓大名?”

    “呵呵某不过是一路人尔。”岳山摇头笑道:“耿国公入朝乃国之大喜,诸位理当大张旗鼓使吏民同欢才是。”

    那人一愣有些惊疑不定,这年轻人是何意?还有他是如何猜到我们是岭南冯氏的人?莫不是有人要对付我们?

    然而还没等他想清楚,那名年轻人就转身离开,根本不给他进一步询问的机会。

    这个人正是冯盎的冯智戴,领父命进京朝拜李世民,目的是和朝廷确立主从关系,并试探朝廷对他们的态度。

    现在莫名其妙的出来一个年轻人说了这番话,让他心神难安。左右想不通之下就让人把朝廷使者韦叔谐、李公淹请过来商议。

    韦叔谐、李公淹两人听完描述也是面面相觑。按理来说冯盎派人入朝是件大喜事儿,理当大张旗鼓夸耀皇帝的功绩。

    然而韦叔谐、李公淹也有自己的顾虑,谁知道冯盎这是不是缓兵之计,万一人家将来真反了,那他们两个就是罪人。

    现在搞的越热闹将来清算的时候罪责就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悄悄的来,一切交给皇帝去处理。

    然而那个莫名其妙的少年却打破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岳山还不知道自己心血来潮的一番话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他是真觉得冯氏入朝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不应该这么无声无息。

    又和尉迟宝琳逛了一圈,两人才告别各自回家。

    回家后岳山就把自己关在书房,开始整理关于岭南的信息。他有预感,这两天李世民就会召集众臣商议岭南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有着史书作为参考,加上李德武书写的岭南游记,他对这一块还是比较了解的。

    再参考后世两广两湖地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并不难制定出一套比较适合唐朝的岭南大开发策略。

    事实上他的猜测是正确的,当天晚上岭南冯盎派遣其子入朝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师,第二天李世民亲自在大兴殿接见了冯智戴一行并设宴招待。

    下午,朝中重臣就接到消息,明天小朝会非必要不得请假。

    第三天一大早岳山就起身参加朝会。

    恰逢过年,又碰上冯氏重归这样的好消息,大家都想来沾沾喜气,即便是各封疆大吏能来的都来的。

    所以今日来参加早朝的人数是平时的三倍还多。还好大兴殿够大,否则还真不一定能装下这许多人。

    很快朝会开始,例行过场之类的就略过不提,只说把常事处理完毕之后李世民就宣冯智戴上朝。

    接下来又是一番君明臣贤的套路问答,李世民感叹冯氏满门忠义,冯智戴则感激涕零感谢圣恩表示永远忠于大唐。

    之后就进入了正题,李世民询问冯氏可有何难处需要朝廷帮助。冯智戴一点都不客气,直言:

    “俚僚人酋帅谈殿等人不服王化屠杀朝廷命官聚众造反侵扰边疆,我父帅众与其争斗十余年不能得胜,望圣人派遣天军剿灭叛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