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浩然正气出现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笫三层八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赋税逼迫得家破人亡,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

    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赋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诗人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点,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两个点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妙啊!妙啊!

    果然是名师出高徒,苏公子的才华我们都是知道的,可没想到苏公子的学生也能有如此才华。

    真是可惜了,要是苏公子是我们大燕皇朝的人,该有多好呢?”

    谷大儒说完这话,摇着头下去了。

    渭湖两岸以及酒肆当中的人看到这一幕后,再加上听到大儒的分析,纷纷高兴的拍手叫好。

    大燕皇朝的牛大儒听到谷大儒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摇头叹息。

    不光他们,其他几个皇朝的大儒也是如此。

    大楚皇朝的两个大儒看到他们的样子,摸着胡须,美滋滋的笑着。

    不过,现在笑还有些为时过早,毕竟还不知道这首诗能达到什么程度。

    当然,有一人听到大燕的谷大儒说的这话后,眼睛眯了一下,在那一瞬间,他眼中所流露出来的帝王之气,让坐在他对面的褚公公心中一抽。

    楚皇很少流露出这样的眼神,可他要是流露出这样的眼神,那等待着的,必然是帝王那铁血般的手段。

    不过,这种眼神也只是一闪而过,随后,楚皇的目光也再次紧紧盯着渭湖之上那巨大的光幕上。

    随着浩然正气涌现到纸张上,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桌子上发生的一切。

    浩然正气每长高一尺,大楚皇朝之人便高兴一分。

    “涨,给我涨,一定要超过六尺。”

    这首诗的浩然正气每长高一尺,大燕皇朝之人的脸色便黑一分。

    很快,这首诗的浩然正气就突破了五尺。

    大燕皇朝的人看到这里,心中都在祈祷:别涨了,别涨了。

    可事实能如他们所愿吗?

    浩然正气涨的速度依旧没有停下,很快便达到了五尺五,但是,依旧没有停。

    五尺六、五尺七、五尺九……

    眼见着快要突破六尺了,大燕皇朝之人此刻的眼中充满了震惊。

    因为,他们最担心的一幕发生了。

    六尺。

    浩然正气达到了六尺,但是,速度依旧没有停下来。

    六尺一、六尺二……

    :。:m.x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