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承乾非常聪明,他知道李世民是因为夺兄之位登上皇位,最忌讳他们兄弟之间猜忌、争斗,所以他从来不在李世民面前说李泰的坏话。

    李世民打断了李承乾的话,说道“我知道这些,你不必说,今日,是你阿爹这个家主,给家里人放一天假,请家里人吃一顿肉。”

    李承乾死死的抱着手里的碗,泪如狂潮,再说不出一句话。

    李世民命令身边的黄门道“再做两锅肉,给越王、蜀王(李恪贞观十一年改封吴王)府上送过去。”

    黄门领命而去。

    李世民再次转向李承乾道“快吃吧,快吃——”

    李承乾的眼泪收住,仿佛变脸似的笑了笑,终于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就在这时,皇宫之外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喧哗,不过李世民也听不真切,命令黄门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太极宫正中的朱雀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满身战尘的信使,打马飞奔,露布报捷。

    露布就是一种用布帛写满文字,用来四方报捷的军事文书,通常大胜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露布。

    信使一边打马飞奔,一边举着旗帜高呼道“河源军杨经略麾下副将薛礼大破吐蕃军十万,斩阵一万四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缴获牛马万计,攻破曲先城,扩地千里,大捷……”

    骑士骑在马上,一路飞驰,反复喊着这句话。

    路上的平民和贵族望着骑士的尾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们唐军又赢了。”

    “又是大胜!”

    杨恭仁的马车驶过大街,他掀开车窗上的帘布,望向大街上欢呼雀跃的人群。

    康伯笑道“阿郎,咱们三郎,又打胜仗了。”

    杨恭仁撇撇嘴道“胜的是大唐……”

    杨恭仁撂下帘布,坐在马车里,笑容渐渐迷离,起来,喃喃自语道“你这命……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杨天保出道以来,但凡战必胜,这几乎形成定理,当然,有李靖、李绩、李孝恭、李道宗等名将在,在突厥大胜中,杨天保尚且不显眼。

    可是,这是对战吐蕃。

    唐朝自立国以来,能保住城池不失就是胜利,能迫吐蕃退兵,也是胜利。

    哪里像杨天保这样,深入吐蕃境内,攻克吐蕃城池,扩土千里,这是对于大唐来说,自然是好事。

    可是对于杨天保而言,不见得全部都是好事。

    就在这时,杨恭仁终于听清了杨经略麾下薛礼,这七个字,他担忧的神色,终于消散起来。

    太极宫的李世民父子,终于拿到了露布,看着捷报,李世民兴奋得手舞足蹈,李承乾抱起琵琶,开始弹奏起来。

    宫廷中的乐师和舞姬,又跳起了《秦王破阵舞》。

    李世民此时非常高兴,在被噶尔·东赞暗藏威胁的时候,他是非常愤怒的,却无加无奈,唐军对上吐蕃在高原上从来没有胜仗可言。

    一旦与吐蕃交恶,战争规模扩大,唐国只能被动防守,这让李世民这个天可汗有何颜面可言?

    后来听着杨天保分析,李世民更加感觉吐蕃是唐国的心腹之患。

    问题的关键是,唐军打不过吐蕃啊!

    现在好了,杨天保经略的河源军第一次深入吐蕃境内,而且取得了胜利,这让李世民非常高兴,他立即吩咐道“来人,宣门下省政事堂相国前来太极宫议事!”

    不得不说,李世民压根就没有想过什么功高盖主的事情,而是想着扩大战果,迅速平定吐蕃,将高原纳入大唐统治之下,只要获得高原,从此大唐的西南、西此,正西,就可以削减至少一百六十座军府!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