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太阳没下山不是做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人肯定不行,哪怕是李世民也不行。杨天保从来都没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觉悟。

    秋天太阳不算太毒辣,不过田里的大豆却一天更比一天黄。放眼一片金黄,微风吹过,哗啦啦的直响,仿佛演奏一曲乐章。

    不用杨天保命令,河源军将士们开始变身农夫,他们拿起镰刀,开始挥舞着镰刀,将大豆割下来,然后用石磙碾压,最后得到黄灿灿的大豆。

    还没有等大豆入仓,叶向荣就找上门来,希望收购杨天保手下的大豆。

    河源军的大豆大获丰收,每亩至少产出一石五斗,再或者两石,事实上,即使除掉水份,河源军的大豆不会低于六七十万石。

    河源军满打满算四万余人马,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大豆,更何况人也不能光吃大豆,还需要麦子、或者米粮。

    杨天保望着叶向荣道“今年的豆粮,你就不要想了,我是不会卖的!”

    叶向荣不解的问道“为何?”

    杨天保道“今年倒是风调雨顺,谁知道明年还会碰上什么倒霉的事情?我可不想到时候青黄不接,大家继续啃草根!”

    叶向荣道“以主上的本事,明年的粮食只会丰收…”

    杨天保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个谁也说不准。小麦收获之后我还得雇用大批人手大力开垦军田,那么多人一人一碗都不是小数目,更有近一万余名完全脱产的士兵,个个都是大肚汉,一顿能吃垮一座山,不多留一点粮食可不行。”

    叶向荣还想再劝,见杨天保态度那么坚决,只好放弃了。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人家留着余粮另有用处,勉强不来的,何必呢?

    更何况,粮食对叶向荣而言,并非必须品。

    只要有钱,哪里都能买到粮食,特别是巴蜀,如果以前有吐谷浑存在的时候,要想把巴蜀的粮食运到鄯城县,肯定不容易,然而现在却没有这个问题了。

    杨天保每天过得都很潇洒,可是马周这个长史,刘洎这个司马却有些做立不安。无论李世民的目的是什么,在成立了河源军之后,这里就是抵挡吐蕃的前线。

    杨天保固执的派出了薛仁贵这个小年轻,他们相信杨天保的能力,却不放心薛仁贵,特别是这个时代,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深入人心。

    他们实在不放心薛仁贵这个小年轻。

    马周有些着急的道“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是好是歹,总也得有个音信吧?真是急死人了!”

    刘洎叹了口气道“马长史莫急,薛将军不会有事的!你想想,当初在云州,这个薛仁贵就是杨经略麾下的一员大将,突厥寇边围城,形势比现在危急百倍,他还是不轻松化解了?那么凶悍的突厥都奈何不了他,何况这区区吐蕃人!”

    在唐军没有经历大非川之败时,唐军对于吐蕃的警惕,始终不如突厥。东突厥还二十万大军踏入关中,兵临城下。可是吐蕃呢,虽然时常劫掠唐境,不过是趁虚而入,占点便宜就走。

    马周苦笑道“说是这样说,可是他们却是进入的吐蕃!”

    吐蕃兵马虽然不足为虑,唐军将士也有足够的信心打败吐蕃军队,但是问题是,唐军立国以来,只要追击,必败无疑,这就形成了一个魔咒。

    就在刘洎准备说话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阵阵欢呼,接着,整个鄯城县都沸腾了,似乎所有人都在欢呼,如果能放上几串烟花,肯定赶得上最盛大的节日了。

    马周心中诧异,叫来一位老佣人“去看看外面出了什么事。”

    老佣人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欢呼声越来越大。

    老仆人刚刚走到门口,就看到门外一名杨天保的亲卫过来道“杨经略,有请马长史,刘司马!”

    马周和刘洎不敢怠慢,急忙前往经略府的大堂。

    经略府大堂内,一名正在喝水的河源军将士,咕噜咕噜将奶茶往肚子灌,显然他渴得狠了,连续喝了三大碗,依旧没有停止。

    杨天保则翻看着薛仁贵写下的捷报,不出杨天保的意料,此战薛仁贵大胜,光俘虏就抓了三万多人,缴获的牛马,数以万计。

    马周看着捷报,难以置信。

    在吐蕃境内,怎么能打胜?

    刘洎瞠目结舌,下意识的望向天空…呃,太阳还没有下山呢,这不是做梦。

    可是,这捷报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伤亡不足一千,斩首一万四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马,缴获牛刀数以万计,这个牛逼吹得有点大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