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清河崔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史专业毕业的刘义真怎会不了解号称“中国北方第一高门大族”的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源自姜姓,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因西汉时期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而得名,东汉即成为山东望族,曹魏时因崔琰、崔林二人勋业之盛,清河崔氏跻身魏晋顶级门阀之列。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大规模南渡,而清河崔氏仍根植于河北坚持汉魏礼法传统,以儒家经学为本,力图对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进行汉化改造,至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

    崔逞为崔琰五世孙,曾任前秦齐郡太守、北魏御史中丞等职。

    崔琰的从弟崔林的六世孙崔宏,曾在前秦、后燕任官,现被魏明元帝拜为天部大人,进爵为白马公,崔宏儿子崔浩也在北魏做官,崔浩仗着自己家世隆盛不可一世。

    直到唐朝,科举取士的制度才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世族大家逐渐失去了皇权的庇护,整个魏晋以来形成的社会制度支离破碎,清河崔氏也随之逐渐衰落了,北宋靖康之乱后彻底消失。

    搞定赫连勃勃和西域群魔后,刘义真必将怼上北魏,崔宏不久就会挂掉,承袭其爵的崔浩比其父更加的狡猾猖狂和不择手段,再加上过几年就会继位的北魏“一代军神”太武帝拓跋焘,这会让志在一统中原的刘义真更加的头痛。

    好在现在老天送来个崔忠,能文能武,相当于崔浩2.0版,因为北魏的汉人是不可能掌内军军权的。“以崔攻崔”略胜半子,剩下的就是刘义真和拓跋焘的“王对王”了!

    敌军头一次势弱,胜利的天平已向我方倾斜!

    刘义真美滋滋地想着,对眼前的崔忠越发满意。

    不行,我得赶紧拢到手,落袋为安。

    刘义真知道崔忠心系孤儿,就以成立亲卫后备营招揽孤儿为由,盛情邀请崔忠担任营首,方便孤儿们的文武兼修。

    崔忠也没什么亲人可以商量的,沉吟了一会儿就答应赴职,刘义真又赶紧给了个九品县尉的武职以示重视。

    等王康带着物资和工匠过来后,刘义真仔细地叮嘱了一些细节注意事项,就带着崔忠赶到了京兆府。

    王修在早市上就已经了解到崔忠的品性和才能,但对刘义真贸贸然就委任其武职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义真也不多语,在纸上写了“清河崔逞嫡孙”几个字递给王修。

    王修一看,顿时老眼圆睁,还没回过神就被刘义真抢过去一把火烧掉了,于是也是再不多言,痛痛快快地办好了委任手续,没办法,大都督的大印被刘裕交给了王修保管。

    等刘义真打发崔忠去安乐居遴选后备营预备人员,王修立即支开身边的人过来贺喜,没办法,清河崔氏的名头太响了!如果投奔朝廷的话最少都给个六品官。

    两人又就此事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闷声发大财:不问不说,不是信得过的人也不说,就当作秘密武器了。

    谈完事后时间已到午初三刻,刘义真也不走了,就决定在京兆府和王修一起吃工作餐了,又唤过来一个小吏,叫他去通知崔忠未时再过来同去未央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