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武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力,身子骨都快散架。好在薛蟠以前就是学体育的,除了最初一开始这副身子吃不消,后来薛蟠都咬牙坚持下来。

    薛蟠吃的这些苦总算是值得的,现在薛蟠也瘦了不少,脸上的赘肉也减下去,不再是肥腻腻的脸庞。

    当然离玉树临风,风度翩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然薛蟠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翩翩学子的一天,考武举的不会是虚弱男,只会是糙汉子。

    “怎么样?送英莲回家了?”薛蟠接过白扇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着安庆问道。

    安庆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听大爷的吩咐去了大汝州,仔细一打听,还不到一天就打听到封家,也给了甄夫人一些银子。甄夫人和英莲都十分感激,一直念着替大爷你立长生牌位,感谢大爷你让她们母女团聚。”

    长生牌位?

    薛蟠想到甄英莲母女给自己上香的画面,打了一个冷颤,连连摇头,不敢再想下去,望着白扇,问道:“明日便是童试,可安排妥当?”

    白扇连忙点头,说道:“大爷,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

    薛蟠如今所在的朝代是晋朝,武举和科举并无多少变化。同样是依照文榜程序,分为童试,乡试和会试,以及最后的殿试。

    童试,考中者也就称为武秀才;乡试,考中者为武举人;会试,自然也就是武进士。至于最后的殿试,也称为廷试,分出三等,也称为“三甲”,一甲头名自然就是武状元。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薛蟠虽说这练武有一段时间,赶上了这三年一次的武举考试,但是总归是从头开始练,不敢大意。

    不过这薛家聘请的武师李师傅倒是对薛蟠十分欣赏,并不单单是刻苦努力,还有学武的这份天赋,以及那些不拘一格的拳法,都让李师傅很是吃惊。

    当然,李师傅更多的是惋惜,这要是薛蟠从小学武,身子骨早些打熬,说不定现在都成了武状元。

    李师傅也知道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这薛家大爷肯学武,考武举本就是一件奇事,又怎么可能会从小就吃这苦头。

    薛蟠这练武虽说有天赋,但很多地方也是两眼一抹黑。武举科考,分为三场,一二场考的是弓马技勇,第三场称为“内场”考的是策论。这科考练武,不单单要学手上功夫,还要学马上功夫,骑马射箭这样的薛蟠都是从头学起。

    当然真正难住薛蟠的还是策论。就像前世一样,虽说是学了体育,这文化课同样不能落下。这武举考试的策论,也就是用文言文写议论文,并且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以及《论语》《和孟子》。

    好在内场考试对大多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应付,所以考试办法不得不屡有变动。最初是考策、论文章,考虑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论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场成绩突出者又往往败于内场,于是干脆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右。

    这也让薛蟠松了一口气,大部分时候还是练字,毕竟这字迹是内场答题的脸面,无论如何也不能太糟糕。

    现在薛蟠决定参加明日的童试武举,也是因为心里有了把握,这三百六十行,薛蟠最擅长的还是体育这一块。

    在薛蟠看来,童试不在话下,乡试不成问题。x https:/m.x/

    李师傅也认为童试和乡试对薛蟠不成问题,毕竟现在太平盛世,考武举的武人并不算多,关键还是京城的会试。

    不过,今日薛蟠倒不打算再练下去,毕竟明日就要科考,还是要养精蓄锐,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掉链子。

    安庆想起一件事,连忙说道:“大爷,还有一件事,刚才来的时候太太说京城来信了!”

    薛蟠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京城突然来信是为了什么。

    这童试过后,就是乡试,如果过了乡试,他也就进京参加会试,而他妹妹薛宝钗也要参加采选。

    如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除了贾家有人在宫中,再无他人。

    王子腾也是希望薛宝钗能顺利被选上,只是有些事总是不尽人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