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蚕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猜到了一些原因,哪里还坐得住?

    正要起身,却见元宝珠已是回来了,陈氏看她没有太大情绪,心里也是松了口气。x www.x m.x

    吃完饭,元锦宁又发了话:“家里的田地已是没有了,我之前还佃了十亩地,要交五成的租子,还要再交赋税,多出来的粮食还不够我们嚼用,我想着将屋子后面废弃的猪圈整出来,也能多个三分地,种些菜去卖。”

    “你们也别多想,家中积蓄还是有一些的,还不到那个地步,只是这个世道,我们也不知明日会如何,趁着还太平,多给自己留些底气。”

    家中那猪圈本就是用泥地夯实了搭了个棚子在上面,只需松了土,再从外面担些泥进来就能种菜了。

    虽是一时费了力气,从长远看还是有好处的。

    元令辰想了想,开了口:“祖父,祖母,那猪圈整出来就交给我种吧。”

    在京畿之地,卖菜是农户家中极为重要的进项之一。

    他们屋前屋后都是有藏的,东一块西一块,能利用的也都利用起来了。

    但又要种粮,又要种菜,等再暖一些还要采桑养蚕,元锦安和陈氏不一定照看得过来。

    再者,家里唯一一亩田地是因她们送出去的。

    如若她们不能在这个新家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时间长了,未必不会有人心生怨怼。

    光看如今元宝珠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些了。

    还有就是,家中如果一直没有足够的银钱来源,她和沈氏的住处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樱

    元令辰话一出,陈氏有些犹豫:“婵儿你还这么……”

    “祖母,就要我种一季试试吧,若是不好,我保证不会再沾手。”

    元令辰敢这么,自然是有几分把握的。

    前世她也看过不少农书,印象特别深刻的要数那本蕈谱。

    书中总结了前朝多种菌蕈的培育方法。

    其中出现最早的惊蕈法,都是两百多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那之前,菌蕈都是靠着生地养。

    物以稀为贵,这种纯野生的菌蕈自然成了深受追捧的食材。

    她若是真能种出菌蕈来,那在家中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陈氏看她态度,知她是体恤他们,为他们分忧,想想自己的确不大腾得出手。

    也就松了口,同意让她一试。

    “那宝珠有时间也照看着些。”

    元宝珠点头,嘴上却道:“再过一月,就要采桑养蚕,那时就要顾不上了。”

    陈氏脸上肃然:“那自是以养蚕为重。”

    家中的院子,屋前屋后种满了桑树,还有一些山地,也尽是种的桑树。比起种菜,蚕桑才是根本。

    元令辰这才知道,元宝珠还是个懂养蚕的,不免对她有些改观。

    在梁朝,男耕女织,分工明确。

    男人种地,女人养蚕缫丝,有时白日里辛苦一,晚上挑着灯纺纱织布,不比男人轻松。

    这一年所产出的米粮和布,缴完赋税,也只够糊口的。

    能有结余,那就是一个丰年了。

    大多数时候,都是入不敷出的。

    元令辰和沈氏对视一眼,都决定要用心做事,万不能拖了家人后腿。

    这日午后,元锦安和陈氏各自忙开了,元令覃神神秘秘地拉过元宝珠。

    在角落里嘀咕了半,元宝珠才为难地点点头。

    元令覃满意离开。

    浑然不知,有一个未知的存在将她们的对话一个字不漏地听了个清楚明白,并一五一十地转述给了它的主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