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2 章 第一章丹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奚城也得到了实惠,每个人都识字。

    可选范围大,手里有钱,丹青很快娉到了满意的先生,是一名老年人族男性,出身大贵族之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薪酬一个时辰二十枚钱,每天上课三到五个时辰,日均收入六十到一百枚钱,间海郡大部分官吏的俸禄都没这么高。但换做以前,这么点钱还不够先生一餐饭食的成本,遑论看上眼,但如今为了生存,即便是曾经看不上的小钱,先生也非常珍惜。他年纪大了,以前又养尊处优,吃不了苦,并未习武,年纪大了,身体自然衰败,干不了重活。且以前没下过地也没拿过农具,甚至在家族被辛筝打包流放前连农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刚来时也曾为了一口饭从事稼穑,干了两个月先生就改行去钓鱼了,若非子孙孝顺,早已饿死。

    但也不能一直靠子孙养,子孙也不容易,还要白养一张嘴,哪怕这张嘴是父亲是祖父,时间久了也不免被嫌弃。因而这笔难得的可观收入,先生无法拒绝。

    双方都很满意,然而一对一的教学才开始就遇到了问题——

    语言不通。

    吃喝玩乐时可以娉个向导当翻译,但读书识字可没法再搭配个翻译。

    丹青无奈,只能先学语言,先生对此没有任何意见,丹青给的钱多,课时越多他赚得越多。

    “你要先学哪种语言?”

    丹青好奇的问:“人族语言有很多种吗?”

    “人族疆域辽阔,每个地方的风土都不同,方言自然也不同,不过我建议你学雅言,间海郡大部分人都会说雅言。”

    雅言一度是贵族才会的东西,倒不是贵族不让底下人学,而是底下人用不着。

    一辈子的生活范围就那么大,根本不会跑太远,用不着,更没那个精力去学第二门语言,生存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哪有闲工夫学习?

    贵族普遍会说雅言也是因为需要,联姻、游学、朝觐、战争、合纵连横等诸多因素都需要到处跑,语言不通,出了国门寸步难行,不仅要学雅言,还要学别的方言。当然,所有语言里必学的还是自家方言与雅言,前者是母语,后者是青帝留下的规矩,每个贵族都要学雅言,不会雅言的贵族不能继承财产与爵位。青帝的王权强盛,甭管喜不喜欢双语,都没人会跟财产爵位过不去。

    最近两千年里王权式微,贵族不会雅言也能继承家业,但雅言制度用了几千年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不会说雅言或雅言不标准的贵族等着被嘲笑一辈子吧。

    尽管如此,大部分人族也不会说雅言,只会说方言,熟练掌握雅言的都是贵族。不巧,间海郡的人口不是前贵族就是前官吏,雅言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想要在间海郡生活,学雅言比学任何一门方言都容易。

    怕丹青不懂,回头影响自己的酬劳,先生很认真的为丹青解释了一番。

    丹青无语道:“你们人族真麻烦,语言搞那么多种做什么?”

    先生道:“没办法,疆域太辽阔了,而语言是活的,一直都在变化,每个地方的人族长期不往来,语言自然会产生差异。”

    “鲛人就没有,所有海域的鲛人都说着一样的语言。”丹青道。

    先生道:“那是因为你们交流的主要方式就不是舌头。”

    奚城与鲛人打交道久了也发现一些事,鲛人的语言非常的落后,语言和文字一样,内容都是一直在增加的,由简至繁。鲛人就不,语言很简单,但鲛人又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的词汇量比语言丰富多了,但神奇的地方也在这,鲛人的很多文字对应的发音都无法用舌头发出来。

    鲛人在水里都不用舌头交流的,至少不是像陆地生物那样的交流,而是发出特殊的,人的耳朵根本听不到,但鲛人、鱼类能听到且能够传播非常遥远距离的声音。

    丹青无法理解。

    而这只是开头,先生学识很渊博,但物种三观差异是现实鸿沟。

    “冀州一些国家以前的风气为什么那么奇怪?”丹青一边翻着书一边问。“雌人居然不能继承家业,就算是能的地方也要排在年幼的兄弟后面?为官也一样。”

    先生道:“因为女人的力气不如男人,而且女人要怀孕生孩子,分娩时又容易难产,家族辛辛苦苦培养了继承人,结果人因为生孩子就没了,损失太大了。”

    丹青不能理解:“鲛人之间也有体力差异,但只要努力锻炼,多吃肉就会慢慢追上来,人族之间难道不是吗?而且生崽有什么危险的?”

    先生好奇的问。“难道鲛人分娩不会有危险?”

    “分娩是什么?”丹青回以好奇的目光。

    “分娩,嗯,就是女人从肚子里生出幼崽。”

    丹青惊讶不已:“幼崽不是从卵里孵出来的吗?”

    先生思考了一会,大概猜到了症结在哪,遂问:“能跟我说说鲛人是如何生育的吗?”

    “能啊。”丹青很简单的道。“雌鲛人体内的卵在成熟后会排出来,不过这种卵孵不出幼崽,所以雌鲛人在感觉体内的卵快成熟时会去寻找强壮健康的雄鲛人,双方都对彼此很满意后会寻找一处水质干净的地方一起造卵。雌鲛人先排卵,雄鲛人再紧跟着排精,精和卵结合就是真正的鱼卵,将鱼卵安置在温暖的巢穴里,孵七个月左右就能孵出幼崽。”

    先生捋了捋自己的思路。“你口中的卵和精是在体外结合的?”

    丹青点头。“嗯”

    “然后体外孵化?”先生继续问。

    丹青继续点头。“嗯。”

    先生发自肺腑道:“....你们比羽族更神奇。”

    羽族也孵卵,但那颗卵好歹会在母体孕育三四个月,鲛人比羽族还省事,全部体外完成。

    丹青道:“是你们太神奇,幼崽居然要在母体内呆十个月,母体若在这期间要是遇到什么危险岂非要影响幼崽的健康?肚子里揣着卵,为了卵的安全肯定要有很多顾虑,捕食不会不方便吗?没有足够的食物,怎么孵卵?幼崽出生后吃什么?也不知你们是如何延续下来的,居然没绝种。”

    先生皱眉道:“男人自然会照顾母体与幼崽,孕妇只要好好养胎就行了。”

    丹青更加惊奇。“雄人为什么要养雌人?”

    先生道:“男人是一家之主。”瞅着丹青无法理解的眼神,先生问:“难道雄鲛人不养妻儿?”

    丹青问:“妻儿是什么东西?”

    先生:“.....”

    先生花了好一番功夫让丹青明白了妻儿是什么意思,但丹青仍旧不能理解,鲛人如今只有海国发展出了婚姻与家庭,她的部落还处于氏族阶段,没有婚姻也没有家庭,也可以说整个部落就是一个家庭,部落中每条鱼都有血缘关系。

    双方都意识到这是物种三观差异后便搁置了这一问题,换了个话题并开始语言教学,先生也以为这事过了。

    尽管鲛人与人族之间有着浓浓的三观差异,但丹青仍旧对人族产生了浓郁的好奇心,哪怕很多东西实在无法理解也仍旧好奇心旺盛。先生对这个学生也很满意,不仅给钱多,学习资质也非常好,不论教什么都一学就会,这么多年头回见到资质这么好的学生。

    两个月后老鲛人回来接丹青,丹青舍不得走,说服了老鲛人让自己留在奚城读书。

    又三个月,阅览了花钱从奚城收集的所有邸报以及法律书籍后丹青再次与先生聊起了冀州曾经的风气问题。

    “根据我这小半年的观察,人族的孕妇怀孕时并不会躺床上不做事任人照顾,只有在分娩前后的几天才不干活。我也查了下你们的法律,定期休假,一岁三百七十二天,至少休七十四天,还允许把休假的天数攒起来在想休息时一次用完,孕妇休息的时间还没官吏放假时间多。而且官吏比起下地干活的农妇工作量更轻松,干一份轻松的工作,每天干四个时辰的活,一天有七十四天休假,这种生活本身就很养胎。农妇都能平安分娩,没理由休息得更好,吃得也更好的官吏不能,你们人族真奇怪。”

    “还有,人族的王规定发弩啬夫不中,免职;官吏藏匿人口,免职;冒领军粮,废之;供应武器不合格,废之;训练军马不合格,废之;养殖牲畜,牲畜繁育数量不达标,废之;牲畜难产死亡过多,废之;冒领军功,诛之;贪墨钱粮,轻则废之,重则诛之,全族流放;杀良冒功,诛之....”丹青念了一大通的免职、废之、诛之、打包全族流放后诚恳道:“根据我的估算,就你们的王免职、流放与杀官吏的频率,哪怕女官们生一个就难产死一个也赶不上她罢官杀官造成的变更频繁。”

    且丹青询问过不少人,掌控权力的女贵族与当了官吏的女人都很注重避孕,子嗣数量非常少,成活率很高,至少比男性贵族的后代成活率高。男人就相反,身份地位越高,财富越多生得越多,当然,生得多不代表都能活下来。财富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分一份。

    从中也能看出来,官吏中的女人生育很少,哪怕倒霉的生一个死一个,造成的官吏变更也就那样。

    丹青说得有理有据,还调查了大量的数据,先生反驳不了丹青,只能道:“以前不是这样的,很宽容,辛筝其人刻薄寡恩,随便一点过错就要罢官乃至杀人才会导致官吏过于频繁的变更。”

    论收拾官吏的速度,辛筝不一定后无来者,却一定前无古人,法律制定的那叫一个细致,根本不给地方官吏自己做主的权力。更可气的是她这么搞始终没出事,不论杀多少官吏,开一次官考就能补上缺口。

    丹青讶异的看着先生:“做错了事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

    先生道:“是应该受到惩罚,但她罚得太重了,随便一点小事就能罢官免职甚至死人,严刑峻法只能令人畏惧,无法真正令人信服。”

    “可所有人不都是畏威不畏德吗?”丹青道。“当人只畏威时,论德无用。”

    先生不悦。“荒唐,威只能令人口服心不服,迟早生乱。”

    丹青:“可你所崇尚的礼乐天下结局是礼崩乐坏,而辛筝的严刑峻法正在让人族重新和平。”

    先生噎住。

    丹青继续道:“还有,先生,道德能让快饿死的人不吃人/肉吗?我在你们的史书里看到了不少大饥,人相食的记载,其中就有你喜欢的礼乐盛行时代的记载,礼乐盛行,道德高尚,为什么还会有人在饥馑时食同类?对了,我看到书上说礼不下庶人,而礼等于道德,礼既然不下庶人,要求庶人遵守道德难道不是无理取闹。”

    先生道:“礼不下庶人是因为庶人整日忙着生存,无暇学习,思考大义与道德,并非不管庶人。”

    丹青挑眉。“这不是更加证明你推崇的道德没那么大用处,最多管一小部分人。”丹青故作老成道:“所以你对人王的很多看法真的挺不讲理的,人比你明白了,与人讲道理都是先将人揍趴下再让人心平气和的听她讲道理。”但丹青也能理解,先生全族被辛筝给打包流放炎洲,全族七百多口人被炎洲的恶劣环境与沉重的劳作淘汰得不到一百口,有偏见很正常。

    先生:“.....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先生你呀。”丹青道。

    “我不记得我教过你这些。”

    “你教我的东西,我都很认真的进行了思考,再翻史书进行验证,我的想法大多在史书中找到了验证。”丹青一脸我真是一条特别好学特别厉害的聪明鱼。“说起来你们人族的历史可真丰富,不论什么案例都能在里头找到。”

    先生沉默无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