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赏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惊讶。“赵副使所荐何人。”

    “属下所荐是现沔州通判高稼。此人前任镇帅崔与之便一直十分看好,后来进入其幕府。末将去岁在兴元收拢残兵之时,此人便随末将一起缮营垒、集刍粮、修器甲、开泉源,加强战备。亦是出力众多。而且此人精擅守城之法。”

    “既然赵副使如此推荐,那么本帅就见一见这两位。”

    “镇帅所言甚是。”

    厅堂门口,曹友闻正站在门口等候。正烦闷只见,有一文官打扮的中年文士悄然站在身边。那文士朝曹友闻叉手行礼,曹友闻急忙回礼。

    “阁下是从关外来的吧。下官见阁下甲胄未脱,身上隐隐间有一股杀气。”中年文士眯着眼睛道。

    曹友闻大笑,说道:“看来此番杀敌,把身上的书生气都杀没了。”

    “你是文官?”“正是。”

    “下官高稼,嘉定七年进士,现为沔州通判。见阁下年纪轻轻,还未过而立之年吧。”

    曹友闻听闻,板着脸孔,朝高稼施了一礼。“‘学生曹友闻,宝庆二年进士,刚过而立之年。今为天水军教授。”

    “不知曹教授师从何家。”

    曹友闻听闻,说道:“在下没有名师教导,倒是十分推崇蒲州鹤山先生(魏了翁,蜀学中兴学者)的理学心得。”

    “为何?”高稼有些兴趣问道。

    “鹤山先生曾经说过,圣贤只言“寡欲”而不言“无欲”,此所谓,道之害也。为人者,总难免有七情六欲。却不知人心的重要性,心者,理也,这便是俗称的道。下官自幼便很崇尚鹤山先生的学说,只恨目前为止,还不能遇鹤山先生一面,深以为憾。”

    高稼听完,摸着胡须,心中欢喜,正欲说些什么。只见厅堂走出一个小吏,对高稼,曹友闻拜道:“曹教授,高通判,镇帅有事请二位入厅相见。”

    曹友闻听完,向高稼说道:“请!”高稼也回道:“请。”

    兴元府议事堂的台阶并不高,几步便到了门口。桂如渊远远望去,曹友闻虽然身着戎装,但透露出的书生气还残留在他身上。身材高挑,步履轻盈,眼睛炯炯有神,一缕稀疏的山羊须垂在身前,倒是有些英气。自己对比,倒有些落套了。

    而高稼,虽然人已经五十岁上下,然而举手投足间,却是如同一位名师大儒,步履优雅,给人印象便是彬彬有礼。

    二人朝桂如渊轻轻一拜:“下官天水军教授曹友闻(沔州通判高稼)见过镇帅!”

    桂如渊点头道:“你等二人的事迹本帅已经知道了。曹教授,没想到你一介书生竟然如此有胆量,看来真是满身都是胆。”桂如渊指着曹友闻笑着道。

    曹友闻听完,低头谢道:“此皆赖制置相公之福。友闻只不过是尽人臣之道而已。”

    “曹教授谦虚了。如今利州路残破不堪,正是用人之际。本帅正需良才守御鞑子,如今见到有教授通判二人,本帅守御这西陲一隅有希望了。”

    二人连称不敢。赞完了曹友闻,桂如渊目光转向了高稼这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