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章:对比试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陈宪对三眼铳进行了一些改进,他为三眼铳枪杆前端设计了一个枪头,这个枪头的枪尖是比较细的尖锥型,枪尖后方是一段带有三个均布凹槽的铁杆,三眼铳的三根枪管可以用铁丝稳定的捆扎固定在凹槽内。枪头末尾有一个套筒,可以安装在木柄上。

    这样一来,三眼铳就成了一个具备刺,砸,发射子弹,三重功能的多功能武器。

    陈宪还给这种武器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三眼神火枪。

    如果有可能的话,陈宪想将这种武器当成一种军火贸易物品。

    三眼铳这东西有着相当大的迷惑性,有些学徒试用这种武器后,就很奇怪陈宪为什么不给他们装备这种牛叉的武器,反而要让他们用那个看上去不怎么样的火绳枪。

    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陈宪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他将学徒们组织起来,做了两个实验。

    他用湿泥人内嵌砖头,来代替人体,在湿泥人身上裹上一身普通的布面甲,然后用火绳枪和三眼铳测试了威力。

    陈宪改进后的火绳枪口径15毫米,枪管长1.2米,尾端枪管壁厚4mm。

    三眼铳口径10mm,枪管长度35毫米,枪管壁厚4mm。

    因为壁厚差不多,所以两者的装药量相差也不大。

    但测试时,两者表现出来的威力却相差了三四倍。

    之所以在装药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威力相差三四倍,一方面是因为口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枪管长度。

    子弹在枪膛内被火药燃烧反应产生的巨大膛压推动,当子弹离开枪管的一刹那,膛压消散,子弹不在受到推力,反而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

    从这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枪管越长,子弹受到推力作用的时间也就越长,枪口动能自然也就越大。

    火绳枪的枪管长度是三眼铳的三倍多,枪口动能也能达到后者的三倍以上。

    另外,因为空气阻力的缘故,子弹出膛速度越高,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所以子弹出膛后的速度动能衰减和子弹的出膛速度有着正比关系。

    而子弹出膛速度的大小又和子弹的重量有关,子弹重量越重,在同等枪口动能下,相对出膛速度就越低。

    而子弹的重量又取决于枪管的口径。

    也就是说,口径越大的枪,在同等枪口动能的情况下,出膛速度越低,动能衰减越慢,有效射程也就越远。

    三眼铳因为要控制重量,口径只有10mm ,射出的铅弹只有6克左右,而15毫米的火枪射出的子弹重量超过15克,是前者的两倍。

    在试验中,同样一百米外的靶子,火绳枪射出的子弹不但打穿了布面甲,子弹嵌入了泥巴中,而且震碎了里面的砖头,这样的威力,绝对致命。

    而三眼铳射出的子弹,只是打破了布面甲的布面,在甲片上留下了一个凹痕,同时在布面甲下面的泥巴假人身上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凹痕,泥人内的砖头自然是毫发无损。

    三十米的近距离射击,火绳枪直接打穿了假人和它的两层盔甲,而三眼铳射出的子弹虽然在假人盔甲上留下了较深的凹痕,但依然没有破甲,虽然在泥人身体上留下较深的凹痕,却没有震碎里面的砖头,这说明,在这个距离,三眼铳对于重甲单位依然是致伤不致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