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良性发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财务制度,在现代来说,再普通不过,随便一个小店铺都懂得,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就觉得规矩深重,叹为观止。

    扩大学徒规模后,陈宪又增加了作坊里的炉子,他将四合院原本留做店铺的前厅也改成了作坊,在这里增加了几个炉子。

    陈宪还对学徒进行了分工,两个小队专修锻刀,一个小队跟着张柏、张松两兄弟学习木匠手艺。

    专修锻刀的小队内部也分为锻打备料,锻造成型,以及修磨工。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之后,陈宪让学徒们开始练手打造武士刀。

    在训练学徒的过程中,陈宪将锻造武士刀的每一个步骤都分明别类的仔细的交给了不同小组的学徒,他甚至将折叠锻打生铁过程中,火中煅烧多长时间,锤炼锻打要超过多少锤,都给学徒们规定出来。

    当然,最后的淬火工序还是由陈宪单独完成。

    随着陈宪的倾囊相授,学徒们手艺提升极快,短短两个月之后,学徒们锻造的武士刀,已经勉强合格。

    但陈宪唯独没有告诉学徒们,他们百炼之钢并不是灌钢,而是生铁。

    若有人偷走了陈宪的技术,用灌钢按照这一套工艺做下来,脱碳过头,最终只能得到一根面条般柔软的熟铁条。

    在头三个月中,学徒们毫无产出,陈宪一个月只能出不到两把武士刀,十几贯钱不足以维持如此大的摊子,眼看着积蓄见了底,陈宪只能将自己那把冷钢出产的开山刀说成是祖传宝刀,献给了杨员外。

    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冷锻而成的开山刀,质量可比陈宪这个二把刀锻造的日本武士刀要强的多。

    这把刀又给他换来了三十贯赏钱(还有五两银子,落入了杨管家的口袋里)。

    加上这三十贯,陈宪才撑过了最初的三个多月。

    学徒开始出产之后,陈宪从学徒的作品中挑选合格的刀坯,亲自进行淬火,淬火过程中,又会淘汰掉一部分内部有缺陷瑕疵的,最终的产品合格率并不太高。

    陈宪拿着学徒锻造的武士刀成品给杨员外过目之后,他答应以五贯的价格收购这些学徒打造的武士刀。

    这个价格有些低了,不过相对于这些武士刀的成本,这个价格就已经有几倍的利润了。

    一把武士刀的材料成本不过一百多文,学徒不需工钱,管饭就成,堪称廉价,即使成功率不甚高,这些学徒产出,除了维持铁匠铺的日常开支之外,陈宪还能落下将近一半的利润。

    这样一来,陈宪终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这三个月时间,除了将学徒们培养成勉强合格的刀匠,陈宪的洗脑计划也初见成效。

    短短三个月时间,这些学徒的精神面貌已经和刚来的时候截然不同,陈宪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阶段的少年们,已经开始用他熟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虽然少年们变化很大,但陈宪对于自己的授课并不满意,因为缺少教材和大纲,他的授课往往东拉西扯,想到什么说什么,非常零散,所以,当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之后,陈宪就开始着手编制教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