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章:扩张,行政改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派遣督政院和镇长一起,直接派遣任命治安员,税务员之类的事务官,而不是等着新上任的镇长去慢慢招募。

    将法院设置到镇一级是毫无必要的,数千人口的小镇,根本没有那么多案件,根本不需要常设法院和检察院。

    陈宪将检察院和法院提高到县一级进行常设,对于镇一级的司法需求,由定期的巡回法院来解决,镇一级的检察官只能由治安官兼顾部分,再由县检察署照顾一部分。

    刑侦部门只存在于县一级的警察局,镇一级的治安所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懂得保护现场等简单知识就行。

    这样一来,陈宪因为地盘扩大而产生的行政压力就一下子减轻了,特别是后方地区,镇一级的镇长和督政员都由选举产生,小镇内部几乎完全自制,对于这样的小镇,陈宪只管收税就行了。

    这就是这种行政制度的优势所在,地方高度自制,中央政府只管收税,建立军队,抵抗外敌,镇压内部反叛,简单明了。

    当然,这种状态对于陈宪来说还属于理想状态,就算在沂源,莱芜这样的后方地区,也都做不到完全自治,陈宪还需要经常派遣使者甚至是亲自巡视,来确定没有歪嘴和尚,念歪了自己的经。

    更不要说那些刚刚占领的地区,陈宪需要先对当地百姓进行一番思想改造,培养一批铁杆学徒之后,才能初步推行这种制度。

    自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一个人要做到完全自立也并非简单一样,对官府宗族豪强的依靠和习惯性顺从,都是这种自治的敌人,要做好自治,就必须建立独立自主,不依不靠的人民性格,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这需要全面彻底的思想改造。

    要建立这样的政府,陈宪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所以,在每一个被陈宪占领的小镇,和行政机构被同时建立起来的,总有一所学校。

    对于新建的水力工厂小镇,陈宪干脆取消了行政机构,采取经理人负责制度,将这些工厂小镇当作公司来管理,而不是当作行政村落来管理。

    陈宪将一些工厂的股份当作军功酬劳分配给退役的军官,工厂的管理者,优秀的工人,然后让这些人组成董事会,对工厂经理进行监督……

    未来陈宪不但打算将土地以军功的形式分配出去,各地的水力工厂他也打算分配出去一部分,例如各地的水泥厂,他希望用这种办法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培养出一批真正的资本家。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地主豪强,或者贵族,资本家无疑是一个更加强大,富有活力,也更有生命力的阶层。

    ……

    陈宪这边徐徐推进,杨安国和李全那边却是急不可耐。

    杨安国占领莱州登州之后,就火烧火燎的登基称帝,建元天顺。

    历史上原本攻略临朐的李全在在稍微试探了陈宪的军队之后,就转头将目标瞄准了潍州。

    占领潍州之后,李全派人联络联络陈宪,表达了投靠的意思,被陈宪毫不客气的拒绝。

    李全又转头和杨安国结盟,共同对抗完颜平涛的清剿。

    完颜平涛对杨安国的清剿也没有历史上仆散安贞那般势如破竹。

    原因就出在杨妙真身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