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章:强迫“选举”,换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陈宪制作的板甲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突骑兵使用的盔甲,这套盔甲是由大帽檐,带华丽鸡冠的骑兵盔,整体胸甲,护喉,短护肩,镶嵌在武装衣袖子上,保护上臂的半圆甲片,保护小臂的板甲护臂,连接在武装衣袖子上的拢手,保护大腿的护裙,保护膝盖的护膝,内插钢片的皮靴组成。

    突骑兵盔甲是陈宪设计的最重型的板甲,这套盔甲比后世欧洲的四分之三甲简单一些,也轻不少。

    这种盔甲中,除了胸甲和头盔是两毫米以上的钢板,其他部位都是一毫米多的薄钢板制作,总重量控制在二十公斤左右。

    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盔甲主要面对的是冷兵器的投射武器,相对于火器,威力偏低,但投射密度比较大,而设计的。

    为了保持骑兵的体力,陈宪在设计臂甲臂甲时,采取了大臂和小臂分开的两节设计,大臂上是镶嵌在武装衣上的轻薄半圆甲片,小臂则是整体的薄板甲护臂,护臂由两个附在皮革上半圆形的甲片组成,护臂可以打开,佩戴在胳膊上后,再由皮带扣捆绑,佩戴很方便,在护臂的后端有一个伸出的部分,用来保护手肘部位。

    第二种盔甲是步兵中的长枪兵使用的盔甲,这种盔甲就要简陋的多,是由高顶盔,胸甲,宽大的护裙组成。

    高顶盔外形虽然古怪,但十分使用,其头顶高高竖起的,如同鱼鳍一样的甲片可以阻挡从上方而来对头部的打击。

    在步兵方阵的对决中,有一种作战方式就用长枪从上向下抽打。

    高顶盔的帽檐位于脑袋两侧,并向下垂,这种造型和步兵作战姿势有关,欧洲的步兵方阵在近距离作战时,采取的是侧身站位,这种两边下垂的帽檐正好可以在这个姿势下增大保护面积。

    胸甲不用说,是保护胸腔的必备,宽大的护裙不但能保护士兵的小腹和大腿,也能在老鼠战时对士兵的下方一定的保护。

    第三种盔甲是火枪兵和马步兵以及侦查骑兵装备的盔甲,这种盔甲只有只轻薄的胸甲,轻便的头盔组成,主要防备敌人的远距离弓箭抛射,整体重量不超过十公斤。

    除了刺刀和盔甲,陈宪还开发出了一种铸铁手雷。

    这种手雷其实就是用生铁铸造出一个外表带有格子凹痕的空心生铁球,铁球内装满黑火药,再在铁球的口部插上一个导火索,就是一个简陋的手雷,使用时,点燃导火索,再投掷出去。

    因为黑火药爆炸威力感人,所以这种手雷相当大,而且相当沉重,需要很强壮的人才能扔到足够安全的距离。

    陈宪还“发明”了定装子弹,子弹用大小基本一致的竹筒制作,先将竹筒烘干,再用蜡过一遍,然后将火药装入竹筒,再将子弹堵在竹筒口端,最后用线绳将子弹和竹筒绑在一起。

    使用的时候,士兵只需要咬开线绳,将铅弹叼在嘴里,将火药官进枪管,然后扔掉竹筒,再将子弹塞进枪管。

    为了减少子弹和枪管之间的游隙,陈宪还让工人给每一个铅弹外都裹一层纸,这样一来,子弹在塞进枪管时,也更容易卡住,而不会因为间隙太大而从枪口滚落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