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二章:波特兰水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方便利用水轮机,陈宪采用了环形碾槽。

    他利用铸造的锥齿轮,将水轮产生的旋转方向从横向旋转变为竖向,利用竖直的转轴带动碾子,顺着一个环形的碾槽周而复始的滚动碾压,最终将材料碾压成很细的粉末。

    粉碎后的石灰石和黏土以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制作成泥条,然后又将泥条切割成大小均匀的泥块。

    将这些切割好的泥块装入料箱中,先放在炉子上层烘干预热。

    预热后的原料被连同料箱一起转移到下层再次加热,一般来说,只有三米以下的料箱才能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三米以上的料箱无法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只能用来当做预热区。

    这种窑炉生产效率不高,只能一窑一窑的加工,加工结束后,鼓风设备继续吹入冷空气,将炉温冷却下来,进行取料,移箱,装料工作。

    煅烧后的材料,再次经过粉碎,加入石膏粉混合后,就是波特兰水泥了。

    水泥生产中,原材料的配比也非常重要,配比不合理,就会生产处劣质水泥。

    不幸的是在这位网络写手粗略的资料中,并没有具体的水泥原材料配比数据。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份描述水泥发展史的材料中有提到,波特兰水泥最初被发明时,质量很不稳定,在后续的改进中,发现是由于材料配比不合理,当水泥材料配比中石灰石的成分太多,导致煅烧后的水泥中如果含有石灰石的成分,得到的水泥就容易开裂。

    根据资料中这些有限的材料,陈宪经过反复试验和测试,才最终确定了水泥原材料的正确配比。

    陈宪设计的这个水泥生产线,生产的水泥质量倒是不差,就是产能不高,一个大炉子,二十四台水碓,六个碾槽,平均一天下来,也只能生产几百斤的水泥,效率实在低的可怜。

    好在,一台水轮机可以通过长轴带动四台水碓和一台碾槽,这个水泥厂只占去了六台水轮机,要不然陈宪还真舍不得修建这个水泥厂。

    陈宪之所以要修建这个水泥厂,是因为青崖河那边灌溉系统的水闸,必须用到水泥。

    有了水泥,许多东西都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水闸的基座,水轮机的轴座安放,水渠的修建,水坝的修建……

    ……

    陈宪带着大部分工人,赶在泰和八年年关之前搬到了响水庄。

    响水庄的设计规模比新庄子更大,边长超过百米,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教室,宿舍,食堂,浴室等等各种功能性的建筑,所以居住起来不但比新庄子宽敞,也更舒适。

    搬家,特别是搬到更加宽敞明亮的新家,对于陈宪手下平均年龄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陈宪也很开心,他用试制时小批量生产的水泥,给自己修了一座二层的,带阳台的小砖楼,生活空间一下子宽敞起来。

    陈宪将砖楼修建在了公共浴室隔壁,从浴室的热水缸中接了一根铜管到他的浴室里,这样一来,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有了热水可用。

    生活质量的改善,让陈宪的心情变得很愉悦。

    但也有让他头疼的事情,因为开了“分矿”,他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离开后,新庄子的管理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