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是我的计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吕布不接收,那他麻烦可就大了。想想,这可是数万居无所、食无粮的百姓,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下去,必定拼死一搏,到时必然劫掠地方,这将会引发南阳各县危机。

    吕布想安稳地坐享南阳的美梦亦将破碎,等待他的将是四处救火的任务,如数年的黄巾之祸一般。

    到了那时,就算襄阳没有援军,宛城这边凭着城中的一万大军,依靠地处堵阳、新野之处,可随意袭扰周围各县,抓住机会,便可逐步收复南阳。

    李严逐一地将放百姓出城的好处一说,说得在座之人深以为然,纷纷出声称赞此法高明。

    唯独诸葛亮一声不吭,他其实并不赞成这个办法,但自己又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解决困境。

    城中的士兵虽然都是精锐之师,但都是步兵,出战野战,根本不是吕布训练出来的骑兵的对手。对方只需一个冲锋,便可撕裂步兵的军阵,进而分割斩杀。

    所以,目前除了坚守宛城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用一半的百姓的生死来改变战局,以牺牲局部的利益来换取全局的胜利,也是值得的。

    诸葛玄见侄子闷闷不乐,想到诸葛亮也是奇谋不断之才,问道:“亮儿,你以为李县丞之策,如何?”

    李严顿时感到有点落面子了,同时觉得诸葛玄此人毫无礼仪之道。之前就三个人的时候,你怎么问,怎么说,他都不在意。

    毕竟李严心中对诸葛亮的草人借箭之策,也是佩服的不行。但现在是什么场合?县中其他官员都还在呢?一个小屁孩能坐在这里,已经是很让人不适的了,你直接这么问,让其他人怎么想?

    你的意思是说,我李严不如诸葛亮?(虽然是事实,但你也不能说出来呀!)

    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不要面子的呀!懂不懂礼仪之道?

    诸葛玄心道:‘礼仪之道说,不许在他人背后议人是非,现在我可是当着你的面说的,并不违背呀!’

    诸葛亮应道:“此计很好,是目前破局的唯一之计。”

    李严顿时有点得意洋洋了,小屁孩,赶快用你最优美的词语赞美我吧!我统统接受。

    “不过….”诸葛亮犹豫起来,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什么呀?’你赶紧说下去呀?有你这么吊人胃口的吗?

    在场的众人一个个焦急非常,都盯着诸葛亮,想看看此计有何不妥之处。

    诸葛亮继道:“不过直接放百姓出城,会让城中的其他人寒心,亦会令军中士气低落。

    我建议,以敌军已退的名义将原先博望、西鄂等县的百姓送回原地。给予一定的口粮,给这些县的青壮配发一些武器,并口头上答应,后继会继续运粮给他们过冬。

    这么大规模的百姓迁移,必然会引起堵阳的注意,到时数万百姓必定在‘一个不小心’的情况下,就被堵阳的骑兵给俘虏了。

    我们到时再发一番告示,强烈遣责吕布这种下流无耻之行径,日后,我们当万众一心,守护宛城!”

    诸葛玄等人纷纷抚掌称赞,认为如此行策必定万无一失!

    李严气得都快七窍生烟了,自己想了半天主意,最后给了小屁孩做了嫁衣!没天理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