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调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他的后勤、统筹能力十分出众,北府军吏的计算能力也不弱。

    如果杨仪一人等于五十名计吏的效率,可北府不缺计吏……哪怕一名考核上来的少尉队官,也有基本的算术能力。

    刘备、诸葛亮、关羽身边都缺杨仪这样的高效率统筹人才,杨仪留在北府不仅一身本事缺乏发挥余地,长期不用,可能计算能力会退化。

    诸葛亮身边有司盐校尉兼蜀郡郡守的长史王连,杨仪堂堂北府长史,去相府,怎么也要当个长史才行。

    刘备身边的尚书令刘巴已经病重,可还未卸职,刘巴与杨仪存在极大私人矛盾。

    何况杨仪去尚书台是奔着尚书令一职的,可是比较遗憾,杨仪距离尚书令还差最重要的资历:侍中。

    实际还差郡守资历,他尚书免职时遥领弘农郡守,资历上有,可实际上缺乏主政一郡的经验。

    关羽身边也有用惯手的王甫、裴俊,当初让杨仪给刘备去送信,杨仪一去不返……关羽不在意,可身边人在意。

    职务调动就这样,要相互体谅、尊重。

    综合各方面因素,田信捉笔书写:“臣约束不力,致使瑞兽伤廖公渊胫骨以致断裂。翼德公久无长史,臣荐杨威公暂代廖公渊。”

    杨仪的统筹能力是众所公认的,刘备自己使用过杨仪,自然清楚杨仪的本事。

    单单去做张飞的长史、右护军实属大材小用。

    没必要细说廖立的伤势,胫骨断裂,肯定不能上任。

    而方城、义阳郡又实属前线,派杨仪去,正好也能跟豫州牧庞林合作,稳住前线。

    围绕一个高层职务调动,就得这么衡量方方面面。

    几十个字的奏表用印后就放在桌上,庞宏收拾时自会发往益州。

    杨仪脾气不好,可前程灿烂,自然不会跟张飞闹脾气,会维护张飞。

    跟廖立不同,廖立一直走下坡,破罐破摔,肯定会怼张飞,怼战死殉国的虞翻,会刺激到张飞。

    这起事件算是收尾,就等夏侯献从益州回来,劝夏侯献去张飞军中效力,那张飞这里的隐患就算排除干净。

    静坐书房,田信又拿起行程表审阅,今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要走访各处茶庄。

    不需要自己亲自炒茶、磨制茶粉,就跟老虎巡视山林留气味一样,是宣告主权;顺带看一看茶饼、茶砖生产技艺到了哪一步。

    茶饼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运输问题,恢复关陇后,可以进行茶马贸易。

    以茶马贸易获取最初的骑兵力量,以贸易调整游牧部族之间的动态平衡,然后找机会一口全吞了。

    行程是固定的,另一个问题始终在脑海盘旋,即刘巴病重,谁能接替尚书令?

    刘备还在,尚书令就是个摆设。

    可谁来继任尚书令,直接意味着刘备更信任谁。

    六个侍中,不计自己、关平、张苞,廖立在走下坡路,马良、李严旗鼓相当。

    马良身后是襄阳人、是诸葛亮,其中鹿门山中立,马康意外战死,刘备有补偿心理,对马良有一定加成;李严是南阳寒门,身上军吏痕迹更重,更清楚军吏想要什么。

    如果让广大的军吏投票,肯定多数给李严投票。

    李严担任尚书令,刘备百年之后,对军吏晋升、转任地方会更友好。

    这已经不是马良、李严之间的职务竞争,而是路线之争。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这场马超、关平、张苞、李严、赵累、黄权还有马良参与的局部战役,可能是最后的考验。

    马良应该不会被各级军吏有默契的坑死,毕竟他晋升尚书令,对马超好处多多,马超会保护他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