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趋利害宗德艳力劝吴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马懿等人问心无愧,纷纷在这份‘斩贼甲首三千余级而归,贼烟熏火燎溺水踩踏而亡不可计数’的奏表上署名。

    曹休离奇东移的举动,令汉军疑惑,等待刘备分兵命令时,消息也在中午传到孙权所在的颖口。

    孙权距离战场最远,也就六百多里路,沿途换马不换人,孙权时时刻刻都能获悉宛口战场的军情变化。

    曹丕则是三百多里路,刘备是二百里路程,战争走势虽决定于前线将校,但也受控于后方。

    张辽是江东的噩梦,这个噩梦却被另一个梦魇凶兽击碎,现在吴军分屯于颖口、汝口,盘踞在淮水干流静静等待,孙权是真的不敢动。

    这里跟长江、合肥、寿春不一样,长江那么宽,又没盖子,打不过撤了就撤了;合肥、寿春时,他又在巢湖屯军,后路始终是稳妥的。

    淮河水网密布,可适合大军乘船移动的水道来回就那么几条,只要被汉军或魏军卡住,那大吴水师立刻就会姓魏、姓汉。

    现在就这种情况,孙权真的不敢动。

    他屯军颖口,与寿春距离五十里路,死死守着军退路。

    生怕自己上前线参战,然后曹植、臧霸领着青徐兵将自己后路截断。

    而现在,曹休没等吴军回复,就擅自向东撤离,将汝水以西的广袤区域让出,让潘濬直面汉军兵锋……这种危急情况下,孙权不得不思考汉军的提议。

    如果现在调头去打青徐,夏侯尚、曹休、曹仁这些身经百战的军队绝对不敢增援青徐战场。

    青徐军团最能打的臧霸部已经被打残,天下名将、青徐守护者、大魏开阳侯臧霸已经老了,很好欺负。

    曹植就更不用说,几乎就没单独带过军队,又跟曹丕有冲突,彼此猜疑。

    这样的青徐军团,有什么好怕的?

    可自己向东攻掠青徐,汉军若在正面战场以绝对优势打崩魏军,传檄而定中原,那自己岂不是进退无路?

    孙权不敢动,又想动,对汉军使者宗预很是为难的表示“奈何太子委质于北,此骨肉之情,焉能不顾?”

    宗预很是理解,口吻轻缓“正因如此,我为大王深深的忧虑。大王有争雄之心,已不容于汉魏。今天下已到三方争雄之际,而大王势弱,若不能得青徐之地以自壮,迟早必遭兼并。”

    孙权听了神色黯然跟着一叹“悔听吕子明误国之言!”

    “大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宗预耐心规劝,询问“大王,中原乃系魏国心腹之地,魏之君臣岂会留力?”

    孙权默然,宗预就说“此魏之君臣竭力抗争之际,两虎相争,势必一死一伤。今外臣出使大王处,规劝大王东取青徐,本意就在于此,改一死一伤为两伤,一轻伤,一重伤。”

    “大王若取青徐,则与汉并雄于世,唯独魏弱。此两强一弱之格局,利在汉吴。”

    见孙权思索,宗预又问“大王可听闻赵公夜中遇袭,夏侯作壁上观一事?”

    听到这话,孙权脸上露出笑容“早有耳闻,难辨其真假。本欲询问德艳,又恐惹德艳不快……难道真有此事不成?”

    宗预缓缓点头,面容沉重“确有此事,赵公险些覆没。”

    孙权眼睛放光期待口吻“那关云长如何处置……不不不,此汉军机密家丑,德艳何故宣扬?”

    “为使命而已。”

    宗预一本正经“我为汉吴联合两利之事奔走,促成此事,既能为国家分忧,亦能达成使命一展所长。再者,此事已然发生,为三国将士皆知,外臣隐瞒大王,大王也早晚知晓内情,外臣又何必掩饰?不妨坦荡论之。”

    “大王且深思,中原我军即便大胜,以如今之内争,又如何能更进一步?”

    “若大王裹足不前,踌躇不定,必为人所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