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间做个选择。

    那么汉军会怎么选?

    肯定作壁上观,等待粮食储备充足后,按照预定计划对魏国发动北伐。

    而魏国君臣赌的就是汉军作壁上观,如果汉军介入这场魏吴战斗,那北伐攻击烈度就会降低,算是侧面削弱了汉军北伐力度。

    把汉军挡在中原,是魏军的底线。不然让田信、关羽、张飞、马超这四只军团任何一支摸到黄河渡口,不然妥妥的渡河,会以一种超出想象的速度、深度破坏河北。

    这四个人都敢孤军深入,也都不是在意自己性命的狠人,打穿河北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削减汉军北伐中原的攻击强度,是关系魏军能否长期守御中原的核心问题。

    若是汉军作壁上观,魏军、吴军爆发淮南争夺战,那吴军有可能被魏军吃掉,彻底迫降、吞并吴国。

    甚至扶立太子接替孙权,让不听话的孙权早早下台,换一个好控制的人来当吴王,给于江东诸将更大的自由、待遇。

    曹丕慷孙权之慨,自然能拿出孙权拿不出的筹码。

    孙权若不想死,那淮南争夺战必须打,还要打赢。

    可怎么才能打赢?

    诸葛恪机敏,潘濬也不差,对当下国际形势自然独到认识。

    没有汉军干预,魏军发动三个月之久的攻势,足以击溃孙权。

    吴军防守很强,背依长江几乎无敌,特别是吞掉邓塞水师后,魏国没有三五年针对性布置,几乎无法攻破长江天险。

    可魏军对北岸的淮南地发动攻势,孙权肯定要救,长江防守优势不在。

    以外交手段谋得淮南地,是孙权的得意手笔。如果保不住淮南地,还损兵折将,那么孙权最后一点脸面就被打穿了,自无脸面统领江东。

    江东诸将也会另推选一人来做吴王,可能是太子,也可能是孙策之子。

    总之,换个孙家人来当王,孙权绝无好下场。

    孙权若没好下场,诸葛瑾父子、潘濬等近臣又岂能有好下场?

    淮南争夺战,几乎不可能打赢。

    但,只要守住淮南,就是胜利,是孙权的胜利,是外交周旋汉魏二国而自壮策略的胜利、成功。

    可怎么才能守住淮南?

    几乎不可能求到汉军援兵,汉军也不可能分兵助战……孙权战败之后全歼友军的战绩,实在是太恐怖,谁还敢跟吴军联合作战?

    既然求不到援军,那怎么才能守住淮南地?

    潘濬、诸葛恪神色镇定,孙权心中宽慰,大感后继有人。

    潘濬进言:“魏之君臣不义,欲祸水东移。至尊不若赠粮于汉主,使汉军提前北伐,此驱狼吞虎也。如此,可胁迫魏主,使之不敢犯我淮南地。”

    他右臂指着北方:“臣以为此事当速行,先赠十万石陈米于荆州。如此魏国君臣心存忌惮,亦不敢轻易胁迫国家。”

    “不费兵戈,可消弭兵事于未然之际,能使变法诸事平稳推进。”

    潘濬给出主意,孙权去看诸葛恪,诸葛恪深以为然,不逞能抢白,心中不由更加喜爱。

    诸葛亮无子,以诸葛恪弟弟诸葛乔为嗣子,诸葛乔已在那边站稳脚。

    培养好诸葛恪,今后诸葛恪出面去跟诸葛乔打交道,先天是哥哥看弟弟,怎么都占一点便宜。

    孙权也是如此做想,目光移向诸葛恪,见他领会自己心思跃跃欲试的目光,不由更为喜爱:“元逊可愿出使荆州?”l0ns3v3

章节目录